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归渡洛水 |
释义 | 归渡洛水暝色赴春愁,归人南渡头。渚烟空翠合,滩月碎光流。澧浦饶芳草 【注释】 [洛水] 即今河南省洛河。扬雄《羽猎赋》:“鞭洛水之宓妃,饷屈原与彭胥。”郦道元 《水经注》卷一五“洛水”:“洛水出京兆上洛县举山。”《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河南府洛阳县”:“洛水,在县西南三里。西自苑内上阳之南,弥漫东流,宇文恺筑斜堤束令东北流。当水冲,捺堰九折,形如偃月,谓之月坡。今虽渐坏,尚有存者。”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归人] 诗人自况。江淹《陶徵君田居》:“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滩月] 谓月坡之水,波光粼粼。 [澧浦] 即澧水。《楚辞·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此处乃指洛水之滨。 [沧浪] 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孔传:“别流在荆州。”郦道元《水经注》卷三二“夏水”:“刘澄之著《永初山川记》云:‘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放歌] 《乐府诗集》卷三八《相和歌辞·孤儿行》:“《孤子生行》,一曰《孤儿行》。古辞言:‘孤儿为兄嫂所苦,难与久居也。’《歌录》曰:‘《孤子生行》,亦曰《放歌行》。’《乐府解题》曰:‘鲍照《放歌行》云“蓼虫避葵堇”,言朝廷方盛,君上好才,何为临歧相将去也。’” 【评论】 《对床夜语》卷四:王荆公谓老杜“暝色赴春愁”,下得“赴”字大好,若下“见”字、“起”字即小儿言语。予观唐诗,知此句乃皇甫冉诗,荆公误记也。其诗云:“暝色赴春愁,归人南渡头。渚烟空翠合,湖月碎光流”云云。王昌龄亦有“寒鸟赴荒园”之句,似不逮前。 《瀛奎律髓》卷二九方回评:诗第一句难得好,如此诗“赴”字,已见诗话所评。与“酒渴爱江清”、“四更山吐月”,并是起句便绝佳者。冯班评:好起。查慎行评:起句后人用以填词。纪昀评:五句比朝士无人,六句言贤者在下,妙于浑然不露。渔洋评陈元孝诗有“江晚多芳草,山春有杜鹃”句,以“江晚”比明末、“山春”比本朝,以“芳草”、“杜鹃”比遗老,似从此化出,而更青出于蓝。 《小清华园诗谈》卷下:发端语如……皇甫侍御之“暝色赴春愁,归人南渡头”……皆可法也。 《筱园诗话》卷四:凡五七律诗,最争起处。凡起处最宜经营,贵用陡峭之笔,洒然而来,突然涌出,若天外奇峰,壁立千仞,则入手势便紧健,气自雄壮,格自高,意自奇,不但取调之响也。起笔得势,入手即不同人,以下迎刃而解矣。如陈思王之“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谢康乐之“昏旦亦气候,山水含清晖”;谢宣城之“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有唐杜审言之“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王右丞之“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孟山人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杜工部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岑嘉州之“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皇甫冉之“暝色赴春愁,归人南渡头”;温飞卿之“古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韦端己之“清瑟泛遥夜,绕弦风雨哀”;李玉溪之“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马戴之“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宋人王半山之“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陈后山之“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晨起公私迫,昏归鸟雀催”,“留滞常思动,艰虞却悔来”;陈简斋之“白菊生新紫,黄芜失旧青”,“暖日熏杨柳,浓春醉海棠”;葛无怀之“月趁潮头上,山随舵尾行”。以上诸联,或雄厚,或紧遒,或生峭,或恣逸,或高老,或沉着,或飘脱,或秀拔,佳处不一,皆高格响调,起句之极有力,最得势者,可为后学法式。作诗宜效此种起笔,自不患平矣。 《重订唐诗别裁集》卷一一:“暝色赴春愁”,写渡水晚景,自然入妙,与“落日在帘钩”一种起法。 《诗境浅说》乙编:“渚烟空翠合,滩月碎光流。”此诗起唏云:“暝色赴春愁,归人南渡头。”翩然自空而下,秀采动人。其三句咏渚烟,以水光澄静,兼暮霭迷蒙,混成一碧,故目为“空翠”,而以“合”字融洽之。四句咏滩光,以溪滩层节而下,碎石密布滩底,水石互激,无一处平波,故得月皆成细碎之光。曰“空翠”,曰“碎光”,能写出虚处妙景也。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