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始得西山宴游记》 - 〔唐〕柳宗元 |
释义 | 《始得西山宴游记》 - 〔唐〕柳宗元〔唐〕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回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河东集》 〔注释〕 僇:同戮。僇人,受刑戮之人,意思是有罪之人,这里指被贬谪的人。 施施(yí):形容行走缓慢从容的样子。 有:可理解为“游赏”、“领略”。 法华西亭:法华寺中的亭子,名西亭。法华寺在湖南永州零陵区。 染溪:又名冉溪,潇水支流,在永州零陵区。 箕踞:两脚叉开向前伸坐地,形似簸箕。表示随随便便的意思。 岈:山深的样子。 攒:簇聚。蹙:压缩。 培:小土丘。 悠悠乎:渺远的样子。灏气:浩然之气。 洋洋乎:得意的样子。造物者:指天地。 作者被贬永州期间,搜奇剔胜,写出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将自己的个性投影在山水画面之上,把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在政治上受迫害的悲愤心情,渗入到山水之中,文章既染上了孤独伤感的色调,又寄托着美好的理想和情怀,内容十分丰富。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八记中的第一篇,开头写自己被贬官后的忧惧心情,结尾写山水之美使自己忘记一切思虑,其中有明显的寄托。 文章开篇写发现西山之前的游览,待尽情铺张之后,笔锋突然一转,将西山奇观推向读者,前边一切热闹的游览场面,一下子变成了通向西山的铺垫,使文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西山景色的描绘。 文章对西山景色的描写,撮奇得要,言简意赅。“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说明西山主要的奇异之处是“高”。由于高,才具有别处无法比拟的“尺寸千里”的辽远之景。于是按照透视学原理,着力刻画登高所见四周的景色。景观博大,意境开阔:千里之间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尽收眼底,萦青绕白的山光水色,其边缘一直与天相接。阔大的境界,生动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构成了一帧巨幅山水画图。面对此景,作者不禁心驰神往。超然世外,个人的精神与形体仿佛同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了,于是由衷地发出慨叹说:“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独特的画面里边,有真挚的激情,哲理的闪光,构成了优美而深邃的艺术境界。 这是一篇精妙的山水小品,其妙处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心体物,物我交融。作者笔下的景物,是用心灵体察过的,都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写西山之景,不仅写出了山上风光,而且写出了自己对山水景色的独特感受,从而在再现大自然幽渺境界的同时也赋予景色以活的性灵。“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是西山之景,还是作者之情?是客观之境,还是主观感受?是可见的有形之物,还是只存在于作者感知中的物象的性灵?这是难以分清的。它实际是情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物与我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是主观同客观的妙合。 二是以乐言忧,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悲愤的心情。柳宗元为文,常常是由于“感激愤悱”而“形于文字”。他谪居永州期间,由于忧谗畏讥,心中总是惴惴不安,放形于山水之间,颇有自我排遣的意思。他描写山水的秀美,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和高尚情操,抒发对丑恶现实的憎恶之情。然而丑恶现实给他造成的心灵创伤,却并没有因山水之乐而抵消。他的眼睛一直清醒而冷峻地注视着现实,并用山水美景来与它形成鲜明对照,正是在这美与丑的对照中,显示出他文章的批判力量。这使柳宗元的山水小品获得了一种刚柔相济之美。在柔婉秀丽之中表现出内在的骨力,在阴柔里边藏着一股阳刚之气。读后,轻松、愉悦与激愤、不平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交互出现,这或许正是它感人至深的原因之一。 三是骈散并用,形成了语言节奏上的铿锵韵律,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如“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节奏舒缓,娓娓动听。接下来,“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节奏加快,旋律紧张。再往下“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很像一支节奏感很强的歌曲,旋律明快,读来琅琅上口。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