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春宫曲 |
释义 | 春宫曲[唐]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殿前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春宫曲》又作《春宫怨》,《唐人绝句》和《唐诗别裁集》作《殿前曲》,是王昌龄宫怨诗的名篇。 天宝年间,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 “三千宠爱在一身”, “六宫粉黛无颜色”。风流天子骄奢淫逸,纵情声色,岂知在霓裳羽衣曲的乐律中,在骊山行宫欢宴的笑声里,多少宫廷女子则在演着哀怨惨惋的命运悲剧。王昌龄的《春宫曲》即是以汉喻唐,用汉武帝宠幸卫子夫、遗弃陈皇后的一段情事,含而不露地讥讽当时的朝政。更巧妙的是,诗人不是明言直谏,而是通过一个失宠者的视角,来反映封建帝王喜新厌旧给宫妃带来的幽伤与不幸。 诗的前两句是景物描写,描绘了春天月夜宫中的景色,同时又富有深意。“昨夜风开露井桃”,不只点明了时令,且切中题目中的“春”字。一夜春风吹拂,井边的桃花开了。 “露井”是指没有井亭覆盖的井,古乐府有“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桃花绽开花朵,象征新人得幸承宠。 “昨夜”既是含蓄地暗示,又是用比兴的手法开头。二句写未央宫前殿的美丽月色。未央宫是汉代宫名,汉高祖所建。明月高悬,银光笼罩,长夜已深,未央宫却仍灯火辉煌,恍如白昼。皇帝寻欢作乐日以继夜,连那里的月光似乎也格外光辉明亮。月光本无感情,光芒普照大地,但失宠者触景生情,望月兴悲,连未央宫前殿的皎洁月光也与别处不同。因为昔日受恩宠的欢乐所在,于今已是可望而不可及了。诗意由景入情,月光便在此反衬了失宠者孤寂悲凉的幽情。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尤其是在皇宫中,女子只能作最高统治者随心所欲的玩物,她们的命运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历史上从皇后到宫女,得宠失宠的事屡见不鲜。 《汉书·外戚传》: “孝武卫皇后,字子夫,生微(贱)也,为平阳主(武帝姐)讴(歌)者。武帝无子,平阳主求良家女十余人饰置家。帝被(除灾去邪的仪式)霸上,还过平阳主,主见所侍美人帝不说(悦),既饮,讴者进,帝独说子夫……主因奏子夫送入宫。”又曰: “孝武陈皇后无子,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当初汉武帝刘彻曾发誓“当以金屋贮之”的陈皇后阿娇,竟落得在长门宫苦受寂寞。王昌龄的诗要反映当朝现实,断然不敢斗胆直言,故而用此曲笔。第三句“平阳歌舞新承宠”即是借汉时卫子夫暗喻承宠新人的。 末尾“帘外春寒赐锦袍”一句精妙之极。王昌龄很讲究诗歌创作的“入作” (发句) “落句” (结尾),尤其是结尾。他说: “每至落句,常须含思,无得令语尽思穷,或深意堪愁,不可具说。”(《文镜秘府论》)这里诗人以承宠者得到优厚赏赐进一步反衬失宠者的惨惋哀怨,精彩结束全诗。尽管时间已是春暖花开时节,多情的皇帝对宠爱的新人关怀备至,还赐之锦袍,以御帘外春寒。而此时失宠者伫立在清冷如水的月光下,黯然神伤,有谁人再来理会呢?宫中悲欢,人间冷暖,荣枯相比,愈发映衬失宠者哀怨之深。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被称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可与李白的诗相高下。李白常用绝句写景,情寓景中;王昌龄则是以抒情为主,景物描写往往是情感的渲染和补充。 《春宫曲》写宫怨,构思委曲,诗中既未出现怨字,也未刻划失宠宫人的形象,而是从失宠者所见所闻抒发其愁怨之情。前两句写景实则抒情,景中寓情,融情入景,景随情异。美妙的春光月夜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宫人哀怨之情已是溢于言表了。后两句中出现的人物与场面,也是失宠者视线能收到的客观景象。欢乐歌舞的得宠新人,锦袍光彩辉映下的妩媚笑靥,都象万根银针般刺痛着失宠者的心,其悲苦之情状已是不堪言传了。古人认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才是好作品, 《春宫曲》以曲笔手法形象地表现深情幽怨,可称得是达到上述境界的佳作。 王昌龄表现官怨主题的七绝名篇还有不少,象《西宫春怨》 《西宫愁怨》 《长信秋词》等,历来为人传诵。王昌龄之后,象顾况、白居易等人也有写宫怨内容七绝的,但作品多偏重失宠官人形象和心理的正面描绘,不象《春官曲》取角独特新奇,能写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引起读者无限遐想。 《唐诗别裁集》称昌龄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这篇作品则是突出的代表。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