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荀鹤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有名的宫怨诗,诗人借描写宫女幽寂苦闷的生活,寄托自己不遇知音的怨怅。婵娟,形容容貌美好。慵,懒。承恩,获得宠爱。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越溪女,西施在越溪浣纱时的女伴。王维《西施咏》: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这里借指宫女当年采芙蓉的旧伴。诗的首联二句说貌美害得自己入选宫女;既知貌美误人便懒得梳妆。于平淡中寓有自然、深婉的情致。一个“早”字突出被误之久。二联两句,说既然得宠并不在乎容貌,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文意如流 水直泻,一气贯注,深意则另在言外。三联忽然荡开,围绕着宫女的所感、所闻、所见转写室外春景:春风和煦,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进一步反衬出宫女心境的凄寂,是饮誉诗坛的名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载: “谚云: ‘杜诗三百首,唯在一联中。’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眼前的“风暖”、“鸟声碎”、“花影重”一派浓艳绮丽的景象,使宫女回忆起入宫前每年一起欢乐采莲的女伴来。宫女那隐微而又极其伤痛的泣啜之声,充溢于字里行间,将宫女的怨情推向了高潮。诗人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自况,二者妙合无间,天然浑成。
《春宫怨》
.[唐].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 chūn ɡōnɡ yuàn 》
《 春 宫 怨 》
.[ tánɡ ]. dù xún hè.
.[ 唐 ]. 杜 荀 鹤.
zǎo bèi chán juān wù , yù zhuānɡ lín jìnɡ yōnɡ 。
早 被 婵 娟 误 , 欲 妆 临 镜 慵 。
chénɡ ēn bú zài mào , jiāo qiè ruò wéi rónɡ 。
承 恩 不 在 貌 , 教 妾 若 为 容 。
fēnɡ nuǎn niǎo shēnɡ suì , rì ɡāo huā yǐnɡ zhònɡ 。
风 暖 鸟 声 碎 , 日 高 花 影 重 。
nián nián yuè xī nǚ , xiānɡ yì cǎi fú rónɡ 。
年 年 越 溪 女 , 相 忆 采 芙 蓉 。
《春宮怨》
.[唐].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逐句翻译】
早被婵娟误①,年少时被美好的容态所耽误,
欲妆临镜慵。面对菱镜欲梳妆又心懒意慵。
承恩不在貌②,承受皇帝的恩宠不全在美貌,
教妾若为容? 教妾如何为自己而精心美容?
风暖鸟声碎,煦暖的春风里鸟儿唧喳细碎,
日高花影重。午日高照使花影浓密而深重。
年年越溪女③,相忆往昔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相忆采芙蓉。驾扁舟欢快地穿行采摘芙蓉。
①二句意谓早年因貌美被选人宫中,却未得到皇帝宠爱,耽误了终身,所以想要妆扮,可对着镜子,又懒得梳妆。婵娟(chan juan):姿容美好貌。慵(yong):懒。
②二句意谓入宫之后才知道得到皇帝宠爱并不是单凭容貌,既然如此,叫我怎样妆扮?承恩:蒙受恩惠,得到皇帝宠爱。教:使。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若为容:如何打扮。
③二句写宫中鸟声花影,显示春光美好,反衬宫女心境凄寂。碎:细碎。重(chong):重叠。
④二句意谓年年都在回忆当年采芙蓉的生活。越溪女: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曾为溪边浣纱女,后人吴宫受到恩宠。王维《西施咏》:“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而此诗中宫女则与此相反,故常想念入宫前的自由生活。
诗的立意很独特。诗中的女主人公在宫中寂寞孤苦,却埋怨自己缘于容貌美丽而被选入宫中,反不如容貌平凡做一个平常百姓,能夫妻百年偕老幸福一生。从而揭示出宫中的黑暗现实:勾心斗角、争媚邀宠,使自己落下悲惨一生。也许诗人之意还不仅在此,朝野中不也是勾心斗角、争媚邀宠者得势,有才者被埋没吗?
前两句中,“婵娟”是说女子容貌美好,可入宫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她对着铜镜,顾影自怜,本想梳妆打扮一下,可一想到美貌误人,不觉迟疑起来,懒得动手了。写得委婉细腻,在平淡之中自有深婉的情致。
“承恩不在貌”,说明人臣得宠主要不是凭仗学识,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不仅是宫女的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第五、六句,似在绘景,鸟儿轻鸣,丽日高照,花影层叠。实际上诗人是以乐景写哀情,景色的瑰丽,更显出女子心境的悲苦。临镜的宫女怨苦至极,无意中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唤起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
眼前的景色交相辉映,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最后两句以过去对比现在,以采莲女伴的友善、无猜,反衬宫中寂寞、勾心斗角,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
这首诗以“风暖”一联饮誉诗坛,明代钟惺曰:“‘鸟声碎’三字,开诗余思路。”就全篇而论,这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
这是一首反映宫廷妇女不幸命运的诗篇。一般宫怨诗都是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其幽怨,此诗则表现得较为激愤。
起句非常突兀,似违背情理。“早被婵娟误”,“婵娟”说明其容貌姣好。正是因其年轻貌美,故能以姿容入选后宫。这位宫女为何却说她被自己的美貌所误呢?“欲妆临镜慵”是写宫女的举动,本想好好地梳妆打扮一番,但面对铜镜中美好的姣容又不免迟疑起来,心意慵懒了。这两句写出了宫女深深的哀怨。被选入宫本应“承恩”,而自己一旦入宫后,过的却是形同幽囚的生活,在寂寞苦闷中消磨着青春和生命。自己虽是明艳惊人,但想来正是美貌误人,使自己被选进宫来,失去自由幸福的生活。
颔联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承上进一步写出宫女欲妆又止的怨情:既然容貌的姣好并不能获得皇上的恩宠,那么自己再精心修饰打扮又有什么用呢?在嫔妃成群的后宫里,佳丽如云,竞争的激烈是可想而知的,但最主要的是在于能否献媚邀宠,阿谀奉承,这是“承恩不在貌”的言外之意。
颈联则又宕开,从室内转到室外、从人转到物。窗外,暖风吹拂着大地,送来处处鸟声繁碎,丽日高悬于中天,花影重叠中弥漫着阵阵的香气。春光是多么烂漫,这是宫女的所见与所闻。环境的寂寞,精神的空虚使得宫女痛苦不堪、愁怨之极。蓦然面对这春光的感召,更唤起了宫女在长期宫禁中的沉忧积郁,自己的春天在哪里呢?真是“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天宝宫人《杏叶诗》)。这一联设色浓艳,正反衬其怨情,历来被人传诵,被誉为“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
尾联“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是写眼前旖旎的风光,使宫女沉入到对往日的回忆中:那入宫前的自由生活,也是这样的季节,在风光明媚的家乡,女伴们三五成群,活泼愉快地在溪水边采摘芙蓉。那种快乐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这两句是今昔对比,表面上写的是入宫前的乐事,其实表现的是入宫后的怨情,对过去生活的向往,正是对今日宫廷生活的否定,而不说怨却愈觉可怨,这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全诗代宫女抒怨,写得深刻而有力,意境浑成。有人以为诗人是借宫女自白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杜荀鹤在科举道路上,苦斗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尝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
杜荀鹤少有壮志,据《嘉靖池州府志》卷七《人物篇·贤哲》记 载:“杜荀鹤字彦之,甫七岁,资颖豪迈,志存经史。忽家人令向东作,怒 曰:吾岂耕夫耶! 尔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另据史书载,杜氏一家三代近 百口人聚居在一起,而他和弟侄都有自己的读书堂,可见家庭条件比较优 越。正因为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又兼从小就萌生的雄心壮志,所以奠定了 其日后“致君尧舜”之志。然大唐末世,仕途偃蹇,直到46岁那年,才以第 八名的成绩登第。这之前,他曾遍游各地投谒,但都湮没无闻。这首《春 宫怨》即是其借宫怨而抒发抑郁苦闷之作。
“婵娟”形容貌美。首联写出宫女悔恨自己因为貌美而被选进了宫, 从而辜负了大好青春。如此,则懒于梳妆打扮了。一个“慵”字,满含了悔 恨、无聊、怨怼等诸多情绪。
颔联继续由“慵”的情绪写出。“承恩不在貌”是说蒙受主上的宠爱并 非因为美好的容颜,所以让我如何打扮呢?“教妾若为容”,再一次为“慵” 字做注脚。而这两句又都满含怨怼。
颈联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鸟雀呼晴的美好光景。“碎”字写出了鸟 的欢快,“重”字则写出了竞相开放的花的烂漫,而却反衬出宫女内心的死 寂。窗外阳光明媚,窗内却冷冷清清。正因为这种死寂、冷清,才想起了 以前的伙伴。
尾联把宫女比做“越溪女”西施,又将笔触由此延及彼。说那些采莲 女每年都会想念入宫的西施,想象曾经和她一起采莲的嬉戏场面。而其 实却是写自己怀念当年与自己一起采莲的伙伴。所谓“于对面落笔,便有 多少微婉”(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整首诗都在述说宫女的悔恨、怨怼、惆怅,但却无一“怨”字或“恨”字。 清吴瑞荣评曰:“宫怨诗,能为律诗,难矣。终首不露‘怨’字痕迹,可谓和 平。”杜荀鹤写诗十分注重风雅传统,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唐末现实的腐弊; 又其践行“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准则,从而使得他的诗虽多怨怼、讽刺, 但终归于“和平”。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杜荀鹤体”,足见其之于诗 史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