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朱:

①大红色。《韩非子 · 十过》:“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②指朱红的物品。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盖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③“朱砂”的简称。《隋书·西域传·高昌》:“出赤盐如朱,白盐如玉。”

蜡:

古代的年终大祭。《礼记·明堂位》:“秋省,而遂大蜡。”

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摹:

①规划;谋划。马融《长笛赋》:“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规摹矱(huò)矩。”(矱矩:规矩,法度。)②临摹。杨宏道《东坡〈石钟山记〉墨迹》:“摹拟遍天下,真伪杂相半。”③模仿;效法。《后汉书·仲长统传》:“三代不足摹,圣人未可师也。”④描述。江淹《别赋》:“谁能摹暂离之状。”

刻:

①雕刻。《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又刻在器物上的文字。②减损;削减。苏轼《上神宗皇帝》:“减刻兵吏廪(lǐn)禄。”(廪:俸米。)《荀子· 礼论》:“刻生而附死谓之惑。”③苛严;刻薄。《史记·李斯列传》:“赵高曰:‘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坐:连坐。一人获罪,他人连带受罚。)④通“克”。约定或限定(时间)。《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⑤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钟表计时,十五分为一刻,四刻为一小时。⑥指短暂的时间。《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还坐,顷刻乃复起。”[刻意]1. 约束自己的心意。《后汉书·党锢传序》:“刻意则行不肆。”(肆:放纵。)2.用尽心思。《文心雕龙·通变》:“才颖之士,刻意学文。”

细:

①小。1. 与“大”相对。《吕氏春秋·达郁》:“得其细,失其大,不知类耳。”2.与“粗”相对。《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细要。”②详细;仔细;周密。杜甫《春日忆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年龄小。袁文《甕牖闲评》卷一:“世有娘惜细儿之语。”[细人]小人。《资治通鉴·汉纪一·高帝元年》:“而听细人之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妙:

①好;美好。《论衡·定贤》:“曲妙人不能尽和。”②奇巧;奇妙。江淹《别赋》:“术即妙而犹学。”③精微;微妙。《申鉴·杂言下》:“幽深谓之玄,理微谓之妙。”④幼小;细小。钱起《送傅管记赴蜀军》:“才略纵横年且妙。”(才略:才干谋略。纵横: 奔放 自 如。) ⑤通 “眇(miǎo)”。遥远。《韩非子· 难言》:“闳大广博,妙远不测。”

分:

(一)①分开;划分。与“合”相对。《管子·立政》:“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国:都城。)②从主体分出的部分;分支。《元史·顺宗纪五》:“立中书分省于济宁。”(中书省:中央总管国家政事的机关。济宁:在山东省。)③分成;分出。《韩非子·显学》:“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④离开;分散。《庄子·渔父》:“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⑤分配;给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廉,得赏赐辄(zhé)分其麾(huī)下,饮食与士共之。”(辄:总是。麾下:部下。)⑥分担;分享。扬雄《解嘲》:“分人之禄。”《三国志·吴书·陆瑁传》:“陈国陈融……等皆单贫有志,就瑁游处,瑁割少分甘,与同丰约。”(割:分给。约:节俭。)⑦区分;辨别。《庄子·齐物论》:“周与蝴蝶必有分矣。”⑧量词。《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二)fèn ①名分;职分。《礼记·礼运》:“故礼达而名定。”②资质;资历。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历。”③福分;缘分。刘禹锡《寄乐天》:“幸免如斯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④情分;关系或感情。《北齐书·封孝琬传》:“晚相逢遇,分好遂深。”⑤料想。《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自分已死久矣。”⑥甘心;服气。李肩吾《清平乐》:“燕子可怜人去,海棠不分春寒。”

分毫:

本指两种微量单位。喻极小的东西。傅毅《七激》:“~~之割,纤如发芒。”

毫:

①细长而尖的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②毛笔。杜甫《饮中八仙歌》:“挥毫落纸如云烟。”陆机《文赋》:“或含毫而邈然。”③极细微;一点点。《论衡· 案书》:“孔子作《春秋》,采毫毛之善,贬纤芥之恶。”(纤芥:细小。)④量词。1. 长度单位。寸的千分之一。《孙子算经》卷上:“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2. 重量单位。一钱的千分之一。⑤丝毫;一丁点儿。宋应星《天工开物序》:“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厘:

(一)①治理。《尚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允:诚信。百工:百官。庶:众。熙:兴起。)②改革;改正。《后汉书·梁统传》:“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新唐书·颜师古传》:“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③赐予;给予。《诗经·周颂·臣公》:“王厘尔成。”④长度单位。⑤通“嫠”。寡妇。《后汉书·西羌传》:“兄亡则纳厘嫂。” (二)xī ①通“禧”。福。《史记·孝文本纪》:“今吾闻祠官祝厘,皆归福朕躬。”②祭祀剩下的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宣室:天子宣布命令的宫室。) (三)lái 通“来”。小麦。《汉书·刘向传》:“饴我厘。”


诗文 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
释义

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

“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诗句出处:《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
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
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
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
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
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
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
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