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曹操 ·善哉行二首 ·其一
释义

曹操 ·善哉行二首 ·其一

古公亶父,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至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王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这是一首歌咏古事的诗。诗中赞扬了古公亶父奠定周朝基业的事迹以及太伯、仲雍、伯夷、叔齐等让国之美德,从而表明自己尊奉汉室的态度和决心。

全诗一共分成七解。第一解是对古公亶父的赞扬。开篇直言古公亶父“积德垂仁”。可见作者对古公亶父崇敬之至。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对百姓仁厚,后被西方少数民族熏育攻伐,于是迁到岐下,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当时百姓扶老携幼,去归附他。因而曹操在这里赞扬他“积德垂仁”。“思弘一道”,是指古公亶父发扬先代的事业。《汉书 ·董仲舒传》云:“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史记·周本纪》又云: “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不难看出,古公亶父发扬了他祖先后稷、公刘的事业,继承他们发展农业生产,施行 “仁政”的治国办法。“哲王”,指贤明的君王。豳,地名,即今陕西邠县一带。由于古公亶父一心继承和发扬了先帝的事业,因而在豳地成为贤明的君王。这一解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古公亶父的颂扬之情。

第二解是对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仲雍的颂扬。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想立少子季历,其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了让位给季历,便一起逃避到荆蛮之地居住。作者对太伯、仲雍这种高风亮节称赞为 “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是指太伯、仲雍让国的德行垂及百世。“断发文身”是说身上刺花纹,剪短头发。这是古代荆蛮少数民族地区的习俗。当年太伯、仲雍避居在荆蛮,因而也入乡随俗,断发文身。这里,曹操热情地赞扬了太伯、仲雍让位的仁德。

第三解颂扬了伯夷、叔齐之事。伯夷,是殷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初孤竹君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伯夷不接爱,后来二个人都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为此,曹操称赞他们是古代“遗贤”。其让国不为世所用的事迹,受到了历代人们的称赞。

第四解、第五解,总结周宣王、齐桓公由于后来不能用贤,造成身亡政乱的教训。第四解开始就赞扬山甫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山甫,即仲山甫,周宣王大臣。他辅佐宣王革新政治,使诸侯重尊周室,被称为“中兴”。杜伯,也是周宣王大臣,无罪被杀。由于他无罪被杀,因而连累了圣君贤相。圣贤,指周宣王和仲山甫。这里,流露出作者对周宣王不能用贤的不满。第五解写齐桓之事。“赖得仲父”,即依靠仲父。仲父即管仲,齐桓公用他为卿,在齐国实行改革,富国强兵,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可惜,齐桓公没能坚持始终用贤,后来任用了宦官竖刁,落了个“虫流出户”的后果。竖刁是齐桓公后来宠信的宦官。管仲死后,齐桓公没有听管仲的遗言,任用了竖刁等奸臣,致使朝政混乱,天下不宁。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争位相攻,尸体六十七天无人收敛,尸体生的蛆虫爬出了门外。这样的后果都是由于齐桓公不能用贤所致。

第六解是赞美晏婴守正不屈的。晏子即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齐国大夫,曾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大臣,是一位崇高节俭,言行高尚之人。《史记·管晏列传》说他听说被囚禁的越石父是一位非常有才的人,就解下左骖为他赎罪。“积德兼仁”,秉性仁厚积德行。沈德,潜德,保全德行。齐庄公与其大臣崔杼的妻子通奸,被崔杼杀死。崔杼要晏子顺从他,晏子守正不屈。《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晏子:“国有道,即顺命;国无道,即衡命”。颂扬了晏子无论在有道和无道之时都能保全品德的行为。从中,表达了作者平乱安邦的政治抱负。

第七解,写孔丘赞扬使臣。“王国为君”,是写周王室衰微,诸侯之王与周天子相等同。随制饮酒,是指按酒量饮酒,没有限制。扬波,即“扬彼”。使官,即使臣。《左传·僖公十二年》记载说:齐桓公曾派管仲出使到周,周王用上卿礼接待他,而他只受下卿之礼;君子称赞他具有谦让之风。诗人以此暗喻自己尊奉汉室。全诗列举了许多古人古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及尊崇汉王朝的忠心。

全诗毫无修饰,直接抒写古人古事,而作者的情感,要表达的政治态度暗喻其中。这为其后咏史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诗篇感情充沛,慷慨激昂,含蓄蕴藉,很好地表达了一个政治家的雄心与抱负。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