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白《清溪行/宣州清溪》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释义 | 李白《清溪行/宣州清溪》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题解】清溪,在安徽贵池县。有上下二清溪,上清溪在贵池城东北,下清溪在城南。李白《清溪行》中的清溪似指下清溪。下清溪发源于石台县,流入贵池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泻入长江。下清溪源远流长,清澈见底,风景秀丽。天宝三载 (744) 李白受权贵排挤,怀着悒郁不平之气,离开长安,开始了他生平第二次漫游。天宝十二载 (753) 秋,他来到了贵池一带,写下了许多诗篇,《清溪行》即是其中清新明丽、独具特色的一首。诗人融情于景,着力描写了清溪的水色,突出其清澈见底的特点,表现了诗人长期过着漫游生活的惆怅。 【全诗】 《清溪行/宣州清溪》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释】 ①该诗为天宝十二年(753)秋后,诗人游池州时所作。诗中着意描写清溪 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 ②新安 江:钱塘江的上游。源出皖南休宁、祁门两县境,东南流经屯溪市、歙县, 进入浙江省。 ③此句言人行岸上,影映于水,如同行于明镜之中。形容溪 水清澈。 ④此句言这里山水奇秀,如同一幅绮丽的屏风。 ⑤远游子:远离家 乡,在外旅游的人,诗人自谓。 【翻译】 清溪的水色给我清心的感受,清溪水色其它水泽的地方不同。就算新安江的水色清澈见底,那又总么能与清溪相比呢? 人好像在明镜中,鸟好像在屏风里的。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我听来,就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 【鉴赏】 这首诗又叫《青溪行》,是天宝十二载(753)诗人游池州时所作。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清溪源出石台县,经贵池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泻入长江。诗写清溪山水的清澈,全诗突出一个“清”字。 首联写诗人自己的直接感受,描写清溪的清澈,寄托自己厌浊喜清的情怀。 二联以新安江衬托,写青溪的清澈:新安江以水清著称,南朝梁著名诗人沈约曾有一首诗写其清流之美: “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而诗人则写道: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清溪比新安江还清! 三联作者以“明镜”、“屏风”作比喻,正面描写清溪山水的清秀: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岸上的行人、山间的飞鸟,倒影在清溪之中,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幅,令人心旷神怡!前人虽有类似的佳句,如: “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 (山谷语)“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沈云卿诗句) “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 (王逸少诗句)但这联诗却青出于蓝胜于蓝,正如胡仔所云: “李太白(诗)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苕溪渔隐丛话》)遂成为千古写山水名句。 尾联借景抒情,夜晚一声声猩猩的啼叫,唤起了诗人思乡之情,营造出一股清寂凄切的艺术氛围。全诗处处着意描写清溪山水色的清澈,字里行间透示着诗人清白的思想境界。 【点评】 清人赵翼曾指出李白五律诗“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偶处,仍自工丽。”这一评语,正好概括了这首《清溪行》在声律艺术上的特点。这首五律颔联不对,颈联却对仗工整而极富意境美。首联两句也不就声律,而追求古体诗的自然流淌之势,连重二个“清”字,不仅不显得沉滞,反而显得节奏明快,清新俊逸,诗人感情自然宣泄,一如流水行云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纵逸不羁的豪放性格。 一首小诗,为何写得如此富有魅力呢? 诚如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正是借清溪之水来为自己写照,以清溪水色的清澈,来寄托自己喜清恶浊的情怀。 有人认为这首诗的表达主体即新安江,亦一家之说,录以备考。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