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性善论
释义

性善论

孟子提出的命题。这一命题经过宋代理学家程颐、张载、朱熹等人补充发挥后,成为儒教人性论的正统观念。孟子具有儒家先哲共有的 “贤人作风”,对人及人类社会持有一种温柔敦厚的态度,胡适曾戏称为“妈妈政策”,这便是他提出性善论的心理基础。他说: “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是中国古人心目中的圣人,而从人的根性来说,任何人都有达到这种境界的可能。在两千多年前,这种看法的革命意义,绝不亚于十八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 “人人生而平等” 的宣言。孟子并不善于抽象的推理,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人人都有圣人根性的道理: 一个小孩将要落到水井里的时候,见到的人都会动怜悯之心,这并不是因为和小孩的父母有什么交情,也不是为了在乡党朋友面前邀誉,而是出于人的天性。这种天性就是“善端”。孟子说:“这样看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反过来说: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四种心也就是仁义礼智等 “善端”。孟子认为,这些 “善端” 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外力强加给我的,是我生来就有的”。人之心与口耳目等器官为人所同具,“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耳之于声,有同听焉; 目之于色,有同美焉”,心 (性) 也应该有所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是生而为人者,都应该有圣人的根性。清儒焦循认为,所谓性善指人性能觉于善,他说: “人之有男女,犹禽兽之有牝牡也。其先男女无别,有圣人出,示之以嫁娶之法,而人知有人伦矣; 示之以耕耨之法,而民知自食其力矣。以此教禽兽,禽兽不知也。禽兽不知,则禽兽性不善;人知之,则人性善矣。”这种论证,在今天看来,固然算不上科学,但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却具有巨大的感召力,给人自尊自爱、努力向善的精神激励。当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宗六祖慧能提出 “人人皆有佛性” 的观点,将印度佛教完全中国化,这里很明显看得出孟子 “性善” 论的痕迹。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