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拟古(其三)·南朝宋·鲍照 |
释义 | 《拟古(其三)·南朝宋·鲍照南朝宋·鲍照 幽并重骑射, 少年好驰逐。 氈带佩双鞬, 象弧插彫服。 兽肥春草短, 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 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馀劲, 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 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 将以分虎竹。 鲍照的《拟古》诗共八首,本篇原列第三。此诗着力刻划一位武艺高超、英勇豪迈、立志报国的幽并少年的英雄形象,暗暗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意愿。 诗人由大处落笔,首先大肆渲染主人公成长的环境气氛:“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幽并古多游侠健儿,古代诗歌多有描述,如曹植《白马篇》就描写了“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的幽并游侠儿的形象。此诗题为《拟古》即指此而言。在“重骑射”的尚武风习影响下,少年谁不好驰逐!这种习俗为少年英雄的成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骑射”二字在诗中至关重要,以下八句诗具体表现幽并少年的勇武形象,就是从“骑”和“射”两方面反复描画的。 在英雄群集的幽并少年之中,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超群出众的佼佼者,在幽并少年群体的映衬下,他显得格外突出:“氈带佩双鞬,象弧插彫服。”诗人并没有刻意描绘他矫健勇猛的身影,也没有强烈表现他叱咤风云的声威气概,而是只抓住他身上佩带的弓箭加以描写便活画出不同寻常的神韵风采。鞬:马上盛弓箭之器。一般的射手配备一鞬即已足矣,这位少年则佩带双鞬。不仅如此,其硬弓上还装饰着象牙,箭囊上则描着耀眼的彩绘。俗话说“人恃衣装马靠鞍”,主人公以如此光彩夺目的形象一出场便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如果说这二句静态的描写还仅只能表现出这位幽并少年箭法不同凡响的话,那么“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二句则把他“好驰逐”追猎的形象描画得栩栩如生:在春草初绿的大平原上,少年纵马飞奔,追捕在浅草间逃窜的野兽,是那样威武雄壮。在古代,畋猎即军事演习,这种描写恰是为诗末表现主人公立功报国远大志向做铺垫。以上四句写出了主人公能骑善射的英雄本色,但他的骑术箭法究竟如何高妙还不太容易看得出来,故而下四句又以十分具体形象的笔法细细刻画:“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石梁有馀劲,惊雀无全目。”雁门和楼烦都是当时著名的边塞要地,两地相距近三百里。主人公朝游雁门、暮宿楼烦,既说明他骑术精妙,也写出他在边塞出没,早已经受过烽火考验。石梁、惊雀二句系用典,据李善注引《阚子》说:宋景公有历时九年制成的良弓,他登虎圈之台东面而射,箭越过西霜山,落在彭城之东,以馀力竟射入石梁;李善又引《帝王世纪》说:帝羿引弓欲射雀之左目,误中右目,以至愧然俯首,终身不忘。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旨在赞颂主人公箭术之精。 诗中描写的幽并少年虽然能骑善射,武艺高强,如果生不逢时,也只能徒唤奈何。幸而时值“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这位少年英雄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凭着超群绝伦的骑射功夫,主人公表明“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虎竹,即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朝廷发兵遣使的凭信之物。这无异于说:愿为刺史郡守镇守方面,保国安民。至此,诗中不仅生动刻画了主人公英勇豪迈的外貌形象,也揭示了他为国为民的宽阔胸襟和美好精神世界。于是一个可爱可敬的少年英雄形象便兀然矗立在我们眼前了。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层层深入的表现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位少年英雄的形象,同时全诗结构缜密,浑然一体。在同类作品中堪称不可多得的好诗。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