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思辨的后现代主义
释义

思辨的后现代主义

英国哲学家A.N.怀特海的后现代思想。美国著名过程思想家小约翰·B.科布在《建设性的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一书有关怀特海的章节中写道:“虽然怀特海本人没有用‘后现代’这个词,但他却是以后现代的调子去谈论现代的”,他谈到了怀特海后现代主义的几种思辨的观点。
1.从实体到事件。在哲学实在论者那里,有两种类型的事物是确实的,这就是实体和事件。“实体”指我们周围始终如此的对象。实体不变、不灭和不可分。关于实体的学说后来命运不佳,现代后期放弃了对世界的这种实在论说明。事件不是实体,形而上学把事件当作实体的附庸,不能独立自存。然而,现代物理学对原子成分的分析告诉我们,类似能量子这样的东西,与其把它们说成是实体,倒不如当作能的事件。形成我们实在感的东西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活动的稳定模式,而不是实体,事件是终极的实在。有关于人的事件,比如“战争”、“交谈”之类,它们的组成单位是更小的事件———人的经验,“经验机遇”即为经验的“原子”。经验机遇作为原子事件与物质原子相当不同。首先,它们是四维的。古典的物质原子不需要时间的流逝就能成为它自己,而怀特海的原子事件必须以其空间和时间来准确定位,其外延是由空间伸展来构成的,同时也是由时间持续来框定的。其次,经验机遇是关系。举史密斯太太的一个经验机遇来说,该经验是她先前经验的继续,或许她先前听到的是布朗太太说的一个词的开头,而这会儿她正在听这个词的结尾。把它当作一个词的尾来听,这就说明先前那一刻在当前仍然生动。史密斯太太当下的经验是新的声音和先前听到的声音的综合。显然,史密斯太太还有视觉,她能够懂得一个词作为句子一部分的意思,这都需要与其他人及过去的经验发生关系。另外,她听声的感觉方式(怀特海称作把握的“主体形式”)受其肌肉的疲劳度和酸累度及半明半晦的期望值的影响。这样的分析可以一直进行下去。问题在于这种分析是朝向物理感受和物理把握的,即朝向该事物与其他事件的内在关系的,其他事件的参与方式构成了新的事件。经验机遇是其对世界的感受和把握的统一。人以外的其他原子事件,我们无法像分析自己的经验那样来对它们作现象分析。但怀特海相信,这种事件成立的原因在于它们与其他事件的关系模式。某一领域的一部分发生的事情,离开该领域的整体来作抽象理解是不行的。它最好被当作领域中的那一点来看待。原子事件是其对其他事件把握的综合而不是带有属性的实体。
2.从主体与客体到主—客体。现代思想最基本的一点是其认识论的出发点,即把世界分为主体和客体。而在怀特海看来,所有实际的客体都曾经是主体,所有的主体都会变成客体,主体和客体不是实际的两种事物,而是以不同方式考虑的同一些东西,当前的经验机遇是当前对过去机遇把握的主体,过去的机遇是这个把握的材料,是给予主体的客体。经验的对象(客体)本身就是一个作为把握其他机遇的主体的经验机遇。当前机遇所感受到的东西,正是过去机遇的感受。那些感受或把握是客体,便作为感受,它们都并未失去其主体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现在是完成了的过去。现实的客体世界就是过去的主体世界。怀特海的假设是,所有原子事件都是经验的机遇。它们出现的时候,它们是主体,当它们完成自己的时候,成为其他事件的客观材料。
3.从感觉第一性到物理感受。现代哲学始于认识论,认识论的开端是建立在感觉经验第一性基础上的,而怀特海认为,本体论与宇宙论才是第一性的。现代性假设我们必须先从认识论开始,在认识论上考察如何回答世界的实在性问题之后再提出世界的实在性。现代性的这个程序最近受到了批评,因为所有关于认识论的讨论都含有预先的假定,谁也无法以中性的态度从事认识论的研究工作。怀特海将日常感觉经验拆分成两种成分,并把它们分别称作“表象直接模式的知觉”和“因果效应模式的知觉”。以视觉为例,表象直接模式的知觉是认识分布在一定空间中的一块颜色。就它本身来看,它不仅没有告知外面的实在世界,而且也是无时间的,既不指过去,也不指将来。因此,当它成为所有认识的基础时,认识确实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怀特海指出,我们的日常语言把感觉材料和真实的世界联系在了一起。我们不说“看见一片棕色在某个地方”,我们说看见一个棕色的桌子。要是有人诘问,我们可能难以证实自己所言,然而在内心深处仍相信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物质世界,并非只有一片颜色。在怀特海看来,这种信念是由于真实世界冲撞我们所致。用他的话说,当我们尚未完全受骗的时候,我们是具有物理感受或是事件的把握的。正是这个物理感受,我们才如此肯定有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它首先是由我们的身体,而后由其他物理事物组成。这是因果效应模式的知觉。在日常感觉经验中,两种模式并成了一个感觉,即棕色的桌子。这是“符号指称模式的知觉”。表象直接中的一片棕色指称那个把光映射到我们眼睛上来的物理事物。大部分时候,这种做法很有效地把我们带入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因果效应模式的知觉并不只限于我们感官的那一部分外部世界。感官当然是接受外部世界影响的典型器官,但人的整个身体受环境作用的途径是复杂的。再说,所有外部事件作用于人的经验机遇是通过身体事件进行的,这一说法并无本体论上的必然性。每一经验机遇受其整个过去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并非在邻近相继间发生。更特别的是,离我们很远的某个人的情感能够影响我们的情感,甚至不必依靠感觉。有证据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影响可以不必解释成是通过日常的物理中介进行的。因此,影响人的经验的整个过去这种因果效应,大多是超感觉的。因果效应模式的知觉(即非感性知觉)是感觉经验中首要的。
4.从概念相对主义到符合论。早期现代主义认为,有关世界的模式与世界是符合一致的。命题或者符合或者不符合事物的状况。休谟与康德彻底打破了这种通常的理解。晚期现代主义追随休谟和康德的理论,他们反对通常意义上的外部实在的概念,认为思想和语言不能指代客观世界。于是,人们开始注意对认识主体与认识活动的条件进行研究。每一认识活动都是有条件的,它会受到特有的历史、文化、经济、性别以及种族状况的限制。任何企图超越这些限制,想要获得纯客观真理都是值得怀疑的。这种论调导致了概念相对主义。在怀特海看来,概念相对主义的基础是感觉第一性的观念。如果人的经验起源于感觉,如果感觉是怀特海所谓的“表象直接模式的知觉”,“那么,我们每个人确实就锁在了他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彻底的感觉主义是唯我论。在反对这个结论时,怀特海提出要感谢康德把个人附属于人类或大写的心灵,要感谢语言学的转向将实在放在了有关的语言上。然而,他认为这些动作并未恢复物质世界的实在性。他提出了物理感受的观念来坚持符合论,物理感受是对其他实在场合的感受,这些场合构成了物理世界。我们并未关闭在自己的经验或某种文化系统中,我们还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另外,怀特海还对语言与非语言对象的符合问题谈了这样的观点。他首先区分了命题和句子之类的语言实体。命题是一种可能性(某种经验机遇或一组经验机遇)。句子及其他语言实体的功能是唤起听者去注意这种可能性。当命题作如此理解时,它们与事物状况相符合就不再神秘了。它们是事物可能的状况。因此,它们可以是真实的事物状况的具体表现。这样,讨论一个命题确实与否,即某个命题事实上是否真实的问题就变得有意义了。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