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 |
释义 |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叨叨令】 也不用龙蛇影动端溪砚,我则待燕莺期称于飞愿。谁待要顽涎醉倒琼林宴,我则怕鸳鸯不锁黄金殿。则被你称了心也麽哥,则被你称了心也麽哥,煞强似占鳌头稳步瀛洲选。 【煞尾】 我本是个花一攒锦一簇芙蓉亭有情有意双飞燕,却做了山一带水一派竹林寺无影无形的并蒂莲。愁如丝泪似泉,心忙杀眼望穿。只愿的花有重开月再圆,山也有相逢石也有穿,须觅鸾胶续断弦。对抚瑶琴写幽怨,闲傍妆台整鬓蝉,同品鸾箫并玉肩,学画娥眉点麝烟。几时得春日寻芳斗草轩,夏藤簟纱厨枕臂眠; 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指淡月疏星银汉边,说海誓山盟曲槛前。唾手也似前程结姻眷,绾角儿夫妻称心愿。藕丝儿将咱肠肚牵,石碑丕将咱肺腑镌。笋条儿也似长安美少年,不能够花朵儿似春风玉人面。干赚的相如走偌远,空着我赶上文君则落的这一声喘。 《金钱记》 说的是贺知章友韩翃与长安府尹王辅之女柳眉儿的恋爱故事,结尾是李白宣旨,成就他俩婚姻。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是“大历十才子” 之一。但他与贺知章、李白并无交往,元杂剧为演得热闹,常抬出名人来,以增添光彩。故事是说韩翃在京应试,撺过了卷子,与故友樽酒论文。值三月三日,京城内外官民妻女,都去九龙池赏牡丹,他便逃席来到九龙池。适逢柳眉儿,二人一见倾心,眉目传情。韩紧紧追随柳眉儿,而柳眉儿也有心于他,故意遗落御赐金钱。韩拾得后仍然紧追不舍,直至王府,不巧撞见王辅。王命人将他吊起,将以贼论处。贺知章赶到,说明韩真实身份。王颇为敬重,聘韩为门馆先生。韩求之不得,欣然答应。一日,王偶然发现韩持有御赐金钱,怀疑韩与女儿有私情,又要吊打韩。贺知章到,宣韩面见皇上。韩中状元,王欲嫁女于韩,韩因王两次吊他,含怒不允。后来皇帝派李白传旨,将柳眉儿许配韩,二人才得完婚。 这是一出典型的才子佳人喜剧,风格轻松。青木正儿说它: “曲辞极流丽,结构紧张,情节的移动亦近自然,确为佳剧。” ( 《元人杂剧概说》)他的评价似乎高了一点,不过此剧在结构和语言方面确有其优点。此所选三曲是韩翃听说王府尹聘他坐馆,喜形于色,滔滔不绝地述说心愿。王季思评《金钱记》第二折时说: “……而 【煞尾】 一曲,韩翃向贺知章倾吐心曲的唱词,尤为酣畅淋漓。” 王辅想请韩翃做门馆先生,教他的儿子读书,请贺知章代为邀请。贺以为大才小用,又怕韩惹事生非,不愿让韩答应。谁知韩飞卿正中下怀,忙不迭的表示同意,连忙向贺道谢。【倘秀才】 前两句谢贺知章“荐贤”,还说不亚于他突然荣迁升官。以下三句便以调侃的口气,说自己是到 “桃源洞” 当老师,好像是宋玉收巫峡神女做学生一般。这就将他到王家教书的目的说得很清楚了。“桃源洞” 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女的典故,宋玉、巫娥用 《高唐赋》 典故,讲的都是人神恋爱故事。既然飞卿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还能教出什么学生来? 岂非 “引狼入室”? 观众可真该为王家捏一把汗了。王、贺、韩三个人各有盘算,【倘秀才】 一曲是韩心曲的袒露,王处于受骗的地位而不自知,贺则心中干着急,形成喜剧效果。 这里,喜剧色彩不但表现在韩飞卿的别有用心上,还表现在贺知章的心口不一。贺本不愿飞卿到王家坐馆,见飞卿痛快答应,也就做个顺水人情,说自己 “磨了半截舌头” 才说得飞卿答应,以此邀功,显得世故滑稽。而王府尹却一直蒙在鼓里,还说一应物件,房中齐备,颇为得意。这时,飞卿又得意忘形地唱起了 【叨叨令】。前四句皆七字句,“也不用”、“我则待” 等是衬字。按格律,这四句应两两相对偶,或可作 “连珠对”,即四句对。若按诗的严格的对偶,此四句对得不很工,但在剧曲中也就大致可以了。这四句中,前两句说明自己志不在教书,而在要实现 “于飞愿”,什么端溪砚之类,有没有都无所谓。后两句唱词中,则索性连 “琼林宴” 都不在乎了,怕的只是 “鸳鸯不锁黄金殿”,可见他对柳眉儿是如何痴心。一想到自己可以借机进王家,就高兴地大唱 “称了心也麽哥”。元杂剧一折一套曲,而套曲由哪些曲牌组成,作家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在这里,用 【叨叨令】 确实很恰当,前四句可把人物的愿望作夸张的描述,字句华丽; 后面则把韩飞卿大喜若狂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了。“也麽哥” 三字是格律所定,却能增加很强的感情色彩。 王府尹走后,贺知章埋怨飞卿太大胆,飞卿却不怕,把他对柳眉儿的倾慕、对美满婚姻的期盼,一股脑儿向好友倾诉。【煞尾】 就是王季思欣赏的那支曲。第一、二句应是七字句,却加了不少衬字: “我本是个花一攒锦一蔟芙蓉亭”、“却做了山一带水一派竹林寺” 都是衬字。这些衬字是形容“有情有意双飞燕”、“无影无形并蒂莲” 这两句主句的,使其语言更秾丽,节奏更紧促,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有情有意双飞燕” 是指他们两人在九龙池互相爱慕,而他追佳人不到,则 “并蒂莲”也就 “无影无形” 了。这是个有点可笑的结果,再加上一连串的形容,岂非效果更好? “竹林寺” 是元曲中常用的典故,据说此寺是辽、金时所造,寺内有塔无影,因此常用来形容影迹不清的事物。这两句使人想起关汉卿的著名套曲 《不服老》 的两句唱词: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弟子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两者的艺术效果极相似。应该说,这是 “曲” 这一文学形式特殊的艺术手法,这种特殊的“味”,是诗和词无法替代的。【煞尾】 的格律比较自由,字句可增删,用韵、对偶的运用也可不拘。这一曲显然是增句格,而且多衬字,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从内容来看,此曲虽长但颇有层次。自 “我本是” 至“须觅鸾胶” 写他对爱情的企望与追求; “对抚瑶琴” 至 “绾角儿夫妻” 写他对婚后美满生活的憧憬; “藕丝儿”至最后,写他的刻骨相思。从用辞造句来看,乔吉善于使用雅俗并包的语言。如 “对抚瑶琴” 以下四句,和 “春日寻芳” 以下四句,作者在对偶、词句的华美上下了功夫,为的是写出飞卿对婚姻打的如意算盘,和他美好的向往。然而,像 “愁如丝,泪似泉,心忙煞,眼望穿” 及“藕丝儿”、“石碑丕” 两句,则纯是口语,而且,像 “藕丝儿” 词句,还用民间喜用的双关语: “丝”,谐音双关为相思的“思”。但是,这一曲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轻松的,带点儿自我调笑的语气。首二句已在上面大致作了分析,此不再赘述。最有特点的还有后四句: “笋条儿似长安美少年,不能勾花朵儿似春风玉人面” 两句,已有自嘲的味道: 像他这种条件居然不能再见美人一面,自然很不公道; “笋条儿” 形容自己,似也太不谦虚,可以看出这两句半真半假、自怜自惜的味儿。最后两句自比司马相如,但是,“走喏远” 虽赶上文君,只落得 “这一声喘” ——什么结果也没有,这两句的自我调笑味就更为明显了。尤其是在对他的美梦作了如此热闹的铺叙以后,“落的这一声喘” 就不禁让人破颜一笑了。“喘” 字用得好,既写出他赶得辛苦,又似乎听到了他的叹息。这种自嘲的幽默不仅在首尾几句中明显见到,而且自然地流露在字里行间。滔滔不绝的诉说,方方面面的铺叙,显得有些夸张的用语,都让人感到其中的喜剧意味。可以想见当时演出的效果: 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紧凑轻快的唱段,配上演员风趣的表演,一定能博得满堂喝采声。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