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释义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出处】唐·杜甫《登岳阳楼》。 【意思】以前我早就听说过这浩瀚的洞庭湖,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眼望湖水像是把吴地和楚地割裂为东面和南面两半,苍穹大地日日夜夜似在湖面上飘浮。 【全诗】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①洞庭水:即洞庭湖。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下临洞庭湖。②吴楚:指春秋战国时吴楚两国之地,在我国东南一带。坼:(che彻):分裂。③无一字:指没有一点音 信。④戎马:指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冬,时杜甫流寓岳州(今湖南岳阳)。岳阳楼:岳州巴陵县城门西楼(今湖南岳阳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气势雄壮,久负盛名。在杜甫前的张说,早在开元四年(716)为岳州刺史时常与才士登此楼赋诗,孟浩然亦有诗。杜甫以得偿宿愿的愉快心情登楼,前半写景极为雄浑壮阔,尤其是颔联二句,“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刘辰翁《批点千家注杜诗》卷一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后半写情,叹身世,忧国事,却极为凄楚悲哀。意境由雄阔转悲窄,抑扬顿挫,声律细密,为杜甫晚年代表作。 【鉴赏】 大历三年(768)登岳阳楼望洞庭作。 “今”、“昔”二字相起,意味非一,既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欣喜,又有“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感触,还隐含一种不胜今昔盛衰的感怆。写洞庭景观,纯系大处落墨。湖在春秋时属楚国,与吴国无关,但三国时孙吴已奄有洞庭,故“吴楚”并提,也是有依据的,但讲为吴楚以湖分界就不妥了。按“坼”是裂陷的意思,所谓“东南坼”即,《淮南子·天文训》“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所以下句就写其孕大涵深,“乾坤日夜浮”是说夭上地下(如君山)的景象一齐纳入湖中,即“涵虚混太清”、“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浮”字写得动荡如见。这里的东南,当然是个相对方位。诗句也反映出诗人胸次的豁达,能使读者受到同样的感染。黄生读此,谓“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三联直抒胸臆,多年战乱和漂泊,亲朋的书信往来是完全断绝,用“无一字”来表达这样在的意思,尤见沉痛。诗人时年五十七,而已一身是病(肺病、疟疾、风痹),而终日生活在水上、船中,除了孤舟一叶,便一无所有,而诗人自己也就好比是一叶孤舟。查慎行说:“于开阔处俯仰一身,凄然欲绝”极是,盖境界的空阔,往往能加强人的孤独之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然。 最后提到国事,并为之涕泗纵横,是已超越一己之困顿,与三联处境狭阔顿异,而与次联写景的胸襟气象,正好相称。本篇笔力、胸次、境界俱上,在刻满岳阳楼的“唐贤今人诗赋”中,洵为杰作。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