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曹参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曹参的事迹|史鉴 |
释义 | 曹参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曹参的事迹|史鉴曹参(公元前?—前190年),秦末沛(今江苏沛县)人。初为沛狱掾。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随刘邦起事于沛,为中涓。后从东攻,封执帛,号建成君。入关破秦,封建成侯。至汉中,廷为将军。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拜为假左丞相。旋从韩信定魏,攻赵破齐。以左丞相镇抚齐地。刘邦称帝,任齐相国。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平阳侯。从刘邦平陈豨、英布之反。相齐九年,以黄老之术治齐,齐国安晏。号称贤相。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更为齐丞相,次年,萧何卒,入汉继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如萧何之制。为相3年卒。谥“懿侯”。
[注释] ①黄老言:传说中黄帝与老聃的治国学说,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对安定社会,发展生产有积极作用。②趣治行:趣同趋,此指督促人准备出发的行装。③始微时:起初没有当官的时候。④有却:有矛盾。⑤间之:过了一会儿。⑥歌呼:大声唱歌。⑦细过:小过错。⑧窋(zhuo)。通“窟”。⑨苔:鞭打。⑩垂拱:帝王登基。(11)顜(jiang):平直明和。(12)宁一:安定统一。 [相关史料] 【纲】以曹参为齐相国。【目】参之至齐,尽召诸先生,问所以安集①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②。参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参乃避正堂以舍之。用其言,齐国安集,称贤相焉。
唐·程晏“论曹参”: 读汉史者多曰,曹参守萧何之规,日醉以酒。民歌之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汉之二贤相也。至矣哉!论曰:非也。暑中之渴也,孺子饮之渟淖之污。中渴已久,得其渟淖之污,宁图于清冷(冷)之水平。设使孺子牵之于清冷之水,则涤乎腹中之泥也。中然后知渟淖之污,不可终日而饮之。百姓罹③秦之渴已久矣。萧何曰:“吾所以为法律是,权天下之草创也。吾不止此,将致君为成康之君,使民为成康之民。是牵民于清泠(泠)之水也。”曹参日荒于酒,惠帝讯焉。参罔④于惠帝曰:“高帝创之,陛下承之;萧何造之,臣参遵之;陛下垂拱,臣等守职。“惠帝以为是也。民又歌之。鸣呼!汉之民以为,汉之污,愈于秦之竭⑤,不知牵于清泠之水,以涤腹中之泥也。萧何之传曹参也,若土木工能造材而未果覆⑥,而终焉必待善覆之者成焉。萧既构矣,谓参为善覆者。参守其构,而不能覆,徒欺君曰:“陛下不如高帝,臣参不如萧何,善守可也,何费作哉!”若不可以费作,即文帝除肉刑,不为汉主仁圣之最也。参不能致其君于成康之政,不知已(己)不能覆何之造,而荒于酒幸,不同义和之诛(疑有误),贪位畏胜,饰惰言以惑君也,孰名为贤相耶?吾病汉史以萧何为善求继,以曹参为堪其后,故论之。
禹承尧天舜日之隆,治际无为,曷不引仪狄而亲之,拜为酒正。俾酿酒为池,率大小臣工,一鼓而牛饮⑦三千,优游醉乡,岂不快哉。乃一沐三握发,日中不暇食,面目至于黎黑,犹相戒于傲慢逸欲。自懿侯视之,是谓禹不能垂拱,皋陶伯益,不能守职,桀纣之沈湎,为夏商守成之令辟也。且懿侯即知惠不如高帝,身不如文终,而值母后干政之初,尤宜精勤宵旰,君臣交警,协张王诸公,和衷集事,无旷庶官,庶不至政出多门,酿祸于来兹。乃帝方淫乐不听政,公复饮醇不事事,托名垂拱以逢恶,假辞守职以偷安。君相荒湛,同殒厥躯。维时平勃辈尤而效之,阿附吕雉,平为右丞相,不治事,日饮醇酒,戏妇人。审食其为左丞相,不治事,监宫中,如郎中令,皆效尤之事也。平等请诸吕将南北军,居中用事,及立诸吕为王,皆阿附之事也。俾外戚专权,致王陵独力不支,刘氏危于累卵。懿侯不得辞其责矣。他日文帝问决狱钱谷,勃不能答,平复矫辞饰责,丙吉见人格杀不问,而问牛喘。皆懿侯好治黄老,高言清静作之俑⑧也。
〔注释〕 ①安集:治理有成效。②言人人殊:一人一种说法,各不相同。③罹:遭受危难。④罔:欺骗。⑤竭:穷尽,形容压迫之重。⑥果覆:最终完成。⑦牛饮:如同牛饮水一样,暴饮。⑧俑:木偶,此指模式。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