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 |
释义 | 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水调歌头 追和》 举手钓鳌客,②削迹种瓜侯。③重来吴会,④三伏行见五湖秋。⑤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⑥孤负男儿志,⑦怅望故园愁。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⑧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⑨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⑩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11) 【注释】 ①追和:依照以前所作词的原调原韵再作一首。据词意与用韵,此词是自和《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②钓鳌客:唐代大诗人李白自称“海上钓鳌客”(见赵德麟《侯鲭录》卷六)。“钓鳌”: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五座山,常随海潮上下漂浮,不能固定。上帝于是命十五只巨鳌轮番用头顶住五山使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位巨人,不几步就到了五山,一次就钓起六只巨鳌,并背回其国(见《列子·汤问》)。后世用以比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③削迹:屏迹,表示隐居。种瓜侯:《史记·萧相国世家》:“邵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种瓜侯,即种瓜的东陵侯邵平。作者借以自比。④吴会:今江苏吴县。清赵翼《陔余丛考》:“会,读若贵。西汉会稽郡治本在吴县,时俗郡县连称,或读为都会之会,非。”⑤三伏:夏季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合称为三伏。俗谚:(第)三伏在秋。五湖:此指太湖。⑥旄头:星名,即昴宿,古代当作胡星。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此用旄头指金兵。⑦孤负:即辜负。⑧南州:泛指南方。⑨“元龙”二句:陈登,字元龙,东汉末年人。《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载,刘备曾与许汜等共论天下英雄,许汜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他又提到有一次他到元龙家相会,元龙很怠慢,与他不多讲话,也不客气,自己睡大床,让他睡下床。刘备说,现在天下大乱,你不知忧国忘家,而只求田问舍,为个人打算。要是我的话,自己睡在百尺高楼上,让你睡在地下。后世遂用元龙高卧表示忧国忘家之情或具有远大的抱负。⑩瓦鸣沟:即瓦沟鸣。急雨在屋顶的瓦沟上哗哗流淌。(11)百川流:壮心随水东流,喻有志未伸。 【译文】 我从前如李白是钓鳌的巨手,而今却如邵平成了隐居种瓜的园丁。三伏交秋的时节重来吴县,准能欣赏到太湖美秀丽的秋景。人世风波在耳边摇荡,千古功名在身外飘浮,何时能让我张开神弓射金兵?辜负了大丈夫的雄心壮志,无奈何望着故园生愁发怔。 我常梦见受敌人蹂躏的中原,老泪纵横挥洒遍江南的大地。我有陈登志在天下的豪气,不似求田问舍的许汜。我有刘备忧国忘家之心,身在百尺高楼上卧睡。头发已稀疏还加上几根银丝,喜听清凉夜的倾盆大雨,在屋顶瓦沟上哗啦鸣脆。雄心壮志依然在,恨只恨光阴白白地随百川向东流逝。 (汤俊峰译) 【总案】 绍兴二十一年(1151),张元干因作《贺新郎》词送胡铨而被秦桧追赴大理寺,削籍除名,家亦被抄没,所作词多被搜去。出狱后,夏秋之交漫游至太湖,故地重游,百感交集。念及建炎三年(1129)夏秋间与徐俯同泛太湖,至今已二十余年,孤影飘零,壮志未伸,又遭迫害,遂用当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原韵写下这首壮词。作者虽然已年逾六旬,并被削籍为民,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颓废,仍然是“壮心”不减,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射旄头”,实现平生之志。悲愤的是壮怀理想被朝廷当局所压抑,使英雄的生命力徒然消逝。身遭迫害,但他没有沉浸在个人的恩怨得失中,而是魂牵着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原民众、忧念着国土的残破未复,这是何等崇高的人格精神!读罢全词,一位血性“男儿”的抒情形象跃然纸上,使人热血沸腾。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