“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诗句出处:《眼病二首》;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
[以上四句,皆病眼中所见者。]
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
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
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
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注释】:
诗文 | 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 | |
释义 | 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诗句出处:《眼病二首》;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 | 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 [以上四句,皆病眼中所见者。] 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 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 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 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注释】: 案:①古代进食用的有短脚的木托盘。《周礼·考工记·玉人》:“案,十有二寸。”《史记· 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②矮小的长方桌。《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权拔刀斫(zhuó)前奏案。”(权:孙权。奏案:接受奏本的几案。)③处理公事的文书。《新唐书·陆贽传》:“视案籍烦简。”(籍:指纪录的本册。)④通“按”。1.用手往下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案灌夫项令谢。”(灌夫:人名。项:脖颈。谢:道歉。)2.压抑;止住。《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宜且案兵养锐,观衅而动。”(衅:空子。)3.考查;查问。王充《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相违:互相矛盾。)4.依照;按照。《韩非子·孤愤》:“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⑤连词。相当于“于是”、“就”。《荀子·王制》:“财物积,国家案自富矣。”上:(一)①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②等级高或质量好的。《天工开物·饴饧》:“色以白者为上。”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墨子·七患》:“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④在上位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⑤由低处往高处。《庄子·逍遥游》:“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去;往。黄宗羲《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⑦向前。《战国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卒:终。)⑧进呈;进献;送上。《汉书·东方朔传》:“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⑨出场。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正旦扮莺莺上。”⑩加;添加。《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11)涂染。《天工开物·造竹纸》:“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12)通“尚”。崇尚。《吕氏春秋·长见》:“尊贤上功。” (二)shǎng 上声,汉语四声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人,则余病未能。”谩:(一)①通“慢”。傲慢;怠慢。《汉书·董仲舒传》:“故桀纣暴谩。”《史记·武帝本纪》:“后世谩怠。”②副词。莫;休。朱淑贞《读史》:“王霸谩分心与迹,到成功处一般难。” (二)mán ①欺诈;欺骗。《盐铁论·周秦》:“父子相背,兄弟相谩。”②诋毁;诽谤。《史记·孝文本纪》:“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且后相谩。”③烦琐。《庄子·天道》:“大谩,愿闻其要。”铺:(一)①门环的底座。司马相如《长门赋》:“挤玉户以撼金铺兮。”②陈设;展开。《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杨万里《暮行田间》:“水满平田无处无,一张雪纸眼中铺。”③普遍。《后汉书·班固传》:“铺观二代洪纤之度,其赜(zé)可探也。”(二代:指殷、周。洪纤:大小。赜:深。)④通“痡”。病;痛苦。《诗经·小雅·雨无正》:“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二)pù ①商店。张籍《送杨少尹赴凤翔》:“得钱抵了还书铺。”②驿站。《元史·兵志四》:“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则设一铺。”龙:(一)①我国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头有角,身有鳞。有脚可走,无翼能飞。《周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田:指地上。)②帝王的象征。杜甫《哀王孙》:“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高帝:汉高祖。隆准:高鼻梁。)白居易《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③八尺以上的马;骏马。张衡《东京赋》:“龙辂充庭,云旗拂霓。”(辂:天子的车。云旗:很高的旗。霓:副虹,借指空中。)④指杰出的人才。《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⑤二十八宿中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称。⑥十二生肖之一。[龙钟]1. 衰老、疲惫的样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2. 潦倒、不得意的样子。白居易《别微之于澧上》:“莫问龙钟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篇。”3. 泪流纵横的样子。蔡邕《琴操》下:“空山歔欷,涕龙钟兮。”(歔欷xū xī:哀叹抽泣声。)4.踯躅难行的样子。 苏颋《晓发方骞驿》:“传置远山蹊,龙钟蹴涧泥。”(蹴cù:践踏。)(二)lǒng 同“垄(lǒng)”。①冈垄。《孟子·公孙丑下》:“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贱丈夫:指贪利可鄙的男子。龙断:断而高的冈垄。)②独占利益。《艺林伐山》:“私富贵之龙断。” (三)chǒng 通“宠”。荣耀。《诗经》:“何天之龙。”树:①树木。《礼记·祭义》:“树木以时伐焉。”(以时:按时,适时。)②种植。《诗经·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杞:一种树。)③培养人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吾闻子善树人。”④竖立;建立。《后汉书·桓彬传》:“乃共树碑而颂焉。”⑤量词。《齐民要术·序》:“种柑橘千树。”⑥门屏风。《礼记·郊特牲》:“台门而旅树。”论:(一)①讨论;研讨。《论语·宪问》:“世叔讨论之。”②议论;评论;谈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③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论。”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④陈述;述说。张衡《西京赋》:“众形殊声,不可胜论。”⑤评判;评定。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盐铁论·箴石》:“论其才能,然后官之。”⑥定罪;判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晦:每月最后一天。)⑦顾及;考虑。李斯《谏逐客书》:“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⑧言论;学说。《荀子·成相》:“君法明,论有常。”⑨文体的一种。萧统《文选序》:“论则析理精微。” (二)lún①《论语》的简称。刘向《别录》:“鲁人所学谓之《鲁论》。”②通“伦”。顺序,次序。《诗经·大雅·灵台》:“於论鼓钟。”③通“抡”。选择。《国语·齐语》:“权节其用,论比其材。”中:(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中虚:①虚心,谦虚。李贽《与耿司寇告别》:“是故曾点终于狂而不实,而曾参信道之后,遂能以~~而不易终身之定守者,则夫子来归而后得斯人也。”②指胸腔。《荀子·天论》:“心居~~,以治五官。”虚:①大土山。《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②废墟。《汉书·贾谊传》:“凡十三岁,社稷为虚。”③集市。柳宗元《童区(ōu)寄传》:“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④空虚。《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⑤空着。《战国策·齐策四》:“梁王虚上位。”⑥虚假。《楚辞·九章·惜往日》:“听谗人之虚辞。”⑦副词。徒然,白白地。李商隐《安定城楼》:“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汉代贾谊。)⑧指清静无欲的内心境界。《老子》第十五章:“致虚极,守静笃。”捻:(一)用手指搓。《齐民要术·作豉法》:“明日出蒸之,手捻其皮。” (二)niē ①捏。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谢车骑道谢公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间仪。”(谢车骑:谢玄,曾为车骑将军。谢公:谢安。高唱:指喝道。)②按。杜牧《杜秋娘》:“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③堵塞。《晋书·五行志中》:“教汝捻咙喉。”决:①排除壅塞;引导水流。《孟子·滕文公上》:“(禹)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汝、汉、淮、泗:都是水名。江:长江。)《论衡·自然》:“汲井决陂,灌溉园田。”(陂bēi:堤岸。)②水冲开堤岸。《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方忧河决。”(上:指汉武帝。河:黄河。)《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③断;绝。《史记·韩信卢绾列传》:“燕子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④决定。《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列子·汤问》:“孔子不能决也。”⑤判决;裁决。方苞《狱中杂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五城:五城御史。)又特指处以死刑。⑥决战。《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邂逅:不期而遇,借指万一。孤:孙权自称。孟德:曹操字。)⑦副词。表示肯定,犹一定、必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⑧通“诀”。辞别;告别。《史记·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汉书·苏建传附苏武》:“(李陵)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明:①明亮;光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②照亮。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也。”③明显;明白。《战国策·齐策一》:“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④公开。《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明谓左右。”又显露。柳宗元《小石潭记》:“明灭可见。”⑤说明;表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⑥贤明;英明。诸葛亮《前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⑦聪明;智慧。《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放弃。)⑧视力;眼力。又视力好。《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⑨白天。张煌言《拟古》之二:“晦明本如毂(gǔ),日日相推移。”(晦:黑夜。毂:车轮的中心。)⑩旧指阳世间。颜延之《和谢监灵运一首》:“人神幽明绝。”(幽:指阴间。绝:指时乱不得祭祀。)(11)次(日或年)。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南海:指浙江佛教胜地普陀山。)(12)朝代名。朱元璋建于公元1368年,1661年为清王朝所代替。[明堂]古代天子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古乐府《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器]即“冥器”。古代殉葬用的器物。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摆设明器,好生齐整。”(大人家:大户人家。)丸:①小而圆的物体。《庄子·达生》:“累丸二而不坠。”(累:堆叠。)②特指弹丸。《战国策·楚策四》:“左挟弹(dàn),右摄丸。”(弹:弹弓。摄:拿。)③中医特指丸药。《抱朴子·至理》:“今医家通明肾气之丸。”④蛋;卵。《吕氏春秋·本味》:“有凤之丸,沃民食之。”⑤量词。用于小、圆之物。《搜神记》卷二:“持一百钱,一双笔,一丸墨。”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