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晔《菩萨蛮》 |
释义 | 李晔《菩萨蛮》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李晔《菩萨蛮》李 晔 李 晔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①。千山与万丘。远烟笼碧树②。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③。 注释 ①渭水: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鸟鼠山,横贯陕西中部,流至潼关入黄河。②笼:笼罩、弥漫着。③大内:指皇宫殿宇。 鉴赏 此词是晚唐皇帝唐昭宗(李晔)所作。据《新五代史《韩建传》:“乾宁三年,李茂贞复犯京师,昭宗将奔太原,次渭北,建遣子允请幸华州……是时,天子孤弱,独有殿后军及定州三都将李筠等兵千余人为卫,以诸王将之。建已得昭宗幸其镇,遂欲制之,因请罢诸王将兵,散去殿后诸军,累表不报。昭宗登齐云楼,西北顾望京师,作《菩萨蛮》词三章以思归。其卒章曰:‘野烟生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酒酣,与从臣悲歌泣下。”从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出,此词是登高之作。全词通过登高所见之景色,倾诉了作者的愤懑之情与去国怀乡之思。 千岩万壑图(局部) 【清】龚贤 南京博物院藏 “登楼遥望秦宫殿”,表明所在地点以及登高目的。李晔作为大唐天子,却被叛臣逼迫,沦落华州,又被韩建所约束,其内心愤懑之情可想而知。心怀故都,却无能为力,只好登高“遥望秦宫殿”,也算是慰情聊胜于无了。“秦宫殿”代指唐宫殿。此处借秦说唐,一是顾及皇家体面,不好直说之,只好以秦宫殿来代指;二是长安本属秦地,所以以秦宫殿来代指长安也是说得通的。“茫茫只见双飞燕”,长安与华州相距百余里,齐云楼虽高,也望不见长安,只能看到茫茫的天际边,两只燕子在快乐飞翔着。此处写燕双飞,渲染了一种快乐的氛围,正是以乐景写哀情,以燕的快乐来反衬自己的失意与痛苦之情。“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亦是登高所望之景色:渭水自西向东,川流不息。广袤的平原上是起伏不平的山川与丘陵,渭河流域地貌复杂,山地包括横贯陕甘的秦岭山脉北坡及六盘山、陇山,断陷盆地包括关中冲积平原及黄土台原,黄土高原包括陇东、宁南、陕北的高原沟壑及丘陵沟壑区。所以此处以“千山与万丘”来形容所看到的景色。 词人认为正是这些山丘的阻隔挡住了他“遥望秦宫殿”,所以心情愈加地烦躁。他想从愁绪中解脱,无奈之下,将目光转向别处,只见“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此处写景传情,李晔也正是借这萧疏的景色来抒发内心的烦闷与满腹愁情。这两句还暗含深意,正是昭宗当时处境的描写。此时的唐昭宗已无可用之人,周边都是一些虎视眈眈之臣,正如“远烟笼碧树”的情形。“陌上行人去”,可信任之人已被隔绝或杀害,一些唯利是图之臣早已离他而去。试想身为大唐天子,然四海之内却无安身立命之地,亦无其可用之人,岂不悲哀?于是,词人满腔幽愤,对现实提出了质问:“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此句看似平淡,实传神之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贵为天子,天下之人本应为之奔走效命,然而现实却是昭宗祈求英雄相助而不得,其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与唐太宗的“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句见《全唐诗》卷一)相比,其凄怆不言而喻。 此词以“望”统摄全篇,上片与下片前两句都是对所见景色的描绘,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全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通过对景色的铺排,成功渲染、烘托了愁苦幽愤的心境,也暗示了词人处境艰难。此词脱尽浮华,情真意切,尤其最后两句更是将作者的失意、悲苦之情推向极致,读来催人泪下。(肖巧红) 集评 宋《邵博:“华州齐云楼有唐昭宗词:‘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蒲中鹳鹊楼有唐太宗诗:‘昔乘匹马至,今驾六龙来。’其英伟、凄怨之气,何祖孙不同也!”(《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九) 清《张德瀛:“寇盗充斥,越在草莽,其言凄怆如此,非复汉高《大风》之曲矣。”(《词徵》卷五)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