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官如马足,只是在泥尘。”诗句出处:《武功县中作三十首》;是唐朝诗人姚合的作品。
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 绕舍惟藤架,侵阶是药畦。更师嵇叔夜,不拟作书题。 方拙天然性,为官是事疏。惟寻向山路,不寄入城书。 因病多收药,缘餐学钓鱼。养身成好事,此外更空虚。 微官如马足,只是在泥尘。到处贫随我,终年老趁人。 簿书销眼力,杯酒耗心神。早作归休计,深居养此身。 簿书多不会,薄俸亦难销。醉卧慵开眼,闲行懒系腰。 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且自心中乐,从他笑寂寥。 晓钟惊睡觉,事事便相关。小市柴薪贵,贫家砧杵闲。 读书多旋忘,赊酒数空还。长羡刘伶辈,高眠出世间。 性疏常爱卧,亲故笑悠悠。纵出多携枕,因衙始裹头。 上山方觉老,过寺暂忘愁。三考千余日,低腰不拟休。 客至皆相笑,诗书满卧床。爱闲求病假,因醉弃官方。 鬓发寒唯短,衣衫瘦渐长。自嫌多检束,不似旧来狂。 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山宜冲雪上,诗好带风吟。 野客嫌知印,家人笑买琴。只应随分过,已是错弥深。 邻里皆相爱,门开数见过。秋凉送客远,夜静咏诗多。 就架题书目,寻栏记药窠。到官无别事,种得满庭莎。 穷达天应与,人间事莫论。微官长似客,远县岂胜村。 竟日多无食,连宵不闭门。斋心调笔砚,唯写五千言。 县僻仍牢落,游人到便回。路当边地去,村入郭门来。 酒户愁偏长,诗情病不开。可曾衙小吏,恐谓踏青苔。 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绿衣。官卑食肉僭,才短事人非。 野客教长醉,高僧劝早归。不知何计是,免与本心违。 月出方能起,庭前看种莎。吏来山鸟散,酒熟野人过。 岐路荒城少,烟霞远岫多。同官数相引,下马上西坡。 作吏荒城里,穷愁欲不胜。病多唯识药,年老渐亲僧。 梦觉空堂月,诗成满砚冰。故人多得路,寂寞不相称。 谁念东山客,栖栖守印床。何年得事尽,终日逐人忙。 醉卧谁知叫,闲书不著行。人间长检束,与此岂相当。 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 秋灯照树色,寒雨落池声。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 簿籍谁能问,风寒趁早眠。每旬常乞假,隔月探支钱。 还往嫌诗僻,亲情怪酒颠。谋身须上计,终久是归田。 闭门风雨里,落叶与阶齐。野客嫌杯小,山翁喜枕低。 听琴知道性,寻药得诗题。谁更能骑马,闲行只杖藜。 腥膻都不食,稍稍觉神清。夜犬因风吠,邻鸡带雨鸣。 守官常卧病,学道别称名。小有洞中路,谁能引我行。 宦名浑不计,酒熟且开封。晴月销灯色,寒天挫笔锋。 惊禽时并起,闲客数相逢。旧国萧条思,青山隔几重。 假日多无事,谁知我独忙。移山入县宅,种竹上城墙。 惊蝶遗花蕊,游蜂带蜜香。唯愁明早出,端坐吏人旁。 门外青山路,因循自不归。养生宜县僻,说品喜官微。 净爱山僧饭,闲披野客衣。谁怜幽谷鸟,不解入城飞。 一官无限日,愁闷欲何如。扫舍惊巢燕,寻方落壁鱼。 从僧乞净水,凭客报闲书。白发谁能镊,年来四十余。 朝朝门不闭,长似在山时。宾客抽书读,儿童斫竹骑。 久贫还易老,多病懒能医。道友应相怪,休官日已迟。 戚戚常无思,循资格上官。闲人得事晚,常骨觅仙难。 醉卧疑身病,贫居觉道宽。新诗久不写,自算少人看。 漫作容身计,今知拙有余。青衫迎驿使,白发忆山居。 道友怜蔬食,吏人嫌草书。须为长久事,归去自耕锄。 主印三年坐,山居百事休。焚香开敕库,踏月上城楼。 饮酒多成病,吟诗易长愁。殷勤问渔者,暂借手中钩。 长忆青山下,深居遂性情。垒阶溪石净,烧竹灶烟轻。 点笔图云势,弹琴学鸟声。今朝知县印,梦里百忧生。 自知狂僻性,吏事固相疏。只是看山立,无嫌出县居。 印朱沾墨砚,户籍杂经书。月俸寻常请,无妨乏斗储。 作吏无能事,为文旧致功。诗标八病外,心落百忧中。 拜别登朝客,归依炼药翁。不知还往内,谁与此心同。
|
【注释】:
微:
①隐蔽;藏匿。《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yì),其徒微之。”(缢: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记·张仪列传》:“使人微随张仪。”③微小。《吕氏春秋·荡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轻微。《庄子·养生主》:“动刀甚微。”⑤精妙;深奥。《晋书·葛洪传》:“析理入微。”⑥衰败;衰微。《战国策·赵策三》:“周贫且微。”《后汉书·逸民传论》:“汉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贱。《史记· 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⑧不是;没有。《史记·张丞相列传》:“(吕后)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⑨副词。1. 稍微;略微。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表示否定。相当于“不”。《颜氏家训·序致》:“虽读礼传,微爱属(zhǔ)文。”(属文:作文。)⑩古国名。1.殷代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2. 殷、周时西南夷诸国之一。在今四川省巴县。官:
①官府;官署;办公的地方。《礼记·玉藻》:“在官不俟(sì)屦(jù),在外不俟车。”(俟:等候。屦:以麻葛制成的鞋。)柳宗元《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②政府的;公有的。《汉书·盖宽饶传》:“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③官职;官位。《管子·立政》:“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④官吏。《周易·系辞下》:“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论语·宪问》:“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⑤为官;做官。《晋书 · 王允之传》:“臣子尚少,不乐早官。”又使当官。曹操《论吏士行能令》:“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⑥感觉器官,指耳目口鼻心。《庄子·养生主》:“官知止而神欲行。”如:
①顺从;依照。《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无不如志。”李朝威《柳毅传》:“毅如其言,遂至其宫。”②往;到……去。《汉书·燕王传》:“田生如长安,不见(刘)泽。”③似;像;如同。《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④及;赶得上。《论语·公冶长》:“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当于“奈……何”,把……怎么样。《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汤问》:“其如土石何?”⑥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吕氏春秋·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渴。”⑦连词。1. 相当于“如果”,表示假设。《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2. 相当于“和”。表示并列。《仪礼·乡饮酒礼》:“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当于“而”。表示转折。至于;却。《论语·先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相当于“或者”。表示选择。《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纵横六七十里。邦:诸侯封国。)⑧助词。形容词后缀,相当于“然”,表示“……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参《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足:
(一)①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苑子刜(fú)林雍,断其足。”(苑子、林雍:均人名。刜:刀砍。)古乐府《木兰辞》:“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②器物的脚。《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鼓足。”《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③足够;充足。《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④满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突兀:高耸的样子。)⑤够得上;配;值得。《荀子·劝学》:“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二)jù ①过分。《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丘:孔子名。)②补足。《列子·杨朱》:“[公孙穆]逃于后庭,以昼足夜。”(逃:躲避。)只:
①鸟一只;一只。《公羊传 ·僖公三十三年》“匹马只轮无反者。”(反:返。)《后汉书·王乔传》:“于是候鸟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舃焉。”(罗:捕鸟网。舃:鞋。)②单数。《宋史·张洎传》:“肃宗而下,咸只日临朝,双日不坐。”(肃宗:指唐肃宗李亨。临朝:指坐朝问政。)是:
①正确。与“非”相对。《论语·阳货》:“偃之言是也。”②肯定;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③纠正;订正。《礼记·月令》:“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察:审察。)④表示判断,是。《史记·刺客列传》:“此必是豫让也。”⑤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⑥连词。相当于“于是”。《管子·君臣上》:“非兹,是无以理人;非兹,是无以生财。”⑦助词。用以前置宾语。《左传·襄公十四年》:“唯余马首是瞻。”[是以]因此;所以。《韩非子·喻老》:“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是故]因此。《孟子·梁惠王下》:“唯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国是]国家大计。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定国是之诏既下。”在:
①存在;在世。《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范缜《神灭论》:“岂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张华《情诗》:“处欢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长”。(愒:贪。)③处;处所。陶潜《饮酒》之二:“衰荣无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于;取决于。《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⑤问候;慰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寡人:卫献公自称。淹恤:久遭忧患。吾子:指卫大夫大叔文子。)⑥观察;审察。《尚书 ·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词。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柳宗元《田家》诗:“迎新在此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将军:指孙权。操:曹操。)⑧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其下多连“不”等。⑨终结。《尚书·吕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仅仅。《汉书·贾谊传》:“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泥:
(一)①古水名。泾水支流,在今甘肃省庆阳地区。②泥土。《尚书·禹贡》:“厥土惟涂泥。”③像泥一样的东西。《洞冥记》卷三:“帝令剉此草为泥,以涂云明之馆。” (二)nì ①涂抹。《世说新语·汰侈》:“王(恺)以赤石脂泥壁。”(赤石脂:一种风化的陶土。)②固执;拘泥。柳宗元《断刑论下》:“经非权则泥,权非经则悖(bèi)。”(悖:混乱。)③阻滞不通。《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致远恐泥。”④软求;软缠。元稹《遗悲怀》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⑤通“涅”。用作黑色染料的矾石。《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白沙在泥,与之俱黑。”尘:
①灰尘;尘土。晁错《论贵粟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②污染。苏轼《笏记》:“既尘美职,复玷名藩。”(藩:藩镇。)③踪迹;业绩。《宋史·南唐李氏世家》:“思追巢、许之余尘。”④世俗。宗教称俗世,隐者称仕途皆曰尘。《红楼梦》第一回:“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⑤比喻战争;祸乱。《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当先洪武爷扫荡胡尘。”(洪武爷: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又“烟尘”连用,义同。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⑥重量单位。一分的万万分之一。《清史稿·时宪志一》:“微、尘、秒、忽,虽属无几,而总计之,便集少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