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释义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 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 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 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 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1),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12),君 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13)?既东封郑(14),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15),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16),与郑人盟,使杞 子、逢孙、杨孙戍之(17),乃还。

子犯请击之(18),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9)。因人之力而 敝之(20),不仁;失其所与(21),不知(22);以乱易整(23),不武。吾其还也。”亦 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作公子 时流亡经过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之事。③贰:对晋有二心,与楚亲近。晋、楚 城濮之战时,郑国曾派兵援助楚国。④军:驻扎。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氾(fán)南:汜水之南。⑤佚之狐:郑国大夫。郑伯:郑文公。⑥缒(zhuì):系在绳 子上放下去。⑦鄙:边疆,这里作动词,意为开辟边疆。越国以鄙远:越过晋国把 远离秦国的郑国作为边境。⑧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后泛指接待 或宴客的主人。⑨行李:外交使节。⑩共:同“供”,供给。乏困:在食宿方面的不 足。(11)赐:恩惠,指秦穆公帮助晋惠公回国继位之事。(12)版:打土墙用的夹板,这 里指防御工事。(13)厌:同“餍”,饱,满足。(14)封:疆界,这里作动词,以……为疆 界。(15)阙:通“缺”,损害。(16)说:同“悦”,喜悦。(17)杞子、逢孙、杨孙:都是秦国大 夫。(18)子犯:狐偃,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父。(19)微:非,无。夫人:此人,指秦穆 公。(20)敝:动词,害。(21)所与:同盟者。(22)知:通“智”,明智。(23)乱:分裂。整:联 合,团结。

【鉴赏】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郑国国都被 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 国。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 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 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 撤离了郑国。

本文精彩之处是烛之武的说辞。说辞仅125字,总的说来是离间之 计。烛之武故意装出一副与己无关、全替秦国打算的样子,以三寸不烂之 舌,说动秦伯。秦国与郑国并无实际利益冲突,“无礼于晋”“贰于楚”都 与秦国毫无关系,秦国出兵郑国,只因为是晋国的同盟。但两国实际上貌 合神离。烛之武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挑拨离间: 第一方面就眼前的灭郑,秦、晋将获利不均——“越国鄙远,亡郑陪邻”;第 二方面溯远,在秦、晋历史关系上,晋国曾背叛秦国。双管齐下,从而彻底 瓦解秦、晋联盟。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 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 杰出外交才能,为后人所赞叹。

在说辞艺术上,本文第一个方面是以理推测,第二个方面是以事实证 明。以理推测有五层转折:第一层论郑必亡,第二层论郑亡而秦得不到 郑,第三层论亡郑陪邻,有利于晋,第四层论晋厚即秦薄,第五层论放郑则 于秦有利。说事实,也是为了推理:晋国一向对秦国忘恩负义,因此,在灭 郑后,晋国一定会打秦国的主意。烛之武设身处地的说辞,富有雄辩的逻 辑力量,不由得秦伯不听。

本文是《左传》记行人辞令的代表作品之一。清代古文家魏禧在《左 传经世钞》卷四中赞叹:“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 春秋时祖此者甚多,此不千古辞命之祖,亦千古处难济变之师也。拜服, 拜服!”
 

徐薇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23-24-25页.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