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释义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指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在池州城南。池州州治在今安徽贵池县。杜牧于武宗会昌四年(844)九月,自长州刺史迁池州刺史。缪钺《杜牧年谱》称,诗人张祜会昌五年(845) “来池州,与杜牧唱和甚欢,九月九日,同游齐山,并赋诗”。即此诗。

九月重阳节,旧俗有登高饮酒的习惯。这一年杜牧43岁,已人到中年了。这首诗以看破红尘的旷达乃至颓废的情绪,来排遣世路艰难、愁多笑少、生死无常的悲哀,比较消极。不过,此诗并没有被悲伤所压倒,全篇的基调还是很潇洒、很飘逸的。

在“江涵秋影雁初飞”的季节,和好朋友一起带着美酒登上一片缥青苍翠的齐山,该是多么地心旷神怡啊!诗人用一“涵”字来描写江水之澄清,仿佛把整个秋色都包涵在自己的怀抱之中,而齐山又是那样的空灵秀美,“翠微”用在这里极好。“客”是张祜,中唐著名诗人。他的《宫词》曾使杜牧深为佩服,赋诗相赠,甚至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又云“如何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现在,这位自己最心折的朋友专诚到池州来相访了,又同在重阳佳节登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秋色。即使在这“难逢开口笑”的花花“尘世”,今天也可以“开口”大“笑”,像《红楼梦》中入大观园的刘姥姥似的“插”着“满头”的“菊花”,欢欣鼓舞而“归”了。颔联用一个流水对,接得非常自然,非常轻快。

颈联用“但将”、“不用”两个虚词,进一步充分发挥颔联的不尽之意。重阳是个“佳节”,我们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谢它吧。“用” “不”着去“恨”那西下的夕阳,自寻烦恼了。

“古往今来只如此”,用意更加明显。“古往今来”什么“只如此”呢?一切都“如此”,穷通、祸福、生死,都不可能是尽如人意的。“牛山” “沾衣”用的是《晏子春秋》的典故: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上据皆从而泣。”国君也不过“只如此”,我们又何必学他们的榜样“独沾衣”呢?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