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绝盟好议
释义

绝盟好议

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掎角之援也。[2]今若加显绝,仇我必深,便当移兵东伐,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3]彼贤才尚多,将相缉穆,未可一朝定也。[4]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5]若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6]
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7]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8]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于内,非端坐者也。[9]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10]权僭之罪,未宜明也。[11]
(《诸葛亮集》、《三国志》、《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建兴七年(229),孙权称帝,蜀国群臣纷纷发表言论,声讨这种篡逆行为,同时认为应当与吴国断绝友好联盟关系。在这种背景下,诸葛亮写下了这篇文章,指出联吴抗曹是目前的最佳策略,表现出一个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本篇在《诸葛孔明全集》中的题目是《议孙权称尊号》。
[2]僭逆:超越身份而做出叛乱的行为。 衅情:搞分裂的意图。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3]显绝:公开断绝关系。角力:指决胜负。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必须先吞并吴国,然后才能考虑北伐曹魏占领中原之事。乃,连词,于是,然后。《诗经·大雅·公刘》:“俾筵俾几,既登乃依。”《史记·晋世家》:“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便当移兵东伐,《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孔明全集》作“便当移兵东戍”。《诸葛孔明全集》在此句之前无“仇我必深”四个字。
[4]缉穆:和睦。定:安定。《易·家人》:“正家而天下定矣。”《书·金縢》:“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将相缉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将相辑穆”。
[5]顿兵相持:在停战状态中双方军队长久对峙。顿,停留,止息。《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须:等待。《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卬否,卬须我友。”《传》:“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北贼:指魏国。非算之上者:不是最好的计谋。算,计谋。《列子·力命》:“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注》:“算,犹智也。”非算之上者,《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非策之上者”。
[6]孝文:指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西汉皇帝。汉高祖之子。吕后死后,周勃等平定诸吕之乱,他以代王入为皇帝。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田租、赋役和刑狱,经济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巩固中央集权。卑辞:恭敬谦虚的话。匈奴:古代我国北方民族之一。也称胡。先后叫鬼方、混夷、猃狁、山戎。秦朝时称匈奴。散居在大漠南北,过游牧生活,善骑射。汉文帝对于匈奴,基本上采取防御政策与和亲政策。先帝优与吴盟:刘备与吴国成为友好联盟,关系亲密。优,丰厚。《诗经·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应权通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政策,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应,相应,适合。权,变通,机变。常与经相对。古称道之至当不变者为经,反经合道为权。《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孟子·离娄》:“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弘思远益:思想深远,考虑到长久的利益。弘,大。《书·君牙》:“弘敷五典。”《诗经·小雅·节南山》:“丧乱弘多。”益,利益,好处。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忿:同“愤”。忿怒;怨恨。《易·损》:“君子以惩忿窒欲。”皆应权通变,《诸葛孔明全集》作“皆应权变通”。非匹夫之为忿者也,《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孔明全集》作“非匹夫之为分者也”。
[7]议者,指蜀国群臣。咸:都;皆。利:有利;方便。《韩非子·问田》:“窃以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鼎足:比喻三方并峙,犹如鼎之三足。《史记·淮阴侯列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并力:合力。志望已满,无上岸之情:意志、愿望已经满足,不可能再有与蜀国合作的诚意了。推:推算,追问。《淮南子·本经》:“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且志望以满,《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且志望已满”。
[8]侔:相等。《墨子·山取》:“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注》:“谓辞义齐等,比而同之。”《韩非子·五蠹》:“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江:指长江。汉:指汉水。
[9]高:上策。后规:后来分划的区域。下:下策。略民广境:劫掠驱逐百姓至境外。非端坐者也:不可能束手就擒,而不采取任何的防范措施。若大军致讨,《诸葛孔明全集》作“若夫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诸葛孔明全集》作“彼上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
[10]睦:和睦,亲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礼·礼运》:“讲信修睦。”河:指黄河。尽:皆,悉。《左传·昭公二年》:“周礼尽在鲁矣。”
[11]明:显示,显著。《易·系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战国策·齐策》:“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