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
释义 |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庚戌岁是义熙六年(410),本年与写作前诗的癸卯岁,已相距七年,此时陶渊明已进入弃官归隐第六个年头,其躬耕自资思想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得以巩固。此诗可视为前诗的续作。“西田”即《归去来兮辞》所谓西畴,以其相对于住宅的方位而称。 此诗与前诗中可以找到一些相似的句子,如前诗说“秉耒欢时务”、“日入相与归”,此诗说“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前诗用沮溺事,此诗亦云“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然而两诗更多地表现出对生活体验有深浅的不同:前诗写初涉足于田园,所见风拂春苗,止云“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比较表面,而此诗写的是秋成,诗云“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直接涉及丰收的快乐,更实际也更深入;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前诗写欣而未及慨,此诗则“欣慨交心”,如云“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指飞来的横祸)干”,经过三个六月四个夏的锻炼和考验,经过汗水的洗涤,诗人对农村生活的体验无疑更加实在、更加深刻,而躬耕自资的生活信念于是更加坚定,这一点在诗的起结中表现得极为明确。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这里诗人不仅明确将温饱问题放到国计民生治平之道的首位,而且对不劳而获的社会现象提出怀疑,实际上也是对孔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那一套从来被视为天经地义的道理的否定,这是陶渊明归耕的最大收获。然后,诗人写到农家苦乐,较前诗深入。诗人无论写乐、还是写苦,都能不动声色,都能持一分平常心。明明是丰收,止云“聊可观”,而喜悦之情见子言外。明明农作辛苦,止说“肆微勤”,而,劳作之态已具行间。“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止写冒严寒,而酷暑可知,“弗获辞此难”似言无奈,“庶无异患干”聊可慰情,于欣慨之间,觅取绝妙平衡。这种既无大喜,也无大悲,喜愠不形于色的情态,有如万顷湖面,微风乍起,虽时有波澜,终归圆融平静,是一种哲人的风度,也是陶诗的魅力所在。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