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板子矶 |
释义 | 板子矶位于安徽省繁昌县荻港镇1.5公里,安庆至芜湖的一段江面上。旧名返秦矶,又称鹊起矶,回澜矶。板子矶屹立江心、稳镇中流,气势雄伟。矶上昔有鹊起庵,建于明末。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荻港十民捐款重修,立有碑记。现佛像虽毁坏无存,但尚有庙宇三间,碑记、石栏等完好。庙前有千年银杏古树,高十余丈,干可数围,春华秋实,甚为壮观。上有一塔,明万历四年(1612年)知县杨明远所建。今存二级,塔有四门、三额,一曰“砥柱大观”,二曰“天峰耸秀”,三曰“学海回澜”。板子矶风光如画,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清乾隆《太平府志》云:“大阳山脉尽此,奔流三面环绕,……近岸小港,水涨时以轻舟摇拽而上,山椒佛寺数椽,荫以古银杏,登埠相目,通体欲浮。南北墟烟飞帆划,景绘天成”。明代周忱有诗赞其景物:“绿树江中影,丛篁石上根,岸回山势断,江狭浪声喧。”板子矶居长江天堑,突兀中流,扼咽喉之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靖南侯黄干曾“置戍”于此,今城堞遗址尚存。 〔古诗文赏析〕 板 子 矶
板子矶不仅因为是一重要军事要塞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以其峻美的环境和景色被诗人所赞颂。 明代诗人宋棠的这首诗写出了板子矶独特的踞长江天堑,扼咽喉要塞的雄壮气势和风光。 “板子矶头接翠岭,兴来倚棹漫登临。悬崖云树晴犹湿,近岸烟楼昼亦阴。”从大江上望板子矶,只见它与太阳山绵亘相接。山上树木阴翳,翠竹森森。诗人游兴正浓,乘着水涨之时以轻舟摇曳而上,再弃舟登矶,拾级至巅上鹊起庵。只见一路悬崖陡峭,气势雄伟,崖畔绿树株株,在阳光照射下更显得青翠欲滴。庵前的千年银杏古树,春华秋实,浓荫匝地,遮天蔽日,更给鹊起庵增添了无限的深邃之感。 诗人 一眼看过去,映入眼帘的是“绿”,不是一般的绿,而是浓郁的绿。这是板子矶的景色特点之一。无论是板子矶本体,还是矶上的亭台、楼阁、庙宇,乃至周围与它相连的太阳山,都笼罩在绿树的浓阴之中,连太阳光也似乎都融进了浓绿之内,因此才会使“烟楼昼亦阴”。紧接着作者又写出了板子矶的另一特色——它的壮观的气势。 “山拥画图浮水面,天垂星斗入江心。势吞吴楚千年壮,稳镇中流亘古今。”登临其上,环观万顷膏滋。望眼前,飞峰浮𪩩,尤为奇绝。云海苍茫,烟波浩荡,南北墟烟,舳舻飞划,景绘天成。中流砥柱,势要截断长江天险,其雄伟气势,实为天下古今之奇观也。惊鬼工神物之能,叹鸠江秀气之钟。 诗人赞美板子矶的景色,称颂板子矶的气势,更表达了诗人对古往今来历代的民族精英的由衷的赞颂之情,赞颂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勇做中流砥柱的精神和气概,也是诗人自己的人生抱负,因此全诗显得气势沉雄,读来让人回肠荡气。 (叶庆华) 〔现代散文〕 板子矶以其如画的风光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人,自古就是游览胜地。昔日,板子矶威镇中流,江涛拍击声声,矶前帆影点点。沿江有名的大集镇荻港镇中,便每每趸来文人雅士,登临板子矶寻古怀今。明代文士周忱曾有《板子矶》诗曰:“绿树江中影,丛篁石上根。岸回山势断,江狭浪声喧。庙废无香火,船来积缆痕。忘怀钓鱼叟,欸乃自朝昏。”诗中,那青石上盘生着幽篁,江水中倒映着绿树、船只往来锁系绳缆,钓叟垂钓不辨时辰的画面历历如在目前。 矶上曾有一“鹊起庵”,从历代修建的碑记中,尚可觅见当年的庵堂整齐、香客盛多的繁华景象。现在虽是已难见当年的光景,但庵堂遗址,以及矶山残存的半截宝塔,却可令人追思出无限的情怀来。尚存的零星庙宇前,还长有枝叶繁茂的千年银杏,每到秋深霜重之时,满树的红叶间夹着银色的杏果,煞是好看。 离板子矶不远,还另有一风光名胜——“荻浦归帆”,此景与“鹊屿江光”的板子矶相映成趣。“荻浦归帆”的所在地称凤凰山。凤凰山“嵯峨怪异,突出云表,与青山,鹊起(矶)鼎峙江皋”,登山可见“舳舻衍尾”。南宋诗人陆游曾游过这里,从他的《入蜀记》中,可见这里当年也是风光奇异,庙观兼具的一游玩胜地。 (舒咏平)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