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构思类·避实击虚的宋词赏析 |
释义 | 构思类·避实击虚的宋词赏析构思类·避实击虚的宋词赏析 【依据】借天上多情,破人间薄幸,题外意妙。此词不贪写双星,唯从人间儿女落笔。首一阕专就瞻拜双星之人写入。第二阕起三句,言将曙时双星泣别,尚属有情。末二句扑到人间,回应前阕,思议清超。是能得避实击虚之法,故自不袭故常,豁人眉宇。(黄苏 《蓼园词选》 引沈际飞语) 【词例】 鹊 桥 仙 七 夕 谢 懋 钩帘借月,染云为幌,花面玉枝交映。凉生河汉一天秋,问此曾、今宵孰胜。铜壶尚滴,烛龙已驾,泪浥西风不尽。明朝乌鹊到人间,试说向、青楼薄幸。 【解析】在我国古代诗话中,“实”和 “虚”是常用的两个相反相成的概念。一般来说,景为实,情为虚;事为实,论为虚; 形为实,神为虚; 眼见景物为实,意想景物为虚; 已然事物为实,未然事物为虚; 赋陈为实,比兴为虚; 言行描写为实,心理刻划为虚; 正面描绘为实,侧面烘托为虚,等等。实和虚是相对而言的。围绕着实和虚,又有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并举,虚实相映,避虚就实,避实击虚等许多种艺术技巧。比如汉乐府民歌 《陌上桑》 ,写罗敷的美貌,“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是直接描写,为实;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鬚。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是侧面烘托,为虚。两者结合起来写罗敷,就是“虚实并举”。再如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李凭的弹奏,而以行云凝滞、湘妃洒泪、素女愁思、芙蓉泣、香兰笑、融冷光、动紫皇、石破天惊、鱼蛟起舞、吴质不眠等乐声产生的效果,来显示李凭弹奏箜篌的艺术魅力,这就是“避实击虚”。 谢懋的 《鹊桥仙·七夕》 何为实,何为虚呢? 既以“七夕”为题,那么,缘题而赋为实,借题发挥为虚。作者“不贪写双星,唯从人间儿女落笔”。“钩帘借月,染云为幌,花面玉枝交映”三句,写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拉开窗帘,伫立窗前,天上明月、天边晚霞与之交相辉映。“凉生河汉一天秋,问此曾、今宵孰胜”,写女子仰望银河,遥看牛郎、织女星,心中暗想: 对于双星来说,有哪一天比今夜更美好呢?又有谁比今夜的双星更幸福呢?银河又称银汉、天河,“凉生河汉”的“凉”字显示出女子“瞻拜双星”之久,“问此曾”一句,流露出她对牵牛织女鹊桥相会的羡慕,读者从中自可体会到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上片“专就瞻拜双星之人写入”。下片“铜壶尚滴,烛龙已驾”,是说时光流逝,天就要亮了。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 “烛龙”是神话中人面龙身的神龙,传说它口中衔烛,把无日之国照亮。“泪浥西风不尽”,是说牵牛织女挥泪告别,两人泪流不止,把西风都润湿了,足见何其多情! 结尾“扑到人间,回应前阕”,女主人公何以独立窗前、久看双星,羡慕鹊桥相会呢?原来她的夫君是一个薄幸郎、负心人。请乌鹊到“青楼” (旧指妓院) 传布鹊桥相会事,这是一个奇特的想象,由此点明题旨,确是“思议清超”。谢懋的 《鹊桥仙》 以“七夕”为题,却主要写“人间儿女”,借题发挥,“借天上多情,破人间薄幸”,这就是运用了避实击虚的技巧。古来“七夕”诗词,大多写双星会少离多之恨,表达“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此夜” (柳永 《二郎神》 ) 的美好愿望。而谢懋这首 《鹊桥仙》 “七夕”词,能以避实击虚之法,借题发挥,自辟蹊径,使人耳目一新。 秦观也有一首 《鹊桥仙》 词,很著名。秦观是缘题而赋,词围绕着鹊桥相会的传说写,不同于谢懋的借题发挥,两相比较,秦观是“实写”。但是,若就秦观词本身内部而言,“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写七夕仰望星空所见,是实写 (尽管已有想象的成份);“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是设想牵牛织女相会相别的情景,是虚写。所见所想都是叙写鹊桥相会的故事,是为实;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作者对鹊桥相会的故事所发的议论,则又为虚。整个这首词,以实出虚 (就鹊桥相会发议论) ,以虚带实 (通过议论点明题旨),虚实结合。秦观也是深得虚实相生之法的。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