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释义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得扬八书1,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2,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宁朝夕,唯恬安无事是望也。乃今有焚场赫烈之虞3,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4,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5,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6,其为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无他故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畜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7,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8。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9,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10。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11,发策决科者12,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之恶之13。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注释】 1扬八:名敬之,他的伯父杨凭是柳宗元的岳父。他与王参元也是朋友,二人于元和二年(公元807)同登进士第。“八”,是他在同辈兄弟中的排号。 2泯(min 敏):消灭,消失。 3炀(yang 扬):焚烧。赫烈:火势猛烈。虞:忧虑。 4滫(xiu 朽):淘米水。瀡(sui随):使柔滑。滫瀡:淀粉类烹调佐料。 5倚伏:《老子》:“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意为福祸可以互相转化。 6小学:古代指有关文字训诂和音韵方面的书籍,也指研究这些书籍的学问。 7御史:纠察官吏的职官,这里指监察御史。尚书郎:这里指礼部员外郎,因属尚书省,故又称尚书郎。 8孟几道:名简,有诗名,尚节义,是柳宗元的好友。9黔:黑色。赭:红色。 10祝融、回禄:传说中火神名。 11喙(hui 诲):鸟兽的嘴,也可借指人嘴。 12策;策问,指出考试题。科:指科举制中的进士,明经等考试中科目。 13许不吊灾:据《左传》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0),宋、卫、郑四国发生火灾,陈国不救火,许国不慰问,当时有识之士据此推测陈,许二国就要灭亡了。许国在今河南许昌一带。



【今译】 收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了火灾,家里什么也没有留存下来。我刚听说大吃一惊,接着又产生一些疑问,最后竟然感到非常高兴。原本打算慰问您,现在却改成祝贺您了。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又简略,因此还不能详尽地了解您受灾的情况。如果真的烧得精光而一无所有,那正是我要特别祝贺您的原因。

您殷勤奉养父母,生活得很安乐,只希望过恬静舒适、平安无事的日子。现在竟遭受这样猛烈的大火灾,而使您震惊恐惧,甚至连油脂、淀粉这样的东西,也许都供应不上了,我因此起初感到大为吃惊。

人们的言谈之中都说,事物的圆满或空缺,灾祸或幸福,都是相互依存转化,来去无定的。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的时候,开始总会经历一个困苦动荡、担惊受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不是有水火之灾,就是有小人的怨恨毁谤,历经劳苦变动的磨难之后,才能奔上光明的前途,古时候的人都是这样。但是,这些说法不仅大而无当而且荒诞不稽,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因此就一定相信,所以我接着便对它产生了疑问。

凭着您读了不少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又精通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所做所为都显示出您的多才多能,然而作官却不能超出众人之上,从而未取得显赫尊贵的地位,这里并没有其他原因。京城的人都说您家里积存着许多财物,爱慕廉洁名声的人都怀有顾虑畏惧心理,因而不敢称道您的好处,尽管自己内心明白,但却藏在心里,含在嘴里不敢说出口来,这是因为公道难以显扬,而世人又多猜忌的缘故啊!谁要一开口,那些爱叽叽咕咕嘲笑别人的人,就认为他得了许多贿赂。

我从贞元十五年看到您的文章以后,藏在心里没敢讲出的赞赏的话大约五六年了。这是我只顾个人得失而长时间有负于公道,不仅是有负于您啊!等到作了见习监察御史和礼部员外郎以后,我自认为有幸当了皇帝身边的太臣,能够畅所欲言了,并想借此机会荐举您,消除您胸中的郁闷。但是当我在适当机会向同僚们称道您的时候,还是有人挤眉弄眼,暗暗讥笑。我深恨自己道德修养还不突出,清白的名声还未确立,而被世人强加上许多罪名,与好友孟几道每谈及此都感到十分痛心。如今您的家幸好被天火烧得精光,众人的疑忌也随之而全部化为灰烬。烧黑了房屋,烧红了墙壁,表明您家已经一无所有了,这样您本身的才能就自然显露出来而不致辱没。您的真实情况完全表现出来,这真是火神所给予您的莫大资助啊!那么,我和孟几道几十年对您的了解,还不如这把火一个晚上给您来来的荣誉大呢。从此您不仅被人谅解,而且会得到公开的赞扬,使那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开口为您说话了。出题考试,决定录取的主考官们,也都敢任命您官职而不再胆战心惊了。这样一来,即使想象过去那样屈己受辱,难道还能办到吗?在这方面,我对您抱有很大的期望,因此,我最后才特别高兴起来。

古时候各国有了灾祸,同等地位的国家都要向受灾国表示慰问。春秋时许国不去慰问受灾国,有识之士都憎恨它。现在我说的这些情况,与古代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正打算慰问您的时候又转而向您祝贺。



【集评】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四:“深识之言,逼古之文。”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八:“语奇理正,读此……知唐以通榜取士;而当时主司,犹顾名节如此,亦近今所难。”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九:“闻失火而贺,大是奇事。然所以贺之之故,自创一段议论,自辟一番实理,绝非泛泛也。取径幽奇险仄,快语惊人,可以破涕为笑。”

清·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卷八:“失火而贺,最是奇情恣笔。然说到‘终乃大喜’一段,真有深识,真有至理,骇者固不足骇,而疑者终无可疑矣。不火不足以表参元,不火之尽,不足以大表参元。两段分晰,奇特尤甚。”

清·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盖失而贺,此是奇文;失火而反表白参元之材,又是奇事。从奇处立论,便见超越。”

近代·林纾《韩柳文研究法》:“唐时翰士,居显要者,多矫激而避嫌,于昌黎《送乔嗥下第叙》中,已见之矣。柳州《贺王参元失火书》,正是此意。书意似怪特,然唯有唐之矫激,始有此怪特之书,失火有何可贺,贺在一火之后,可以荡涤行贿冒进之名。书中始骇、中疑、终喜,分三段抒写,似奇而实下,似怒而实愤。第三段写公道难明、世人多嫌意,否塞令人怆喟无已。”

现代·胡怀琛《古文笔法百篇》三段分叙法:“林西仲曰:荐士引类,惟在至公。贫者,未必皆贤;富者,未必皆不肖。然亦贵自处于廉,言方见信。而世之夤缘幸进者,非货赂不能;则瓜李之嫌,又不容不避矣。是书以闻失火,改吊为贺,立论固奇。其实就俗眼言,确乎不易。若文之纵横转换,抑扬尽致,令罹祸者破涕为笑,则其奇处耳。”

现代·章士钊《柳文指要》上·卷三十三引:“王元美曰:贺失火书极有意致,极为力量,然“负公道”一语,君子谓见理未明。”



【总案】 诋毁后进之士,窒息公正的社会舆论,阻碍有才能的人取得用武之地,是当时社会的一种不良风气。对此,柳宗元是有深切体会的,因此他才用巧妙的书信形式,从祝贺王参元失火的角度,抨击了恶劣的社会风气。看似荒唐可笑,实则寓庄于谐,在幽默风趣的叙写中,辛辣地针砭了当时妒贤嫉能,谚语丛生的人际关系和被统治阶级的私利扭曲了用人制度,在奇思隽语里,透露了作者深沉的忧愤。

文章起段标出“骇”、“疑”、“喜”三字,表现了作者奇特的心理变化,奠定了下文叙议的基础,往后文章就围绕着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展开。第一层说王参元本来希望“恬安无事”,现在却有“焚炀赫之烈虞”,所以“始而骇”,第二层说这或许是“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在成就大事以前先要经受磨难,所以“中而疑”。第三层指出王参元其为虽“能若是”,然而却“进不能出群士之上”,原因就在于他家的积货,那些“士之好廉名者”,为了不担受赂嫌疑,就不敢道其善,作者也因此不能举荐地而称扬其才,现在家产为“天火”涤荡之后,人们就可褒其所褒,他本身的才华也就可以显其所显了,所以“终乃大喜”,“将吊而更以贺也。”

文章以奇文叙奇事,创奇论,虽出乎常人意料,却入乎情理之中。一个“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为文章,善小学”的人,在谤议横生的现实之中,非得“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之后,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这是一种什么社会呢?这是一个什么朝廷呢?作者借叙议王参元之事,抒发了自已受谗遭贬的郁愤之情。因此文章名为“喜”,实为“哀”,是长歌当哭的血泪文字。读此文,不虑及此,是难得其要领的。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