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释义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出处】唐·张继《枫桥夜泊》。 【意思】月渐西沉,满天霜落,乌鸦孤啼。诗人夜泊江边,面对江枫渔 火,愁思起伏,久不能寐。遥闻姑苏城外寒山寺阵阵半夜钟声。月落乌 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古刹钟声,孤舟客子等景象,安排错落有 致、和谐统一,绘出了一幅秋夜船泊图,衬托出了诗人无法排遣的行旅 之愁。 注: 姑苏,今苏州市。寒山寺,著名庙宇。 【赏析】将船静静地停泊在苏州寒山寺 的枫桥下,漫天秋霜,月亮渐渐西 沉。深夜,不知何处传来悲切的乌 鸦声。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黯 然而惨淡,对此如何能入睡。附近 寒山寺凄清的钟声,在夜半时又悠 悠地敲响。全诗在淡淡旅愁之中描 绘了夜泊枫桥的景色,情味隽永,意 境悠远。 【全诗】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解】 唐诗篇名。七绝。张继作。见《全唐诗》卷二四二。诗题一作《夜泊枫江》,《中兴间气集》又作《夜泊松江》。全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在今江苏苏州市西郊十里处,是当时运河的重要渡口。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建于南朝梁代,原叫妙利普明塔院,后因名僧寒山和拾得到此住持,遂更名寒山寺,为古城苏州的重要名胜之一。此诗大概是安史之乱后作者流寓苏州时所作,描写半夜时分泊船枫桥的所见所闻。诗中江南水乡秀丽的山川之景和诗人绵邈的羁旅之愁融为一体,充满着诗情画意,具有强烈而独特的审美效果,千百年来广传人口,蜚声中外。由于该诗的出现,使原本极为普通的枫桥和寒山寺名播四方,成为后人不断题咏的对象。如明代高启的《枫桥》一诗曰:“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张继此诗很早就传入日本。“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俞樾《新修寒山寺记》)可见这首小诗影响之深远。 【赏析】 这首诗以淡雅清幽的笔触,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夜泊 枫桥的情景,真实而感人地反映了客子羁旅漂泊的愁思。 从题目“夜泊”可知,诗人是夜泊江中,诗中所写也正是 夜半时分的景象。全诗紧扣诗题,抓住江南水乡深秋月夜的 特有景象,从闻与见两个角度描写孤舟夜泊时的近景和远 景。首句描写了午夜时分月落、乌啼、霜满天三种物像。霜花 满天已是深秋季节。残月已落,表明夜色已深。寒鸦的啼鸣 更增加了午夜的凄清。诗人用“落”字状写残月的沉浸,用 “啼”字形容寒鸦的哀鸣,用“满天”极言秋霜的浓重。在这样 一个凄清萧瑟的秋夜,诗人泊舟江上,心头自然平添一层羁 旅劳顿、漂泊无定的愁思。从而使所见、所闻、所感浑然一 体,形成凄清萧瑟的画面和水乡秋夜的特殊氛围,把诗人对 枫桥夜泊的感受透露出来,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又用江枫、渔火、愁眠具体写枫桥夜泊的景象和 感受。诗人泊舟江上,秋风吹来,侧耳静聆,江岸上枫叶瑟 瑟,举目四顾,江面上渔火点点。满目迷茫而凄凉的景象,不 能不勾起旅人的愁思。“对愁眠”正表明诗人的主观之情已 渗透于秋夜景象之中,而秋夜的凄清寂寥之景,也映衬出诗 人的孤孑寂寞之情。这就把在江南水乡秋夜泊舟时的特殊 景象和诗人羁旅漂泊的独特心境具体而生动地融为一体。 既使诗句在音节上富有变化,又产生出新的意境。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位于今苏 州城西郊十里的枫桥镇,始建于南北朝,初为“妙利普明塔 院”,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曾主持此寺,遂得名。正当诗人欲 眠不眠、似眠非眠之时,午夜钟声透过黑暗,越过江面,传到 船里。这阵阵钟声虽打破秋夜的静谧,却更反衬出冷寂的氛 围。它敲击在不眠游子的心头,更增添了一层浓郁的愁思。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曾谓“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则 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其实夜半击钟在唐诗中多有 描写,如白居易“半夜钟声后”,皇甫冉“夜半隔山钟”,于鹄 “遥听缑山半夜钟”,王建“未卧尝闻半夜钟”等。可见张继笔 下的“夜半钟声”正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正是这悠悠的夜半 钟声,把枫桥夜泊时的种种景象及诗人的愁思交织融合在 一体,创造出了独特而完整的艺术境界,取得了浓郁的抒情 效果。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