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明孝陵
释义

明孝陵

位于钟山南麓玩珠峰独龙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明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墓。明孝陵始建于1381年,动用了10万军工,费时两年建成。当时,围绕孝陵的红墙周长22.5公里,纵深在2.5公里以上。陵园内享殿高耸,楼阁巍峨,置有青松10万株,饲养粉鹿上千头。鹿颈悬挂银牌。明孝陵的布局分为两部分。前部从陵墓入口处下马坊到棂星门,其间神道长约1800米,依次为孝陵大门——大金门、碑亭、御河桥、石兽、神道石柱和翁仲。现今碑亭内还有高约8.78米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2746字,是南京地区目前最大的一座石碑。石兽6种12对,每种4只,2蹲2卧,依次是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翁仲为2对武将和2对文臣。从棂星门到独龙阜,是明孝陵的主体陵寝建筑。建筑依次为金水桥、孝陵正门、碑殿、稜恩殿(亦称享殿),内红门、升仙桥、明楼和地宫。现存碑殿是在原大殿遗址中部兴建的,内有清康熙皇帝所题“治隆唐宋”巨碑,两侧还有乾隆皇帝所题诗碑。享殿原规模十分宏大,可惜毁于战火,现享殿为清末所建。祭祀所用的明楼,上部建筑已毁,仅余断垣4堵。地宫系直径为400米的圆形土丘,即独龙阜,朱元璋及马皇后即葬于此处。明孝陵的建筑不拘一格,布局依自然变化而定,一改秦汉、赵宋的“方上”为“宝城宝顶”,开创了明清帝王陵寝建筑形式的先河。
〔民间文学〕 乾隆皇帝南巡,率领文武大臣,前去拜谒南京东郊的明孝陵。君臣一行,从马坊开始,沿着神道,很快就来到了朱红双扉、琉璃瓦顶的大金门。穿过“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越过御河桥,便来到了石像生路。这6种12对石兽,一蹲一立,依次排列,各具神姿。其中立象,每只均用80吨重的整块石料雕成,使谒陵者产生一种威严的凝重感。好在明孝陵的神道是转弯的,过了弯口的望柱,眼前便隐约可以看见巍峨庄严的寝宫了。也许是一路上走得太累,乾隆这时心情似乎好了一些,于是他那争强好胜、炫耀文才的积习又流露出来了。
乾隆指着身着朝服、手捧笏板的石人对身旁一位随从翰林问道:“此物何名?”这位翰林,突然被问,一时不知所措,信口答道:“大概是叫仲翁吧!”乾隆听后,脸上顿时流露出不快之色,久久不言。随行侍臣,明知不好,但是谁也不敢作声。
翌日,这位翰林便接到一封诏书,展读以后,原来是御制一首颇为幽默的七言绝句:“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功。而今不许为林翰,贬尔江南当判通。”
这首诗的最末一词,全为倒文,是冲着首句仲翁来的,因为墓前的石人通称“翁仲”。相传秦朝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始皇命他出征匈奴,死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这些石像,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后就将铜像和石像统称为翁仲。
乾隆经常喜欢出冷僻的试题去考周围的大臣,以此显示自己博学。有些学者明知典故出处,也装着一付茫然无所知的样子,从而去博得皇上的欢心。这位翰林究竟是疏忽而信口开河,还是故意装着不懂,就无从可考了,总之,这位翰林领受圣旨以后,只好垂头丧气地前往南通做他的通判去了 。

(袁晓国 整理)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