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张祜《题杭州孤山寺》
释义

张祜《题杭州孤山寺》

张祜《题杭州孤山寺》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作者张祜为中唐处士,故此诗写景有浓郁的隐逸气,格调高古,韵味无穷。孤山是西湖最美的景点之一,它是里外西湖间的界山。从西湖全景看,它孤立于湖中,山不高而秀,林不深而幽,故名孤山。在唐代,自杭州西郊有白沙堤自东而西,直通孤山。山有寺,烟树深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四围绿水盈盈,清波粼粼。早春如火的杜鹃,严冬幽香的腊梅,给它平添万般秀色。此诗让我们看到了唐代孤山寺的清幽景色,该寺后废圯。

首联,“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从空间写孤山寺。它的楼台高高地站在碧翠的小而陡的山顶,一条白沙堤穿过湖心笔直地伸向这里,前者为上下纵线,后者是东西横线,两者相互垂直,从而在视觉上将小小的孤山展扩开去,这就是构图美。从颜色来说,碧山金梅蓝天,黄堤清波白浪,色彩丰富,相映生辉,是可以用想象来补充的。

颔联,“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从温觉来写,即使不下雨,也感到这里的山是潮湿清凉的,假如是大晴天,这儿的水因为深,因为山崖和楼台亭阁阻断阳光,所以水是幽森清凉的,看来孤山实在是盛夏的避暑胜地。此联为主客观之统一。从客观看,这里的山与水确实湿润荫凉,从主观看,诗人准确地捕捉这一特征,心灵感应,倍觉清凉,并迅速摹写出来。而“不雨”、“无云”又是艺术的有力映衬与烘托,可谓穷形尽相,吐尽情绪。

颈联,“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从地点及风物写它的孤峭幽深。孤山隐伏在断桥边,人迹罕至,故苍苔枯涩; 院落空寂,则积英盈寸,香味馥郁,总之,它是冷清的。断桥,在里、外西湖分水点上,一名段桥,又名宝祐桥,据说因来路白公堤至此而断故名。“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后来出现的民间传说《白蛇传》就说白娘子和许仙在此相会。此联用曲笔,不明言其地僻静,而以“荒藓”、“落花”托出,以“涩”、“深”形容,用“断”、“空”点睛,对仗工整,意味涵泳,令人向往。

尾联,“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说从前曾宿此寺院落西厢,月夜听北林传来之悠悠钟声,钟鸣院更静,令人欲仙欲死,作逍遥游,因而终身难忘,故今日再至,当日情状记忆犹新。此联用力开拓,诗境骤然扩大。从空间说,扩大到孤山北麓,从听觉写,则钟声震响夜空,飞向苍穹,是不可以道里计的。虚实相生,不同凡响。再说,前三联皆静寂无声,以静写静,此联则以动写静,倍感清幽。

诗人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扣住孤山景色的本质特征清、幽,极力表现它的美,可谓棋高一着,堪称上品。周珽《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说:“苏子瞻西湖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善写山水之胜矣。孤山屹峙湖心,尤为此湖最上景。珽幸生长其郡,常读书寺中,登临啸望,无分晴雨朝昏,泓澄掩映,葱翠回合。每吟‘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始信非熟炙其境说不出也。晋人谓山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然未有山水会归毕集如孤山者。则西湖山水妙语,承吉实先东坡而尽其真矣。”在唐代诗史上,张祜文词明艳,确实初具晚唐诗人的特色。如此诗章法绝妙,首联写寺径,颔联写山水,颈联写春末夏初之时景,末联写前此曾宿此寺,今日感受尤深。三行承“碧岑”出,四行承“湖心”来,山在湖心故长润,水围山脚故自阴。“断桥”承“一径”,“空院”承“楼台”,“涩”从“断”字来,“深”从“空”字现。尾联紧接六行出。足证构思颇具匠心,锻炼非同一般。再说,山水游记诗文,在未抓住对象特征前,切勿轻易动笔,是诗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