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註釋】:

寄:

①寄居;依附。《荀子·勸學》:“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虵(shé)蟺(shàn)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跪:腿。螯:鉗夾。虵:同“蛇”。蟺:同“鱔”。)《戰國策·齊策四》:“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②托付;委托。《漢書·丙吉傳》:“受襁褓之屬(zhǔ),任天下之寄。”(屬:委托。)諸葛亮《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③借。《戰國策·東周策》:“寡人將寄徑於梁。”

寄言:

托人捎話。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女~~於母。”

言:

①說話。《詩經 ·衛風·氓》:“載笑載言。”(載:助詞。)②議論;談論。《國語·周語上》:“國人莫敢言。”③言語;言論。《尚書·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稽:根據。)④表達;宣說。《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永:同“詠”。唱。)⑤誓言;約言。屈原《離騷》:“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⑥一字稱一言。王勃《滕王閣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⑦一句稱一言。《論語·為政》:“《詩經》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⑧助詞。無義。《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

巖:

①崖岸,水邊高地或山崖。《後漢書·丁鴻傳》:“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涓涓:細流。)司馬相如《上林賦》:“批巖沖擁。”(批:擊。擁:山崖彎曲處。)②山巖,泛指高山。《水經註·江水》:“重巖疊嶂,隱天蔽日。”③山峰。許渾《行次虎頭巖酬路中丞》:“樟亭去已遠,來虎頭巖。”④山中洞穴;巖洞。杜甫《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盛論巖中趣。”⑤險峻;險要。《左傳·隱公元年》:“制,巖邑也。”[巖巖]山石堆積的樣子。《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節:高峻的樣子。維:語氣詞。)

棲:

(一)①鳥類停留、歇宿。張衡《西京賦》:“南翔衡陽,北棲雁門。”②停留;居處。《國語·吳語》:“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 (二)xī [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論語·憲問》:“丘何為是棲棲者與?”

者:

①代詞。指人、物、事、時間、地點等。《道林寓居》:“青嶂者邊來已熟,紅塵那畔去應疏。”②助詞。1.與動詞、形容詞或短語構成“者”字結構,表示人、事、物等。《老子》:“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史記·項羽本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 與數詞構成“者”字結構,指稱前邊的事物。《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3. 與時間名詞構成“者”字結構,相當於“……的時候”。《莊子·齊物論》:“昔者十日並出。”4.用在名詞主語後,表示提頓或判斷。《史記·陳涉世傢》:“陳勝者,陽城人也。”5. 用在復句的前一分句末,表示因果關系或假設關系。《戰國策·齊策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③語氣詞。用於句末,與疑問代詞“誰”、“何”等配合,表示疑問語氣。《史記·項羽本紀》:“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畢:

①古時田獵用的長柄小網。王充《論衡·偶會》:“雁鵠集於會稽……來遭民田之畢。”(民田:指老百姓的田裡。)②用網捕捉禽獸。《詩經·小雅·鴛鴦》:“鴛鴦於飛,畢之羅之。”(羅:用網捉捕。)③完畢;結束。杜牧《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④星名。二十八宿之一。⑤副詞。全;皆。《史記·太史公自序》:“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

趣:

(一)①趨向;奔赴。《莊子·胠篋》:“某所賢者,贏糧而趣之。”(贏:備足。)《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裡而趣利者蹶上將。”(蹶:挫敗,垮掉。)②小步快走,表示恭敬。《呂氏春秋 ·直諫》:“葆申趣出。”③意向;志向。《莊子·秋水》:“知堯、桀之自然相非,則趣操睹矣。”(操:操守。睹:見,看到。)④興趣;樂趣。陶潛《歸去來兮辭》:“園日涉以成趣。”《水經註· 江水》:“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的確。) (二)cù ①督促;催促。《呂氏春秋·仲秋》:“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史記·滑稽列傳》:“巫嫗何久也? 弟子趣之。”(巫嫗:巫婆。)②急速;趕快。《呂氏春秋·音律》:“申之此令,嘉氣趣至。”《史記·項羽本紀》:“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若:你。)

當:

(一)①面對;面向。王充《論衡·變動》:“盛夏之時,當風而立。”②正在某處。《墨子·兼愛下》:“然當今之時。”③相當於;抵得上。《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張儀)乃曰:‘以一(張)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到。)④抵擋;抵抗。《戰國策·齊策一》:“必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⑤遮擋;擋住。《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⑥擔當;承受。《宋史·蕭註傳》:“敢當天下大事。”⑦擔任;充當。《晉書·熊遠傳》:“今當官者以理事為俗吏,奉法為苛刻。”⑧主管;掌管。《左傳·襄公二年》:“於是子罕當國。”⑨判決定罪。《史記·蒙恬列傳》:“當高罪死。”⑩適應;符合。《漢書·蓋寬饒傳》:“以言事不當意,而為文吏所詆挫。”(挫:屈辱。)(11)應該;應當。《後漢書·馬援傳》:“窮當益堅,老當益壯。”(12)介詞。引進時間或處所。相當於“就在”。《史記·項羽本紀》:“當是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是:此。) (二)dàng ①恰當;得當。《禮記· 樂記》:“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②當做。《戰國策·齊策四》:“安步以當車。”③器物的底部或頂端。《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今有千金之玉卮(zhī),通而無當,可以盛水乎?”(卮:酒杯。)

當來:

①將來。陳師道《別月華嚴》:“~~第三會,此界卻逢迎。”②當時,那時。柳永《八六子》:“如花貌,~~便約,永結同心偕老。”

來:

(一)①小麥。《詩經·周頌·思文》:“貽我來牟。”②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跟“去”、“往”相反。《孫子兵法·九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賀知章《回鄉偶書》:“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③使……來;招致;招來。也作“徠”。司馬遷《史記·文帝本紀》:“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④某一時間以後。《孟子·盡心下》:“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⑤將來;未來。陶潛《歸去來兮辭》:“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諫:改正。追:追求。)《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斯:則。已:停止。)⑥句末助詞。《莊子·人間世》:“嘗以語我來。”《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 (二)lài 慰勞。《詩經·小雅·大東》:“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職:主管。勞lào:慰勞)

同:

①會合;聚集。《詩經·小雅·吉日》:“獸之所同,麀(yōu)鹿麌(yǔ)麌。”(麀:母鹿。麌麌:獸群聚貌。)庾信《燕射歌辭·角調曲》:“涇渭同流,清濁異能。”②古代諸侯按時朝見天子之禮。《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如:或者。端:玄端;諸侯祭服。章甫:黑色冠名。相:主持贊禮者。)③相同;與“異”相對。《呂氏春秋·察今》:“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④共;共用;同一個。《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文天祥《正氣歌》:“牛驥同一皂。”(皂:通“槽”。牛馬槽。)⑤統一;同一。《三國志 · 吳書 ·吳主傳》:“同船濟水。”《禮記·中庸》:“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軌:車子兩輪間的距離。倫:倫常綱紀。)⑥偕同。古樂府《木蘭詩》:“同行十二年。”⑦參與。《武經總要》前集:“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疑。”(任:責任;職位。)⑧和諧;安定。《禮記·禮運》:“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謀閉:停止用計謀。外戶:從外面關的門。)⑨整齊。《詩經 ·小雅·車攻》:“我馬既同。”⑩古代土地面積單位,方百裡為同。《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國一同。”(11)古代樂律中的陰律,又稱“呂”。《周禮·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白日欲同居,君畏仁人闻。

下一篇:耕耨以时,饮食得所。
  •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诗句出处:《彭蠡湖中望庐山①》;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 【注释】:

    寄:

    ①寄居;依附。《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虵(shé)蟺(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跪:腿。螯:钳夹。虵:同“蛇”。蟺:同“鳝”。)《战国策·齐策四》:“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②托付;委托。《汉书·丙吉传》:“受襁褓之属(zhǔ),任天下之寄。”(属:委托。)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③借。《战国策·东周策》:“寡人将寄径于梁。”

    寄言:

    托人捎话。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女~~于母。”

    言:

    ①说话。《诗经 ·卫风·氓》:“载笑载言。”(载:助词。)②议论;谈论。《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③言语;言论。《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稽:根据。)④表达;宣说。《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永:同“咏”。唱。)⑤誓言;约言。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⑥一字称一言。王勃《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⑦一句称一言。《论语·为政》:“《诗经》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⑧助词。无义。《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

    岩:

    ①崖岸,水边高地或山崖。《后汉书·丁鸿传》:“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涓涓:细流。)司马相如《上林赋》:“批岩冲拥。”(批:击。拥:山崖弯曲处。)②山岩,泛指高山。《水经注·江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③山峰。许浑《行次虎头岩酬路中丞》:“樟亭去已远,来虎头岩。”④山中洞穴;岩洞。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盛论岩中趣。”⑤险峻;险要。《左传·隐公元年》:“制,岩邑也。”[岩岩]山石堆积的样子。《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节:高峻的样子。维:语气词。)

    栖:

    (一)①鸟类停留、歇宿。张衡《西京赋》:“南翔衡阳,北栖雁门。”②停留;居处。《国语·吴语》:“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二)xī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与?”

    者:

    ①代词。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道林寓居》:“青嶂者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②助词。1.与动词、形容词或短语构成“者”字结构,表示人、事、物等。《老子》:“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史记·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 与数词构成“者”字结构,指称前边的事物。《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3. 与时间名词构成“者”字结构,相当于“……的时候”。《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4.用在名词主语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5. 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末,表示因果关系或假设关系。《战国策·齐策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疑问代词“谁”、“何”等配合,表示疑问语气。《史记·项羽本纪》:“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毕:

    ①古时田猎用的长柄小网。王充《论衡·偶会》:“雁鹄集于会稽……来遭民田之毕。”(民田:指老百姓的田里。)②用网捕捉禽兽。《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罗:用网捉捕。)③完毕;结束。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④星名。二十八宿之一。⑤副词。全;皆。《史记·太史公自序》:“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

    趣:

    (一)①趋向;奔赴。《庄子·胠箧》:“某所贤者,赢粮而趣之。”(赢:备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蹶:挫败,垮掉。)②小步快走,表示恭敬。《吕氏春秋 ·直谏》:“葆申趣出。”③意向;志向。《庄子·秋水》:“知尧、桀之自然相非,则趣操睹矣。”(操:操守。睹:见,看到。)④兴趣;乐趣。陶潜《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水经注· 江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的确。) (二)cù ①督促;催促。《吕氏春秋·仲秋》:“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史记·滑稽列传》:“巫妪何久也? 弟子趣之。”(巫妪:巫婆。)②急速;赶快。《吕氏春秋·音律》:“申之此令,嘉气趣至。”《史记·项羽本纪》:“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你。)

    当:

    (一)①面对;面向。王充《论衡·变动》:“盛夏之时,当风而立。”②正在某处。《墨子·兼爱下》:“然当今之时。”③相当于;抵得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张仪)乃曰:‘以一(张)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到。)④抵挡;抵抗。《战国策·齐策一》:“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⑤遮挡;挡住。《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⑥担当;承受。《宋史·萧注传》:“敢当天下大事。”⑦担任;充当。《晋书·熊远传》:“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⑧主管;掌管。《左传·襄公二年》:“于是子罕当国。”⑨判决定罪。《史记·蒙恬列传》:“当高罪死。”⑩适应;符合。《汉书·盖宽饶传》:“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挫:屈辱。)(11)应该;应当。《后汉书·马援传》:“穷当益坚,老当益壮。”(12)介词。引进时间或处所。相当于“就在”。《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是:此。) (二)dàng ①恰当;得当。《礼记· 乐记》:“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②当做。《战国策·齐策四》:“安步以当车。”③器物的底部或顶端。《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千金之玉卮(zhī),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卮:酒杯。)

    当来:

    ①将来。陈师道《别月华严》:“~~第三会,此界却逢迎。”②当时,那时。柳永《八六子》:“如花貌,~~便约,永结同心偕老。”

    来:

    (一)①小麦。《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②由彼至此,由远到近。跟“去”、“往”相反。《孙子兵法·九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③使……来;招致;招来。也作“徕”。司马迁《史记·文帝本纪》:“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④某一时间以后。《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⑤将来;未来。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改正。追:追求。)《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斯:则。已:停止。)⑥句末助词。《庄子·人间世》:“尝以语我来。”《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二)lài 慰劳。《诗经·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职:主管。劳lào:慰劳)

    同:

    ①会合;聚集。《诗经·小雅·吉日》:“兽之所同,麀(yōu)鹿麌(yǔ)麌。”(麀:母鹿。麌麌:兽群聚貌。)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泾渭同流,清浊异能。”②古代诸侯按时朝见天子之礼。《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如:或者。端:玄端;诸侯祭服。章甫:黑色冠名。相:主持赞礼者。)③相同;与“异”相对。《吕氏春秋·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④共;共用;同一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文天祥《正气歌》:“牛骥同一皂。”(皂:通“槽”。牛马槽。)⑤统一;同一。《三国志 · 吴书 ·吴主传》:“同船济水。”《礼记·中庸》:“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伦:伦常纲纪。)⑥偕同。古乐府《木兰诗》:“同行十二年。”⑦参与。《武经总要》前集:“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疑。”(任:责任;职位。)⑧和谐;安定。《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谋闭:停止用计谋。外户:从外面关的门。)⑨整齐。《诗经 ·小雅·车攻》:“我马既同。”⑩古代土地面积单位,方百里为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11)古代乐律中的阴律,又称“吕”。《周礼·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白日欲同居,君畏仁人闻。

    下一篇:耕耨以时,饮食得所。

  •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白日欲同居,君畏仁人闻。

    下一篇:耕耨以时,饮食得所。
  • 诗文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释义
    • 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詩句出處:《彭蠡湖中望廬山①》;是唐朝詩人孟浩然的作品。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眇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黤黕容霽色,崢嶸當曉空。
    香爐初上日,瀑佈噴成虹。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於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