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朱凤森《栖霞洞》
释义

朱凤森《栖霞洞》

朱凤森《栖霞洞》

朱凤森

我爱栖霞洞,溪流玉带环。

江云千里日,萝月七星山。

石乳悬香雪,仙床拥翠鬟。

探奇峰万矗,直到九嶷弯。

要领略《栖霞洞》一诗,得掌握一点地方掌故。否则,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南辕而北辙。这首诗,一些山水诗的选本选中它,并为之作注,但所注只是疏通字面,看了未得要领。

全诗共四联,前两联交代诗题所说的栖霞洞在于何处,以及洞外景色,这是必要的。因为以栖霞名洞的,在我国胜景中,有好几处,这里点明了是七星山岩的栖霞洞。七星山,闻名的又有两处,一是广东肇庆的七星山岩,二是广西桂林的七星山岩,也是必须点明而不能含混的。此诗所吟正是桂林七星山岩的栖霞洞。你看: 桂林七星山岩,面临二水: 近处,溪流潺湲(灵剑溪由东北向西,汇入小东江,再由北而南) 环绕而去; 稍远,江流浩荡 (小东江之西,紧贴漓江,从北而南)。有此二水,自是桂林七星山岩之栖霞洞无疑了。洞外景色,有江流,有山色。写江,放在白日: 江云千里,丽日当空,秀丽而壮阔; 写山,描绘夜色: 萝月满山,分外幽绝。注家对溪流和江流都不感兴趣,不作指点,读者不知诗人何以既写溪流又绘江景的旨趣,囫囵吞下,有何味道? 弄清溪流与江流之所指,就知“环”字与“千里”二字各尽其用,描写得与栖霞洞的地理环境十分切合。而景色又昼夜兼备,用心也很巧妙。

第三联才写洞景。洞景中叫人叹绝的自然是千姿百态,鬼斧神工的钟乳石景: 洞顶悬挂的,晶莹似雪,恍惚飘来香气; 洞底凝就的,由石乳、石幔而成乳床,仿佛仙工铸就。四周耸立的石笋,与洞外青山无异。

第四联不能只从字面去理解,选注家只注九嶷弯在湖南宁远县,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如果只从字面来理解,那么第四联又转而描写洞外: 洞外奇峰千万,可以一直连到九嶷弯去。如果是这样,则有三不可解: 其一,诗题是栖霞洞,何以只着墨于洞外?其二,桂林无山不洞,无洞不有洞,无缘无故,何以一定要牵扯到九嶷弯?

原来,关于栖霞洞正有一条和九嶷山相关的古老传说。说它古老,因为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唐人莫休符的《桂林风上记·栖霞洞》:“又以为 (栖霞洞) 通九嶷山。”至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岩洞·栖霞洞》 中说:“进里余,所见益奇。又行食顷,则多岐,游者迷途,不敢进。云: 通九嶷山也。”至清,乔莱在七星岩上刻《游七星岩记》,引范成大此文 (文字略异)。可见这个传说相传不息,决不是秘辛之谈。朱凤森是清人,使用九嶷弯的传说,竟然令注家不察。也算是巧于用事了。所以第四联仍写的是洞景,洞中由石乳形成的奇山,直到九嶷弯。这是桂林其他的洞景借用不得的。

我们知道湘漓同源。第二联中的“江云千里日”中的“千里”,至此也有了着落: 在洞中寻幽可以直通九嶷; 洞外江云飘渺,岂不把我们也上溯千里,引到湘水? 洞外云水和洞中奇峰因而沟通起来,引人浮想联翩,一起飞向潇湘去。

这首看来全是白描的诗,好似信手写景,毫不着力,其实独营匠心。它在白描中用词用字,往往与七星山岩栖霞洞的掌故息息相关。我们不应忘记: 栖霞洞口有“呼云石”; 栖霞洞外有栖霞寺,寺中原有“伴日亭”,寺后原有“伴月亭”; 七星山岩就含月牙山。因此,第二联中出现的云、山、日、月等字样,都不是无端驱遣而来的。再说,“玉带环”、“拥翠鬟”等词语,融进了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意境,而且,最后把洞中洞外的景物融合在一起,交相辉映。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