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引言:三秦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释义

引言:三秦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三秦文化是三秦大地(即陕西地区)在历史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传统文化。它与其他区域性文化如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中州文化、闽南文化、潮汕文化、岭南文化、松辽文化、甘陇文化、蒙藏文化等,各有自己的价值与特点。这些区域性传统文化与某一朝代的全国性文化如殷文化、周文化、秦文化、汉文化、隋唐文化、两宋文化、明清文化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由于某种区域文化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有时候可能居于中央或核心文化地位,因而它那个时期可能既是区域文化,同时又具有代表国家文化的意义。当然,无论如何,它们都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三秦文化,不但对于发掘、整理、弘扬陕西传统文化,而且对于发掘、整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都有借鉴意义,对于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四个现代化、跨入21世纪,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三秦文化的渊源与产生
三秦文化之称始于三秦之地。从历史的观点看,“三秦”地名出现于秦汉之际的楚汉相争时。秦末农民大起义,项羽屠咸阳,杀死秦王子婴灭秦之后,为了“距塞汉王”而“三分关中”之地,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黄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是为“三秦”。《史记·秦始皇本纪》在记述这段历史时说:“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此后,历史上便习惯地把关中与陕北称为“三秦”。这是“三秦”之称的来源,也是“三秦”之名的历史地理概念。
本书所论的“三秦文化”概念,当然与“三秦”历史地理相关,它是指在三秦大地生长、发展起来的区域文化。然而,三秦大地古已有之,在楚汉相争“三分关中”之前,长期为周秦所有,蕴育了周秦文化。所以,我们习惯上所讲的“三秦文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封三秦之地以后的文化,应该认同为在三秦大地自古以来(包括封“三秦”之前)发生、发展起来的文化。具体地说,“三秦文化”不但包括秦汉以后的文化,还要包括周秦甚至先周文化。三秦文化也有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有它的原始形态、成熟形态、鼎盛形态、衰落形态。这就是三秦文化发展的历史足迹,也是考察、叙述三秦文化的时空坐标。
三秦文化的渊源与基础是周、秦文化。这里所谓“周、秦文化”,是指周代、秦代文化。周、秦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渊源,也是三秦文化的直接来源。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结构,由多种文化融合而成,东有齐鲁文化,南有吴楚文化,北有燕赵文化,西有周秦文化。春秋时期周人活动的地区,逐渐被秦人占有,所以秦文化中历史地融合了周文化的成果。由于三秦据有周秦之故地,所以我们说周秦文化历史地成为三秦文化的直接来源和主要内容,并与中原文化融合、演变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
周秦故地以关中平原为中心,俗称“八百里秦川”,风调雨顺,气候温和,适合于农耕,先民们勤劳刻苦,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有秩序的劳动单位,人伦有常,生活有法,历史地培育了伦理型农业文化。这种文化不断地影响着三秦大地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与气质心理,塑造了三秦大地的历史形貌。
(2) 三秦文化的演变与特征
三秦文化继承并发展了周秦文化的优秀成果与遗风,至汉唐发展为鼎盛时期,以“关中文化”或“长安文化”的风貌与形态展现自己独具特色的风彩与气势。
汉唐时期的长安或关中,由于成为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的中心,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镇与要冲,因而,当时的“关中文化”或“长安文化”,就理所当然地构成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主体成分,其中颇多文化典籍、文化遗存、名人文物,都具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资格。三秦大地诞生的《史记》《汉书》,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化典籍,秦始皇陵兵马俑号称为世界第八奇迹,唐代的佛教文化灿烂辉煌,三秦大地文化名人荟萃,司马迁、班固、孙思邈、张载等都为世界名人史册增添了光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支柱的东方儒家文化、南方道家文化与汉魏兴起的佛教文化,在唐代的长安各显异彩,交相互映,融合撞击,演变发展,使中国文化成熟圆润,达到鼎盛时期。唐代的长安,经济贸易繁荣,东西方商人往来不绝。加之这里是沟通中西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荟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明都市,它不止是当时中国文化的中心,更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从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两宋时期,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向东及东南方向转移,沟通中西的交通要道向东南沿海转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关中文化或长安文化逐渐处于相对稳定发展时期。日有朔旺,物有盛衰,三秦文化正是利用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赢得了时机对自身的价值、形态、发展进行深层的反省、总结与提升。在反省、总结、提升三秦文化的过程中,韩愈、李翱、张载等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张载所创关学的诞生,标志三秦文化由经验、制度、民俗层面升华为理性哲理层面。三秦文化不仅包括制度文化、民俗文化、艺术与宗教,而且还有学术文化、思想文化、哲学与伦理,它具有自己的自然观、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是三秦文化的灵魂,是三秦文化的光彩,也是三秦父老的骄傲。
明清时期由于关中失去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三秦文化开始走向了历史的衰落时期,逐渐失去了汉唐时期的繁荣景象,越来越不如京城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发达。但是“关中三李”(李颙、李柏、李因笃)仍然名震四方,“关中书院”依旧人才辈出,这说明三秦文化仍然保持着自己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三秦文化在自己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中,显现出许多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有下列三个特征:
第一,以人文为主导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天人合一”。荆楚道家文化(老子、庄子等)明显地表现为重视自然的天人合一,而三秦文化与齐鲁文化(孔子、孟子等)却是重视人文的天人合一,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张载呼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人文主义、天人合一思想的凝聚与提升。
第二,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与重视实用讲究功利的文化心理。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八百里秦川”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东有潼关,南有秦岭阻隔,如欲发展自己,必须以开放的精神向外开拓,必须善于吸取外地文化。历史证明,三秦文化正是在不断吸取中原文化、东方儒道文化、法家文化和西来的佛教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发展起来的。三秦文化又能有效地把自己推向全国并被东方各地所接受,这既表现了三秦文化的进取精神,又展现出它的开放胸怀。秦人在东进开拓中自然培养了自己重实用讲功利的文化心态。这是三秦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当然,这些特征也不是凝固不变的,其前期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与积极性,明清以来,由于经济、政治中心的转移,逐渐走向保守、封闭。这是我们研究、考察三秦文化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三,求实尚礼的原朴风气与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心态。三秦尚朴,古有评说,关中三李倡导“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的风气,历史地成为三秦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三秦大地浓重的古文化氛围,不由得逼人怀古,去寻味古籍的芳香,沐浴汉唐盛世的雄风。这既是三秦大地处于西北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文化特征,又是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的熏陶与心理沉积。这是发展和转化三秦传统文化、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文化资源。
三秦文化是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既有其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定,又有其多元融合的历史演变,我们既应尊重三秦文化概念的时空性、历史性,又应面对历史与现实给它以合理的解释与说明,既认识三秦文化的本义、狭义,又要把握它的泛化与广义。三秦文化本来是在周秦汉唐三秦之地发生、发展起来的区域性传统文化,主要是秦岭以北、含盖关中、陕北的文化(本不包括陕南文化,陕南汉水流域接近巴蜀文化),是谓三秦文化之狭义、本义。但是,三秦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随着历史的前进而逐渐演化与扩大。现代社会,人们多把“三秦文化”泛用,泛指一般陕西文化。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三秦文化”、“关中文化”、“陕西文化”当成同一概念运用。这既反映了陕西历史地理的变迁,也是民间的约定俗成。这是现实的,也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我们今天了解三秦文化、或者说陕西文化,既应认识三秦文化的本义、狭义,也要承认三秦文化的广义与泛用,以便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理解与把握三秦文化,重建三秦文化的积极精神,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为建设陕西地区的现代新文化,为早日实现陕西地区的现代化做出自己的历史贡献。三秦文化在21世纪必然更加辉煌灿烂。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