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诗句出处:《五子之歌》;是唐朝诗人同谷子的作品。
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
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
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
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
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
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
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
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
《五子之歌》唐朝诗人同谷子的作品。【注释】:
明:
①明亮;光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②照亮。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也。”③明显;明白。《战国策·齐策一》:“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④公开。《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明谓左右。”又显露。柳宗元《小石潭记》:“明灭可见。”⑤说明;表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⑥贤明;英明。诸葛亮《前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⑦聪明;智慧。《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放弃。)⑧视力;眼力。又视力好。《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⑨白天。张煌言《拟古》之二:“晦明本如毂(gǔ),日日相推移。”(晦:黑夜。毂:车轮的中心。)⑩旧指阳世间。颜延之《和谢监灵运一首》:“人神幽明绝。”(幽:指阴间。绝:指时乱不得祭祀。)(11)次(日或年)。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南海:指浙江佛教胜地普陀山。)(12)朝代名。朱元璋建于公元1368年,1661年为清王朝所代替。[明堂]古代天子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古乐府《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器]即“冥器”。古代殉葬用的器物。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摆设明器,好生齐整。”(大人家:大户人家。)明明:
①明智,聪明。《书·五子之歌》:“~~我祖,万邦之君。”②明亮,光明。曹操《短歌行》:“~~如月,何时可掇。”明:
①明亮;光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②照亮。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也。”③明显;明白。《战国策·齐策一》:“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④公开。《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明谓左右。”又显露。柳宗元《小石潭记》:“明灭可见。”⑤说明;表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⑥贤明;英明。诸葛亮《前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⑦聪明;智慧。《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放弃。)⑧视力;眼力。又视力好。《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⑨白天。张煌言《拟古》之二:“晦明本如毂(gǔ),日日相推移。”(晦:黑夜。毂:车轮的中心。)⑩旧指阳世间。颜延之《和谢监灵运一首》:“人神幽明绝。”(幽:指阴间。绝:指时乱不得祭祀。)(11)次(日或年)。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南海:指浙江佛教胜地普陀山。)(12)朝代名。朱元璋建于公元1368年,1661年为清王朝所代替。[明堂]古代天子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古乐府《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器]即“冥器”。古代殉葬用的器物。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摆设明器,好生齐整。”(大人家:大户人家。)祖:
①祖庙。《尚书·舜典》:“受终于文祖。”《周礼·春官·大祝》:“大师,宜于社,造于祖。”(大师:指大的军事行动。造:到。)②祖先;祖父。《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籍:籍谈。春秋晋人。数典:列举国家的礼制掌故。)③开国君主。《宋书·谢灵运传》:“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二祖:指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陈王:陈思王曹植。藻:词藻。)④效法;模仿。司马迁《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⑤开始。《庄子·山木》:“浮游乎万物之祖。”⑥学派、技艺或宗教的创始人;佛祖;鼻祖。《宣和书谱》卷十余:“羲、献以字画之妙出东晋,旷然为千古翰墨之祖。”(羲、献:指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⑦熟习。《国语·鲁语下》:“祖识地德,日中考政。”⑧路神。《宋书·律历志中》:“崔寔《四民月令》曰:祖者,道神。黄帝之子曰累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⑨出行时祭祀路神。《晋书·谢安传》:“帝出祖于西池。”⑩饯别;送行。《战国策·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11)祭送死者。陶潜《祭从弟敬远文》:“乃以园果时醪(láo),祖其将行。”(醪:酒。)万:
[万俟(qí)]复姓。邦:
①诸侯的封国。《诗经·大雅·皇矣》:“王(wàng)此大邦。”(王:指统治。)②泛指国家。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邦以民为本。”③分封。柳宗元《封建论》:“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后:国君。)君:
①君主。《岳阳楼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大:伟大。)②封号。《战国策·燕策二》:“乐毅奔赵,赵封以望诺君。”《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史记·信陵君列传》:“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③对人的尊称。《战国策·齐策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地名。)特指妻妾称夫,子孙称父祖辈。王勃《滕王阁序》:“家君作宰。”(宰:指县令。)[君子]与“小人”相对。1.指在高位的人。《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野人:百姓。)2.指有道德的人。《论语·述而》:“圣人吾不得而见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斯可矣:这就可以了。)典:
①典籍;具有法则作用的文献、书籍。《尚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左传·昭公十五年》:“昔而高祖孙伯黡(yǎn)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司:掌管。)②法则;制度。曹操《败军抵罪令》:“但赏功不罚罪,非国典也。”③仪式;礼仪。杜甫《望岳》:“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岳:指南岳。)④典雅;不粗俗。萧统《答玄圃园讲颂启令》:“辞典文艳,既温且雅。”⑤典故;故事。《左传·昭公十五年》:“言以考典,典以志经,忘经而多言举典,将焉用之。”(考:成。志:记述。)⑥主管;掌管。《三国志·吴志·是仪传》:“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见:被。拜:授予。)⑦典当;抵押。白居易《杜陵叟》诗:“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典礼]1. 典法;礼仪。《后汉书·延笃传》:“历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公旦:周公名旦。仲尼:孔子字。)2. 隆重的仪式。《清史稿·礼志八》:“文华殿成,举行典礼。”典则:
典章,法则。《北史·李谔传》:“外州远县,仍踵弊风,选吏举人,未遵~~。”则:
①法则;准则。《左传·文公十八年》:“毁则为贼。”②榜样;模范。《诗经·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伐:砍。柯:斧柄。)③效法。《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④乃;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划分等级。《尚书·禹贡》:“咸则三壤,成赋中邦。”⑥连词。1. 表承接。《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wǎng:迷惘。)2.表转折。相当于“却”。《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3. 表假设。相当于“若”、“如果”。《荀子·议兵》:“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畔:通“叛”。背叛)。4. 表因果。相当于“就”。《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胜:平原君名赵胜。)⑦助词。用于句中。《诗经·齐风·鸡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贻:
①赠送;给予。《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娈:美。彤管:红笔。)②遗留。《魏书·张袞传》:“贻丑于来叶。”(叶:世。)将:
(一)①扶持;扶助。《诗经·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只:助词。履:禄。)《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郭:外城。)②带领。《汉书·张禹传》:“禹将(戴)崇入后堂饮食。”《淮南子·人间》:“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③取;拿。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④送行。《淮南子·览冥》:“不将不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若夫迎新将故之劳。”(若夫:至于。)⑤做;奉行。《左传·成公十三年》:“将事不敬。”⑥养;保养。《吕氏春秋·音律》:“以将阳气。”⑦副词。1.将要。《论语·述而》:“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云:如此。尔:同“耳”,罢了。)《孟子·告子下》:“先生将何之?”(之:往。)《左传· 隐公元年》:“夫人将启之。”(启之:给他开门。)2. 且,又。《诗经·小雅· 谷风》:“将恐将惧。”⑧介词。以;用。《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肯将衰朽惜残年。”⑨连词。和;与。李颀《临别送张諲入蜀》:“经山复历水,百恨将千虑。”李白《月下独酌》:“暂伴月将影。”⑩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二)jiàng ①将帅。《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吕氏春秋·执一》:“军必有将。”②统率;带兵。《左传·桓公五年》:“虢公林父将右军。”《史记·秦始皇本纪》:“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卒:兵。)③使担任将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将领]1. 将帅。《隋书·杨玄感传》:“玄感欲立威名,阴求将领。”(暗中谋求将帅的职位。)2.率领。元结《宿洄溪翁宅》:“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稼:庄稼。) (三)qiāng 请;希望。《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子:你。)李白《将进酒》:“将进酒,杯莫停。”示:
①把事情告诉别人。《庄子·胠箧》:“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喻治国的方法和手段。)②给人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③表现;显示。《墨子·非儒下》:“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劝众。”④告诉;告知。《战国策·秦策二》:“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⑤教导;指示。《礼记·礼运》:“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子:
①孩子,兼指男女。《诗经·豳风· 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馌yè:送饭。南亩:指田地。)②儿子或女儿。《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指儿子。《韩非子·说林上》:“卫人嫁其子。”此指女儿。③人的通称,或指男;或指女。《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印否?”(涉:过河。印āng:我。)《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此。归:出嫁。)④尊称,多指男子。《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愆qiān:错,误。)⑤动物的卵或幼小的动物。《诗经·小雅·小宛》:“螟岭有子,蜾蠃负之。”(螟蛉mínglíng:一种吃禾心的害虫。蜾蠃guǒluǒ:细腰蜂。)《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绅《悯农》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⑧地支的第一位,常与天干相配以纪日、纪年。《春秋 · 桓公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元和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元和:唐宪宗年号。日南至:指夏至。)又指十二时辰之一,即子时,自夜十一时至次日晨一时。⑨利息。《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金钱千贯。”子孙:
儿子和孙子。也泛指后代。《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贻厥~~。”孙:
(一)①儿子的儿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②孙子以后的各代。《汉书·曹参传》:“至哀帝时,乃封参玄孙之孙本始为平阳侯。”(本如:人名。)③再生的;细小的。嵇康《琴赋》:“乃斫(zhuó酌)孙枝。”(斫:砍去。) (二)xùn ①恭顺;谦让。《礼记·缁衣》:“恭而莅之,则民有孙心。”(莅lì:临。)《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孙辞承上接下。”②出奔;逃亡。《春秋·庄公元年》:“夫人孙于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