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姬传 |
释义 | 李姬传[清] 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②。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③,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④。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⑤。少风调,皎爽不群⑥。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⑦,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⑧,然不轻发也⑨。 雪苑侯生⑩,己卯来金陵(11),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12)。初,皖人阮大铖者(13),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14),屏居金陵(15),为清议所斥(16)。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17),持之力(18)。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19),乃假所善王将军(20),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21)?”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22)。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23),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24),安事阮公(25)! 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26)。 未几,侯生下第(27)。姬置酒桃叶渡(28),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29),中郎学不补行(30),今《琵琶》所传词固妄(31),然尝昵董卓(32),不可掩也(33)。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34),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 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35),以金三百锾(36),邀姬一见。姬固却之(37)。开府惭且怒,且有中以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问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今乃利其金而赴之(38),是妾卖公子矣(39)!”卒不往(40)。 〔注释〕 ①本篇选自侯方域《壮悔堂文集》。李姬,名香,又称香君。②李贞丽,字淡如,秦淮名妓,李香之假母。③博,赌博。④阳羡,今江苏宜兴。陈贞慧(公元1604年—1656年),字定生,江苏宜兴人。复社重要成员。崇祯时,阮大铖谋复用,贞慧与复社成员吴应箕等草《留都防乱揭贴》,给以揭露和抨击。南明弘光朝,阮大铖任兵部尚书,借故陷害贞慧。下狱,旋得释。明亡,隐居不出。⑤张溥(公元1602年—1641年),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崇祯元年组织复社,“以嗣东林”;四年成进士,故尊称学士。夏允彝,字彝仲,江苏松江人(今属上海市),夏完淳之父。崇祯进士,组织几社,与复社相呼应。明亡,投水死。因他曾在吏部做过官,故称夏吏部。⑥风调,风韵格调。皎爽,磊落开朗。不群,不同流俗。⑦吴人周如松,艺名苏昆生,原籍河南固始,寄居江南无锡,故称“吴人”。明末清初著名昆曲艺人。玉茗堂四传奇,指明戏曲家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亦称“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作品。⑧琵琶词,即《琵琶记》,元末高明作。⑨不轻发,不轻易歌唱。⑩雪苑,即“雪满梁苑”之意。梁苑,指西汉时梁孝王兴建的东苑,在河南商丘县东。侯方域是商丘人,别号雪苑。(11)己卯,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12)偿,酬谢、回敬。(13)皖人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明万历进士,天启时依附太监魏忠贤。崇祯时,名列逆案,被废为民,避居南京。弘光时,任兵部尚书,与马士英勾结,专翻逆案,陷害正人。后降清兵,从攻福建暴死。(14)阿附,阿谀投靠。阮大铖曾拜魏忠贤为义父。魏忠贤,原名进忠,河北肃宁人。少无赖,自阉入宫为太监。天启时,与熹宗乳媪客氏勾结,迁至司礼秉笔太监,结党专权,横行无忌,残害忠良,杀戮人民。崇祯即位,魏忠贤被贬,自杀。城旦,秦汉时徒刑名,罚作苦工,白日防寇,夜间筑城。这里指阮大铖因依附魏忠贤,被废为民,受到惩罚。(15)屏居,避人而居。(16)清议,社会公正的舆论。(17)贵池吴应箕,字次尾,安徽贵池人,复社重要成员。明亡,在贵池起兵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18)持之力,坚持而不放。(19)解,调解。(20)假,请托。(21)盍,何不。叩,询问。(22)屏人,命旁人回避。(23)铮铮,刚直的样子。(24)世望,世家望族。(25)安事阮公,怎么能够替阮大铖办事。(26)不复通,不再来往。(27)下第,考试不中。侯方域曾应“南闱”乡试(江南乡试),落第。(28)桃叶渡,地名,在今秦淮河和青溪合流处。桃叶,晋代王献之爱妾名。传说王献之曾在此处送桃叶过河,后人因称为桃叶渡。(29)雅,平素。中郎,指东汉蔡邕,字伯喈。著名学者,妙解音律。董卓专权,邕被迫官左中郎将,故称中郎。(30)学不补行,意即学问虽好,而不能弥补其品行的缺点。董卓被诛,邕为之感叹,为王允所恶,下狱死。“学不补行”,即为此。(31)固妄,固然不真实。《琵琶记》写蔡伯喈入京登第,赘于牛丞相府,抛弃父母和妻子赵五娘,父母终于饿死,赵五娘千里寻夫等,与历史上蔡邕(伯喈)的事迹不符。(32)昵,亲近。(33)掩,掩饰、遮盖。(34)未可期,未可订相见之期。(35)开府田仰,明清时代,各省巡抚称开府。田仰,是马士英的亲戚,弘光时奉命巡抚淮扬。(36)锾(huan环),古时以六两为锾。三百锾,即指三百金。(37)固却,坚决拒绝。(38)利,贪。(39)卖公子,有负于公子。(40)卒,终。 〔分析〕 时至晚明,政治愈趋黑暗腐朽,皇帝昏聩,阉党专权,残害忠良,东林、复社、几社相继起而对抗,斗争激烈,清流之士与阉党余孽的斗争一直延续至南明覆亡。京城北京而外,留都金陵也是政治斗争中心,风波所及亦间或影响到秦淮河边的歌楼妓馆。本传主人公歌妓李香君即因与复社文士过从甚密而潜移默化,亦能明辨是非,区分贤否,表现出可贵的政治品质,因而成为古典文学中一个新女性形象。作者侯方域,河南商丘人,祖、父、叔均居要职,因与东林关系密切而备受阉党迫害。方域于崇祯十二年到南京参加乡试,二十二岁而倜傥多才,结交少年名士陈贞慧、吴应箕并加入复社,文采风流,令人瞩目,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并称金陵四君子。因复社领袖张溥介绍而认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二人情爱甚笃,后值甲申国变,悲欢离合而富传奇色彩,故后世孔尚任敷演出传奇大戏《桃花扇》。方域以古文名世,与魏禧、汪琬合称清初三大家。本文即是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艺术上有以下突出成就: 一、选材精审,形象鲜明。凡为人物作传,成功与否首在选材。人物事迹何止千百?本传才五百余字,而人物形象却极鲜明,主要在选材精审,重点写了进言、饯别、却聘三件事,却充分表现了李姬的目光敏锐,是非分明,深知大义,立场坚贞,不愧为巾帼之杰。 阉党余孽阮大铖在金陵招摇撞骗,蒙蔽了一些人,还企图混入复社行政治投机,被复社名士陈贞慧、吴应箕发觉,遂联合一批正人君子发出《留都防乱公揭》,揭露阮的罪行和阴谋,阮吓得不敢出门,就想利用曾与侯父同事朝中的关系让侯从中调解,于是通过门人“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先行拉拢。李姬从“王将军贫,非结客者”的矛盾现象中敏感到其中必有“微妙”,及时提醒公子“盍叩之”,果然弄清真相。面对大是大非,李姬即向侯生进言:一、陈君“有高义”,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公子岂可“以阮公负至交”? 二、公子父辈都是东林清流为世所仰,今公子岂可“事阮公”? 三、“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总之是提醒侯生以名节自重,勿坏自己家声,这是从政治上对侯生的最大爱护。侯生欣然接受,及时与“王将军”断绝交游而不至失足。 “未几,侯生下第”,李姬饯别。侯生离去,实因拒绝阮大铖拉拢,阮恼羞成怒,伺机报复。时左良玉军次襄阳,谣传将统兵东下趋金陵“就食”,都人洶洶,方域以左为其父旧时部将,依“熊尚书”意驰书止之,而阮乘机诬侯与左勾通,将作内应以取南京,实欲置方域于死地,幸杨龙友及时通告,方域乃避往宜兴陈贞慧家。从此“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临别赠言,语重情长,而见识超卓。她认为“琵琶”所传中郎事“固妄”,但中郎“尝昵董卓,不可掩也”,一否定,一肯定,自有见地。李姬憾其名节有亏,故断其“学不补行”,堪称高见。现特地给公子歌琵琶词,一是以此“尤工”而难得一“发”的妙歌赠公子,以示爱情之真挚,一是借中郎事以戒公子,“愿终自爱”,用意颇深。 “侯生去后”又选记了“却聘”一事。去后半年即值国变,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多尔袞入京师,而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拥福王在南京即位,把持弘光小朝廷,阮乘机对东林、复社党人大肆报复,“必至杀尽天下以酬其宿所不快”。李姬亦在不免。于是有马士英亲戚、淮阳巡抚田仰“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李姬以一风尘女子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断然拒绝,田“惭且怒”并“中伤姬”。文章着重记“姬叹曰”的几句话,其意有三:一、田与阮实为一丘之貉;二、当以励于公子者自励;三、宁死不负公子。“卒不往”,态度决绝。 上三事都是写李姬在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的表现,随着时局的恶化,她本身也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但她始终与侯生以高风亮节共勉,如霜中金菊,雪中红梅,铮铮硬骨,令人肃然起敬。她爱侯生,不止于贵公子的年轻风流、多才多情,更在他是复社正人君子而可敬可爱可亲,他们的爱情有坚实的政治基础,从而有别于以往的才子佳子。 二、虚实结合,前后照应。文章重点写上述三事,是实写,三事依时间为序,以“来金陵”、“未几”、“去后”呼应,绾结严密。而首段是对李姬的一般介绍,为虚写,三事为点,此为面,又前后照应。写贞丽亦所以虚写李姬。李姬的“侠而慧”、“皎爽不群”、“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均在后三事中一一印证。如此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交相辉映,绰约多姿,文章亦显得结构严谨。 三、文辞洗练,详略得当。全文五百来字,共四段,无一多余笔墨,通篇叙事,均极洗练可爱。三事为详,而前因后果亦多删落,其中又主要记言,亦精简扼要,层次分明,能以言传神,成功地借鉴了小说手法。文章略处尤见惜墨如金,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李姬者,名香”,只作五字介绍;“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才十四字,有事,有人,人且传神;“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写二人诗歌相酬,一往情深,两句而尽;“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快怏,因辞去,不复通”,落落短句,字字珠玑,内有侯生赞许、绝交方式、对方反应、最后结果,堪称言简意赅;而“卒不往”三字戛然收结全文,尤似金声玉振! 本传文辞美,文章美,主人公更美,李姬形象,卓立千古,只是贵公子侯生顺治八年应河南乡试中式副榜,或有违李姬“学不补行”之戒,可能还说明李姬有所预见预感,则尤为难能可贵,而侯生次年即筑“壮悔堂”并以名文集,不知能获李姬谅解否?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