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根本分裂
释义

根本分裂

由于当时印度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佛教传播到一地,就面临一地的社会问题。与此相呼应,佛教内部也开始分化,不同地区的教团对佛教教义和戒律,出现了不同的理解。部派佛教就在这时兴起。关于佛教分裂的原因,佛教内有不同的说法。南传佛教即在斯里兰卡、缅甸等地传播的佛教认为,分裂是因为“耶舍十事”。北传即中国以及东北亚等地的佛教认为,分裂是因为“大天五事”。
大约在佛陀去世百年左右,佛教在恒河流域形成了以波吒利弗城为中心的西方系和以毗舍离城为中心的东方系两大传教派系。当时,东方经济较发达,商品较流通;西方则相对落后。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两者对佛教戒律的态度已有所不同。那时,有一位名叫“耶舍”的年长比丘,是西方一系的长老。一次云游巡化,来到东方的毗舍离城,看到毗舍离城的比丘们,于每半个月的第八天,第十四、十五天,用钵盛水,坐在人群中,求人布施金银钱物。按早期佛教戒律,比丘是不许收受金银的。耶舍因此对毗舍离城的比丘说:“你们求人布施钱财,于戒律有违。”他又对当地的俗人说:“佛陀曾明确规定,比丘不许积蓄金银。佛陀生前还说过:不合戒律的乞讨是有罪的,对不合戒律的乞讨给予布施也是有罪的。所以你们不应布施金钱给比丘。”俗人听了耶舍的劝导,不再布施金钱。乞不到钱物的毗舍离比丘气愤至极,与耶舍争执起来,指责耶舍所说是错误的。
耶舍回到西方,他对毗舍离的事难以忘怀,便不惜千里跋涉,四处游说,请到了几位声名卓著的大德长老,再次来到毗舍离城进行辩论。东方毗舍离城的比丘见耶舍请了帮手重来,也四处活动,纠集同党。于是,代表两派不同意见的比丘七百多人,会集毗舍离城展开激烈争论。这一辩论虽因乞钱而起,讨论的内容却涉及到以下十个方面:(1)角盐净。东方比丘允许食盐保存于角器中,以备再用,西方比丘则不许;(2)二指净。东方比丘在日中后,日影斜出二指之前仍可进食,西方比丘却过午不食;(3)他聚落净。东方比丘允许一餐之后再到别处进餐; (4)住处净。东方比丘在同一教团内的,可以不在同一处参加布萨(忏悔)大会;(5)随意净。东方比丘作决议时,允许有人缺席,只要缺席者日后承认决议即可;(6)所习净。东方比丘可以继续学习出家前所学的知识;(7)生和合净。东方比丘可饮未经搅拌去脂的牛奶;(8)饮阇楼伽净。东方比丘可以饮发酵的椰子汁酒;(9)无缘坐具净。东方比丘缝制的蒲团坐具,大小随意,不用贴边;(10)金银净。东方比丘允许接受、积蓄金银财物。以上十事,东方比丘都是认可的,而西方比丘均予否定,认为不合佛陀的规定,有违戒条。双边论战结果,西方代表获胜,东方代表败北,宣布上述十事不合律制,由此重新审定了佛教律藏,被称为佛教史上的第二次结集。传说,会后东方比丘不服判定,他们重聚一处举行大会,自定戒律内容,佛教由此一分为二。由于主张严格戒律的大多为教团中的长老(上座,因集会时座位靠前,故称),而主张改革戒律的人数较多,所以后来把这两派分别称作“上座部“与”大众部”,这是南传佛教的说法。
北传佛教相传,佛陀去世百年至二百年间,印度阿育王在位时期,有一位名叫“大天”的比丘,出家前曾犯过杀父淫母、杀阿罗汉、杀母三项大罪,出家后,对阿罗汉的修证果位作出新的解释,认为阿罗汉并非金刚不坏之身,会受魔女引诱而梦遗;罗汉仍有无知之处,仍有疑惑,要由别人指明才知自已是罗汉等等。他把自己的主张编成一首偈颂,即:“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这首偈颂包含了与阿罗汉果位有关的五条新的教义主张,所以被称作“大天五事”。大天将自己的新主张在教团中宣传,在内部引起争论,支持大天的人组成了大众部,反对者则组成了上座部。
南北两传的说法孰是孰非,现如今已很难明断。但可以肯定的是,统一佛教的分裂,是印度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佛教发展过程中的反映。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6: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