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奠定剧坛基础的大作家关汉卿》 |
释义 | 《奠定剧坛基础的大作家关汉卿》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剧作 ———以上《元曲选》本 《诈妮子调风月》、《单刀会》、《拜月亭》、《双赴梦》(《西蜀梦》) ———以上元刊本《杂剧三十种》本 《绯衣梦》 ———顾曲斋《古杂剧》本 《裴度还带》(?)、《陈母教子》、《五侯宴》、《哭存孝》 ———以上孤本《元明杂剧》复排本 《西厢记》第五本(?)其中《鲁斋郎》一剧见《元曲选》,《录鬼簿》不著录,徐调孚疑此种非关作。另《西厢记》第五本无定论。《裴度还带》、《五侯宴》二剧徐调孚亦疑之。另有《尉迟恭单鞭夺槊》一本,徐录入而亦致疑词。 关汉卿还有散曲作品。 关氏既为元剧第一个作家,而所作亦最多。由于关氏的伟大创作精神,开创元人杂剧的全盛时期,关氏奠定了剧坛。 二、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现存的关汉卿剧本十八种中,《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品。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谓:“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窦娥冤》描写一个善良无辜的妇女,受迫害不屈而死,具备悲剧的本质。 《窦娥冤》的题材,无他书可证。此故事不见于笔记、话本,但来历很悠久。此剧当是取民间流传的故事,而关氏加以处理经营者。 窦娥故事的来源最为古远: (1)《汉书·于定国传》中东海孝妇的故事。因为冤杀了一个孝妇,东海郡枯旱三年。 (2)干宝《搜神记》记东海孝妇周青被冤杀,临刑车载十丈竹竿,上悬五旙,对众誓愿:青若有罪,血当顺下,青若无罪,血当逆流。 (3)《淮南子》:“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太平御览》卷十四转引)又,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 凡此,皆冤狱感动天地的故事。由于一个冤狱,天降灾变,使六月飞霜,使血飞上旗,使大旱三年,都出于民间传说。想来,关汉卿并非捏合此数事以创造此剧本的故事,乃是东海孝妇等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着,渐渐取得窦娥故事的形式,而关汉卿取之以为剧本的题材,而加以剪裁,写成此剧,并非他凭空结构的。 《窦娥冤》的故事有深厚、悠久的民间文学的基础。元人杂剧故事都有深厚的民间文学基础。 由周青而变为窦娥,神话式的故事到关汉卿的创造里成为现实主义的作品。《窦娥冤》以一个微小的人物被冤死而感天动地,具有深厚的人民性。 《窦娥冤》未说明它的时代,说窦天章上京赴考“远践洛阳尘”,设想时代在东汉。楚州山阳郡是宋代地名(江苏淮安县),时代不明。所写的社会情况是宋元社会。《窦娥冤》具体地描写了小市民的生活现实,真实地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窦娥冤》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宋元时代的社会,不是汉朝、魏晋时代。尽管窦天章赴考是去洛阳,而不去汴都或大都。像窦娥、蔡婆婆、赛卢医、桃杌太守、窦天章、张驴儿等这几个人物是宋元时代的人物。 蔡婆婆所放的高利贷,一年对本对利的。这是元代所通行的“斡脱钱”,又称“羊羔儿息”。高利贷的剥削使得贫者益贫,富者益富,是促使阶级尖锐对立的一个原因。这是迫害平民最厉害的东西。其次,加重人民灾难的是到处横行的贪官污吏。据《元史》载:“成宗大德时,七道奉使宣抚使罢赃官污吏万八千七十三人。顺宗时,苏天爵抚京畿,纠贪吏九百四十九人。”(见钱穆《国史大纲》下)又据史载,元大德七年,就有冤狱五千七百件之多。(《文学遗产》增刊一辑,李束丝《关汉卿底〈窦娥冤〉》)。元时差不多无官不贪,包括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官吏,贪污成为风气。大德在元代还称作是开明兴盛的时期,尚且如此,其他可知。剧本中虽然没有正面攻击高利贷,通过这样一个悲剧性的故事,自然可以看出高利贷剥削是一个罪恶因素。窦天章为了向蔡婆婆借债不能偿还,因此把女儿割舍了,送入死地;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几乎被勒死;财富和女色引起了不良之徒的觊觎,而最终断送了窦娥的性命。张驴儿父亲被错误地毒死,张驴儿以后被凌迟处死。这几个人的丧失生命直接间接都和这个高利贷制度有关。至于贪官污吏,在元代更为普遍。在本案里,虽然没有写到桃杌受张驴儿贿赂,可是作者刻画桃杌太守云:“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但来告状的,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寥寥几句话就知道,他不但是个糊涂官,而且是个贪官。糊涂———贪污———残酷,三位一体。在那个时代,贪官污吏普遍的存在,冤狱不知道有多少,所以窦娥和桃杌等都有其典型的意义。屈打成招是常事,窦娥被打得“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天那,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呼天抢地,见不到光明,眼面前只有一片黑暗。窦娥愤怒呼喊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些都是强烈的正面攻击贪官污吏的话。 通过窦娥这样一个善良可爱的女性所受到的种种不幸的遭遇,使我们认识那个社会的本质。毫无疑问,反抗的矛头是指向统治阶级的。这是《窦娥冤》的现实主义和它的人民性之所在,而且它的现实性和人民性比《西厢记》更高。因此,《窦娥冤》这个剧本一向为中国人民所爱好,直到现在京戏里还有《六月雪》这一个剧本。窦娥成为在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而有强烈反抗性的女性的一个典型人物。毫无疑问,《窦娥冤》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剧本,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剧本。剧的末尾,窦娥唱道:“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又窦天章白:“今日个将文卷重行改正,方显得王家法不使民冤。”这里似乎又有肯定统治阶级的话,我们不能如此看。这个剧本申诉出被压迫的人民的愿望,用坚强无比的斗争精神,促使统治者的反 省。在封建社会里有没有清官呢?当然是可能有的,但是少数。剧本借窦娥之口说过“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冤狱倒是普遍的,窦娥血债得以伸雪,靠冤死者鬼魂的控诉,足见人间许多冤案是不能得到昭雪的。所以窦娥得以伸冤,借助于天地的力量。由于她的控诉,感动了天神,显出威灵:楚州大旱三年,冥冥之中,正义得伸。固然人民受灾害,也影响了统治者的剥削,于是方始有廉访使的查案(东海孝妇的故事便是如此的)。冤狱得伸,这是偶然的。所以,《窦娥冤》剧本一无歌颂统治阶级的话,非常显然。作者的立场,自在人民这一边。 按照统治阶级的立场,像窦娥那样一个细小的市民算不得什么,冤枉杀死一个小民,有什么关系?古书上说“邹衍下狱,五月飞霜。”邹衍是一位谋臣,有了不起学问的人。《前汉书平话》说吕后杀了韩信,“其时,天皆地暗,日月无光”。这些都是冤枉所感召的。而窦娥哪能比邹衍、韩信?窦娥这样一个童养媳、寡妇、小市民的身份,竟能够感天动地。这种民间故事以及发挥民间故事的关汉卿的剧本都体现了人类平等、人民要求有人权保障的民主思想。(人命关天关地,不管是大人物或是小百姓。) 《窦娥冤》属于公案剧、社会剧,以冤狱为主题。它控诉冤枉,希望能使人心———天道———王法三者合一没有矛盾,主要以合乎人心为衡量的尺度,统一矛盾,求致封建社会的太平天下。用新观点,用阶级分析来看,这个剧本的主题应该是小市民对官僚统治的斗争。围绕这个主题,错综复杂地描写了其他各方面的真实社会风貌,有丰富的现实的内容,主要是暴露那个时代的黑暗面,人民的生活,普遍的都很苦。 剧中人物除窦娥外,其他都说不上是正面人物。赛卢医、张驴儿是反面人物。张驴儿更为无赖。桃杌太守是反面人物,糊涂官。蔡婆婆是高利贷者,但在此剧中并非纯为反面人物,其人似乎还善良,待窦娥不错,婆媳的感情,同于母女。可是她很软弱,不能反抗张驴儿父子,甚至不止一次地劝窦娥顺从张驴儿,乃是无见识的庸碌之辈,是一城市居民的形象。窦娥对她也有不少讽刺。对于窦天章,关汉卿并没把他作为反面人物写,而是作为正面人物的。这是因为关汉卿是读书人,也属于士这个阶层。知识分子求找出路,为统治阶级服务,结果是自己的女儿受屈而死,这是极惨的,所以寄予同情,可是,也并没有歌颂他。窦天章这个人物,与包公有别,包公是一个清官,体现人民的愿望,窦天章不然,他是个悲剧人物。他热衷功名富贵,用女儿抵债,等于卖掉,把自己唯一的骨肉抛弃了。第四折中窦娥的得昭雪,是由于窦娥的主动,窦天章完全被动,几度把案卷忽略过去,而鬼魂又把此卷弄上来。此景凄惨阴森。他读古书、讲礼教,非常迂腐,自己把女儿送死了,还在教训女儿鬼魂用三从四德一套大道理。关汉卿在剧里让他大讲其三从四德,怕也有讽刺意味。 窦娥是正面人物,她是代表贞孝兼备的封建道德的全美人物,也是封建制度、封建道德下的被压迫者、牺牲者。她是最受压迫的。在封建时代,女性受压迫是普遍的,而她呢,又是幼年丧母,离父,为童养媳;早婚,为寡妇。凡女性的种种不幸集于一身,后来又受强梁的蓄意欺侮与太守的酷刑。但是她的性格,从关汉卿剧中所塑造的,是聪明、勤劳、稳重、仁慈、勇敢、坚贞不屈,有女性的种种美德。她聪明,有见识。如识透张驴儿父子之为人,劝婆婆不应该留着他们,识透毒药出于张驴儿之手。到官对答清楚,分析事理明白。她富于感情,如对于父亲、对婆婆、对已亡的丈夫的感情,都充分表现出来。她坚贞不屈,不肯顺从张驴儿,遭毒打也不肯招。她有反抗性,如责问天道,立下誓愿;变鬼要求昭雪,报复仇人。有这样美德的窦娥而有那样的遭遇,所以怪不得要埋怨天地,认为天地也糊涂了盗跖颜渊,欺软怕硬,顺水推船的了!天地是不是如此呢?一般说来,是如此的,所以古今不平的事真多。而《窦娥冤》这个悲剧有普遍的人民性,这也是一个原因。 有人认为关汉卿在这个剧本里宣扬贞孝观念,不能算是进步的。在市民文艺里,进步的思想表现在好几个方面。反恶霸、反贪官污吏是一种人民立场;反礼教,表现自由婚姻的又是一种进步思想。《窦娥冤》不是爱情戏剧,不以婚姻为主题,并不妨碍它是一个优秀剧本。窦娥被塑造为贞孝性格,乃是一个典型性格,她是封建时代的完人(标准的优良品性,具备真实封建道德者),因而她的被迫害,更其能够获得观众、听众的同情心,达到戏剧的效果。这本戏是严肃的,是悲剧型的。关汉卿有《救风尘》、《切鲙旦》这样的喜剧,并不以贞为女性道德。《救风尘》中宋引章,既嫁周舍后,又改嫁安秀实。《切鲙旦》中女主角谭记儿是极聪明伶俐的,她原是寡妇,改嫁文人白士中。关汉卿剧中的女性人物,各有不同,不过在《窦娥冤》剧本中要求一个贞孝性格女性而已,并不宣扬贞节思想。即有,在剧本中是次要部分。 窦娥对丈夫有感情是自然的,对张驴儿憎厌也是自然的。 窦娥对蔡婆婆是好的,但说不上怎样孝顺,不失礼教而已。此与她出身有关,她是读书人的女儿。她不忍蔡婆婆挨打而屈招了,乃是对老年人的一片怜悯仁慈之心,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所驱使,并不是服从封建礼教中孝道的教条。她想虽一时招了,免去严刑拷打,未必即成定狱。此意在第四折中窦娥鬼魂补说于父亲前,谁知官吏们糊涂无心正法呢? 桃杌既没有受贿,为什么要毒打逼供呢?不认真、糊涂是一个原因。因为人命案件,必须要破案的,有人抵命的。所以,马马虎虎能定罪就好,出于屈打成招的一途,其事如《错斩崔宁》一样。法律重人命案,但不求细心勘案,则草菅人命。 血溅、飞雪、三年之旱,并非追求浪漫。在中世纪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有天神、鬼的存在。鬼报仇,同《碾玉观音》,而更为凄惨。此因市民力量还薄弱,未形成资产阶级,封建约束力大,所以市民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一般的是悲剧性的,只能在天道和鬼神的帮助之下,得到胜利。反封建势力而包含有封建思想,如天道、鬼神、命运思想、善恶报应思想等,这是当时的实际。鬼魂出现一场是浪漫主义手法,体现人民的愿望,整个剧本仍是悲剧。这种誓愿报应的思想,和希腊悲剧的有些母题是相仿的。 由于窦娥的强烈反抗,责问天道,使天应验其三个誓愿,这是神话式的处理,以及第四折鬼魂出现平反案卷的场面,都带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继续。第三、四折悲剧气氛非常浓厚,演出效果是很好的。亚里斯多德对于希腊人喜欢看悲剧的解释,认为有purification(净化)的效能,这里也可以应用。 到底“天从人愿”,天不主动,天的作为,是人心、人的意志感召的结果,人是主动的。因而,这个剧本还是积极的,并非迷信的、消极的。 结末表示愿金牌势剑把天下滥官污吏都杀尽,为天子分忧,为万民除害,是正旨,是儒家思想。此剧把天心、人意、王法统一起来,并未根本推翻封建制度,只是要去除封建社会中最为人民痛恶的一些痼疾。其进步意义在此,其局限性亦在此。 本剧结构严密,故事情节并无勉强巧合之处,逻辑因果,都合乎当时的社会现实。曲词是通俗的,没有华丽铺张的毛病。词曲到此,已经做到十分接近大众口语,其中最精采的是第三折。 《窦娥冤》有不朽的生命,一直活到今日的剧坛。惟从《窦娥冤》到《六月雪》,故事有改动,悲剧气氛冲淡了,不如关氏原作之佳。《窦娥冤》一剧到明代传奇中改为《金锁记》,今不存全本。情节不完全知道。据程砚秋最近所排《六月雪》戏,大概即据明代传奇古本的。情节与关剧不同,张驴儿为蔡家女佣工之子,张随窦娥之夫上京赴考,途中陷之,推入河中,蔡郎并未死,而张归即以不幸闻。此后又计谋蔡婆婆,欲毒死她;蔡婆不吃此汤,递与张母吃了,张母死去。张驴儿欲霸占窦娥,窦娥不从,遂鸣官,屈打成招,判死罪。因对天鸣冤设誓,六月飞雪,遂被放回,未斩。其后,海瑞来重审,把事弄明,张驴儿判死刑。窦娥之夫中举回来,团圆结局。此类改本,实无可取。把强烈的斗争性,全给冲淡了。 三、关汉卿的其他作品 关汉卿的作品,佳作甚多。但仍当以《窦娥冤》为代表作,非盲从王国维氏。 《蝴蝶梦》叙包拯勘一奇案。有一权豪名葛彪,打死人不偿命(反映元代社会之不平等,参考朱东润《衙内考》),撞死王叟,其子王大、王二、王三共同报仇,将葛彪打死,三人争欲偿命。其母特欲王三偿命。先是包公得一梦,梦见蜘蛛网中飞进一个蝴蝶,见一大蝴蝶来救将出去,又有蝴蝶飞来,打入网中,大蝴蝶又救将出去。又有小蝴蝶飞进,大蝴蝶三番两次只在花丛上飞,不救那小蝴蝶。包公梦中为救出之。醒后升堂,适遇此案。再细推询,方知王大、王二非其所生,王三乃是亲生之子。包公感其贤德,特将王三赦免,并知三人皆知书识礼,皆与荐举,封其母为贤德夫人。此剧有关伦理,中间颇有感人之处。如第三折探监一节,王大、王二、王三皆在牢中,其母将别,问有何话说,王大云:母亲,家中有一本《论语》,卖了替父亲买些纸烧;王二云:母亲,我有一本《孟子》,卖了替父亲做些经忏;王三哭云:我也没的分付你,你把你的头来我抱一抱。写出至情,使人泪下。剧本表彰了一个贤德的母亲与三个十分友爱有义气的兄弟。 《救风尘》一剧写歌妓宋引章从良,误嫁周舍,嫁后受其虐待,奄奄待毙。其妓友赵盼儿救之,伪与周善,使其与宋休离。骗出休书后,扬长而去。全剧均用俗语,精妙绝伦,实可推为第一佳作。写赵盼儿侠义之概,诚足为勾栏吐气也。非深入下层社会、人生经验丰富的不能作此。 《鲁斋郎》是一个锄恶霸的佳剧。写鲁斋郎有权有势,任意抢掠,任意霸占平民的妇女。写银匠李四夫妇与孔目张珪夫妇的受迫害,直到包公智斩鲁斋郎,方得夫妻团圆,报了仇恨。但李、张等并未怎样与鲁斋郎直接斗争,反抗性显得不强烈。包公斩鲁斋郎也是虚写,效果不如《窦娥冤》。 《谢天香》剧为柳耆卿故事。《玉镜台》剧为温峤故事,皆不详所本。均才子佳人戏,感情不厚,非关氏出色之作。《玉镜台》剧颇多艳词,为关剧他作所少见。 《单刀会》、《双赴梦》皆三国故事。《单刀会》之第三、四两折即今昆剧中《训子》《刀会》也,文字保存关氏原作不少。 《拜月亭》蒋世隆、王瑞兰事或云即金末元初兵乱之际之故事,是则关氏同时代之新闻也(不知或是南宋事否)。南戏《拜月亭记》本此。(参《国色天香》小说。) 《绯衣梦》中的女主角亦好,全剧乃重在情节,非个性突出的作品,形象不鲜明。 《救风尘》、《望江亭》情节结构都佳。赵盼儿、谭记儿亦女性中爽朗、乐观、侠义、智慧的人物,极可推崇。除她们以外,《蝴蝶梦》中之母亲、燕燕(《调风月》之主角,丫头身份),都为关氏所雕塑极成功之女性。各人性格不同,赵之侠义,谭之聪明、机智、勇敢,王母之贤惠,燕燕之聪慧多情,各为典型。 鲁斋郎、葛彪、杨衙内是恶霸、地主、官僚的形象。银匠李四夫妇、孔目张皀夫妇、王老头儿、宋引章等是被压迫者。 四、关汉卿剧作的特点 (1)描写的社会生活面广,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氏多写社会问题剧,他距离剧艺人自己创作剧本的时代近,不是一位高高在上、脱离生活的文人。 的时代近,不是一位高高在上、脱离生活的文人。(2)关氏剧作存于今者,女主角多于男主角,以社会下层女子为多,各有各的个性。当时演杂剧者多系歌妓,关氏为切合她们的身份,宣泄她们的情感而找求题材。他的风格是大方的,决不是小巧玲珑的。如坚贞不屈的窦娥,侠义心肠的赵盼儿,贤惠、自我牺牲的王母,聪明机智的谭记儿,聪明多情的燕燕等,都具有女英雄的气派。 (3)朴素、雄伟的词章,使用当时的口语十分成熟,不尚藻绘,曲多如说白,抒情而有力。《太和正音谱》评马致远“如朝阳鸣凤”,列为第一;评王实甫的词“如花间美人”,乃就其妍丽而言。而关汉卿之词则评之为“如琼筵醉客”,未见得当,又谓“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此则未能理解关氏词章的优点,因风格朴素白描,不为尚词章华丽者所欣赏。 关汉卿词章大方,不雕琢,无纤巧习气。人物吐露真实的感情,坦白直率,不须修饰词藻。如《窦娥冤》通本如此。《救风尘》、《蝴蝶梦》亦均如此。《救风尘》写风月中人物,非风花雪月作品。《救风尘》第一折,赵盼儿唱:“〔胜葫芦〕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的你哭啼啼。〔幺篇〕恁时节船到江心补漏迟,烦恼怨他谁?事要前思免后悔,我也劝你不得。有朝一日,准备着搭救你块望夫石。” 《拜月亭》亦佳。 《单刀会》是另方面的代表作。《单刀会》第三折〔尧民歌〕“我关某匹马单刀镇荆襄,长江,今经几战场,却正是后浪催前浪。”第四折〔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着单刀会似赛村社。”词章壮伟。〔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气魄雄伟。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