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桂栋坐清晓,瑶琴商凤丝。况闻楚泽香,适与秋风期。
遂从棹萍客,静啸烟草湄。倒影回澹荡,愁红媚涟漪。
湘茎久鲜涩,宿雨增离披。而我江海意,楚游动梦思。
北渚水云叶,南塘烟雾枝。岂亡台榭芳,独与鸥鸟知。
珠坠鱼迸浅,影多凫泛迟。落英不可攀,返照昏澄陂。

《和沈参军招友生观芙蓉池》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

【注释】:

岂:

(一)副词。①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怎么”。《左传·僖公五年》:“晋,吾宗也,岂害我哉?”②表示推测或疑问。相当于“是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二)kǎi 同“愷”。快乐;和乐。《诗经·小雅·鱼藻》:“岂乐饮酒。”[岂弟]同“愷悌”。和悦可亲。《诗经·齐风·载驱》:“齐子岂弟。”(齐子:齐国国君的女儿。)

亡:

(一)①逃跑。《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请由此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②外出。《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时其亡:趁他不在家时。)③失去;丢失。《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④死。《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⑤灭亡;与“存”相对。《左传 ·僖公五年》:“虢亡,虞必从之。”《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杜牧《冬至日寄小姪阿宜诗》:“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⑥通“忘(wàng)”。忘记。《韩非子·说林下》:“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二)wú 同“无”。①没有。《汉书·胡建传》:“贫亡车马。”贾谊《论积贮疏》:“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②副词。表否定,相当于“不”。《汉书·贡禹传》:“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列子·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

台:

(一)星名,即三台(六颗星)。古代以“三台”比“三公”(古代最高的官位)。 (二)yí ①代词。我;我的。《尚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尚书·禹贡》:“祗台德先。”(祗:敬。)②何;什么。《法言·问道》:“闵氏之孙其如台?”③通“怡”。愉悦。《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榭:

①建在高台上的木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宫室卑庳,无观台榭。”②古代讲习武事的处所。《国语·楚语上》:“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③古代收藏器物的处所。《汉书·五行志上》:“榭者,所以臧乐器。”(臧:通“藏”。)

芳:

①花草的香味。《楚辞·九章·悲回风》:“兰芷幽而独芳。”又泛指香气。《新语·术事》:“有女而无芳泽之饰。”②花草。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③美好;好。傅山《乙酉岁除八绝句》:“摩云即有回阳雁,寄得南枝芳信无?”(阳:指衡阳。)④贤德的人。屈原《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⑤通“房”,草木结果实的子房。《吕氏春秋·审时》:“先时者,茎叶带芒以短衡,穗巨而芳夺。”

独:

①单一;单独。《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后汉书·崔骃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②独自。苏轼《石钟山记》:“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③没有子孙的老人。《礼记·礼运》:“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④独特;特异;与众不同之处。《论衡·实知》:“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⑤专断;独裁。《荀子·臣道》:“故明主好同,而闇主好独。”(闇:同“暗”。)⑥副词。1. 相当于“只”、“仅仅”。张溥《五人墓碑记》:“独五人之皎皎,何也?”2.表示反问,相当于“岂”、“难道”。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夫]1. 独身男子。2. 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与:

(一)①给予;授予。《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原思:孔子弟子。宰:官名。粟:指俸禄。)②帮助。《战国策·齐策一》:“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③赞许。《论语·述而》:“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④结交;亲附。《荀子·王霸》:“不欺其与。”(其与:指所结交的国家。)⑤盟国;友邦。《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之:其。人:指贤士。)⑥党与;共事人。《后汉书·寇荣传》:“于人少所与,以此见害于权宠。”(权宠:权臣;宠臣。)⑦介词。相当于“跟”。《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⑧连词。1. 相当于“和”。《汉书·贾谊传》:“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2.[与其]表示比较。《论语·八佾》:“与其奢也,宁俭。”⑨对付。《史记·燕召公世家》:“庞煖易与耳。”(二)yú 语气词。1.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文信侯:指吕不韦。专:专权。)2. 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知:智。)以上意义后作“欤”。 (三)yù 参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师:军队。)

知:

①知道。《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②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知。”③见解;知识。《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虑:思虑。)④知识。《列子· 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通“谓”,说。)⑤了解。《史记·管晏列传》:“知我者鲍子也。”(鲍子:鲍叔牙。)⑥交好;相亲。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⑦知己;知心的人。鲍照《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衔泪:噙着泪。觅:找寻。)⑧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诗文 岂亡台榭芳,独与鸥鸟知。
释义

岂亡台榭芳,独与鸥鸟知。

“岂亡台榭芳,独与鸥鸟知。”诗句出处:《和沈参军招友生观芙蓉池》;是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