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曹丕 ·善哉行二首 ·其一
释义

曹丕 ·善哉行二首 ·其一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谿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猴猿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善哉行》属乐府 《相和歌·瑟调曲》歌辞。现存古辞有 “来日大难”篇,是宴会时宾主赠答的歌。此诗描写了客子怀乡之情,是曹丕四言诗中的名作。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谿谷多风,霜露沾衣”,开篇这四句,直叙客游之苦。首句以采薇菜起兴。上山采薇菜,到傍晚饿得难以忍受。谿谷里不停地刮着风,霜露沾湿了衣裳。后二句是写景,但情在景中。薇菜是一种可食的野菜。旅卒采薇菜,用以象征生活之苦,这里沿用 《诗经·小雅 ·采薇》之意。“薄暮”、“多风”、“沾衣”等的描写,活现出旅卒征戍之苦,由此而引起旅卒思乡的忧伤之情。

接着的四句是写景: “野雉群雊,猴猿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在旅卒忧伤之际,映入他眼帘的是野鸡成群地鸣叫,猿猴在互相追逐,回头远望故乡,山林茂密,重重迭迭。鸟兽的群居之乐、戏嬉相逐,与游子此时的心情恰成一鲜明的对比。野雉、猿猴尚能成群,而我却独居异地,因而使他不由得回望故乡。然而,山高林密,遮住了他的视线,使他故乡望断,这怎能不增加他的忧愁呢?诗人由此顺势写道: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这里,以山有崖、木有枝来反衬 “人莫之知”。其中的“枝”与 “知”谐音,音义双关。这四句是本于古 《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两句。山崖、木枝是人们所共见,然而,游子心中的忧愁,却无人知道。“忧来无方”是写忧之剧深,而紧接着的八句却转叙自我安慰之意。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这里,诗人以 “人生如寄”来比喻生命的短暂。人的一生,好比暂时寄寓在世上,何必常常忧愁?这是诗人在自我安慰。接着的 “今我不乐”句,是用 《诗经·唐风 ·蟋蟀》篇成句,在于表明岁月飞快地逝去,应当及时行乐。诗人慨叹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并形象地比喻为就像在浩浩汤汤的河面上,有一艘小船在行驶,它随着波浪回旋停泊,宛如离乡的旅客飘泊不定。这里,诗人本意是写游子似舟游,却反说行舟似客游,笔逆而局展,用语非凡。正如清人沈德潜所云:“措语既工复活。”(《古诗源》)游子由 “人生如寄”,联想到“岁月如驰”,进而联想到自己离乡远游的现实,不免深深地忧叹不已。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最后这四句是写借漫游来销忧。骑上骏马,穿上轻裘,扬鞭飞奔,暂且忘记忧愁。“良马”、“轻裘”,载驰载驱,岂能销忧!表明游子无可奈何,只有以此聊慰愁肠。同时,表明诗人的心志。正如曹丕在 《芙蓉池作》中所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是此诗的显著特点。全诗共二十四句,分成四层来写。第一层写征戍生活之苦。第二层写景物。第三层写游子忧深。第四层写游子借漫游销忧。这样层层递进地进行描写和抒情,给人以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之感。正如清人陈祚明所评论: “章法条递,风情婀娜,殊赏其佳。”( 《采菽堂古诗选》)

善用比兴,是其特点之二。诗篇开端以 “上山采薇”起兴,接着又以“高山有崖,林木有枝”作为反兴,借以托出“忧来无方,人莫之知”。用比的地方也很多。如以 “人生如寄”,比喻人生短暂; 以 “行舟”比喻离乡的旅客飘泊不定等等。由于运用了比兴,使诗篇显得生动形象,感染力极强。

善于引用古诗成句或沿用其意,是其特点之三。诸如“上山采薇”是沿用 《诗经·小雅·采薇》之意; “林木有枝”与 “人莫之知”本于古越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二句,而且有新意。“忧来无方”是用《诗经·唐风 ·蟋蟀》中的成句。“载驰载驱”是用 《诗经·鄘风·载驰》篇中的成句,等等。这些,表明了曹丕能够向古代民歌学习,并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