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曹植 ·杂诗六首 ·其五
释义

曹植 ·杂诗六首 ·其五

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这是一首言志之作,表达了诗人欲为统一天下而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志向。此诗创作的时间大约是黄初四年,与《赠白马王彪》的写作时间相近。黄节云:“植于黄初四年徙封雍丘,来朝洛阳,欲从征孙权,不愿东归,故曰 ‘东路安足由’ 也。” ( 《曹子建诗注》)

诗篇开端语气平缓地叙说道:“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严驾,指整治车马。车夫早已备好了车马,我将开始远行。此时曹植在京城洛阳。据《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载:曹丕即位,植以临菑侯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三年,贬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 (今山东省濮县东)侯。三年,立为鄄城王。四年 (公元223年) 徙封丘,其年朝京都。那么诗句中所说的 “远游”,是回到封地鄄城,还是要赴往他方?这自然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了更突出地表现他要远游,诗中运用了一个设问的句式:“远游欲何之?”远游要到哪里去呢?这一设问句式的运用,不仅使诗篇显得起伏跌宕,而且自然地引出他的理想壮怀:“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吴国是我的仇敌。可见,诗人所说的 “我将远行游”,是要去平定东吴。他慷慨激昂,要驰骋万里,认为东归的路涂不值得一走。东路,是指从洛阳向东回鄄城的路。曹植生于乱,长乎军。早年曾随其父曹操,东征西讨,从而培植了他强烈的功名事业心。这在他的《白马篇》、《薤露行》等许多诗篇中都有所体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他发自肺腑的心声。就是在他生活后期,虽然遭到猜忌和迫害,但献身于统一大业的壮志仍未泯灭,时刻没有忘记“吴国为我仇。”他后来在 《求自试表》中也说:“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足见与此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是一贯的。他期盼能在疆场上驰骋,不愿回到封地,作 “圈牢之养物”。从“东路安足由”句中足见诗人此时内心的愤慨与不平。七、八两句则是描写征吴途中所经之地。“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江介,即江畔、淮泗,指淮水和泗水,这是南征孙权必经之地。长江之畔风声凄厉,淮水和泗水湍险流急。这是诗人的想象,但从其描写的壮观的景致、磅礴的气势来看,仿佛诗人雄姿威武、胆气纵横地置于长江之畔、淮泗之滨,要渡过那湍急的水流,一举攻下孙吴。其宏伟的气魄,坚定的意志,溢于言表。但接着,诗人那激昂的情绪急转直下。“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想要一下子飞渡过江,可惜没有船只呀!这里诗人是慨叹自已没有凭借。他想要渡江杀敌,可不为朝廷所用,又怎能“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一个壮志满怀之人对此怎能不愤慨、不悲叹! 因此在诗篇的最后,诗人大声疾呼:“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闲居不是我的志向,我时时不忘国家的忧患,甘心情愿奔赴疆场。诗人进一步表明了不甘于闲居,欲建功立业的心志。正如后来他在《求自试表》中所云: “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此诗虽然仅有十二句,但诗人那壮志满怀,慷慨激昂,欲为国捐躯赴难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慷慨悲凉,意气隽永,直抒胸臆,这是建安诗歌总的格调,但在此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篇开端就言整装待发,驰骋远游,接着就写征伐孙吴,统一天下,意气昂扬,壮怀激烈。但又为没有机会报效国家而悲叹,最后又表示决不虚度岁月,实现壮志,悲壮雄健之气多么的强烈。特别是那“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诗句,可以说是掷地有声,表达了建安时代的最强音。此诗诗句跌宕起伏,富于变化,音韵和谐,极好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因而也极富有艺术魅力。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