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孟子注
释义

孟子注

《孟子》注释本。东汉赵岐注。十四卷。约成书于东汉末年。
赵岐,初名嘉,字台卿,后改名,字邠卿。生年不详,卒于建安六年(201年)。京北长陵人(今陕西省咸阳东北)。活动于东汉末年,曾任议郎,司空掾,太常等职。为人廉直,疾恶若仇。曾因得罪中常侍唐玹而家人遭祸,赵岐避祸远遁,埋名隐姓,流落于江淮海岱,尝卖饼为生。后唐玹死灭,方因赦而出。
赵岐自言“少蒙义方,训涉典文”,避祸时期又有“雅道君子”相论大道。赵于困吝之中,“精神遐漂,靡所济集”,于是想“系志于翰墨,得以乱思遗老”。赵岐认为,六艺(即《诗》、《书》、《礼》、《易》、《春秋》)已有“先觉之士”辨说详尽,而儒家中只有《孟子》“闳远微妙,缊奥难见”,应该加以整理注疏。“于是乃述己所闻,证以经传,为之章句,具载本文,章别其指,分为上下,凡十四卷。”是为《孟子赵注》。
《孟子》从西汉时,就有人为它作注。据载,西汉时有程曾、刘熙、郑玄等人的《孟子注》,晋人綦毋邃也曾为《孟子》作过注。现均佚失。清人虽有人从古籍中辑集过这些注的部分佚文,但很难以见到其全貌。就现所存注本而言,赵岐的《孟子注》是最早的注本,因而具有特殊的地位。赵注首先对《孟子》的篇章进行了整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赵岐将十一篇分为内外两类,内篇七,外篇四。他认为“外书四篇《性善说》、《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记也。”因此,他仅注内七篇,而将外四篇屏弃不注。自此之后,外书四篇逐渐亡佚,今本《孟子》仅为七篇。另外,赵岐在注释过程中将《孟子》七篇每一篇分为上下,这样《孟子》就成为了七篇十四卷,遂为《孟子》定本,后世相沿因袭。赵岐注《孟子》,特点在于“笺释文句”,即注重于各章文句的串讲、笺释,与专注于字词训诂的注释明显不同。同时,赵岐也对各章中难解的字词和人物、典故等作了简明的注释。不仅如此,他还在每一章的末尾缀以“章指”,以数句骈体文概括每章的义理大旨,有助于后人在阅读时理解全章思想。赵岐还在全书之首著《孟子题辞》简要地叙述了孟子的生平、《孟子》的基本内容、特点以及著《孟子注》的过程。对于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其书及东汉人对其书其人的认识都有益处,是研究孟子不可多得的思想资料。
赵岐注尚有不完备之处。其对于一些有碍于理解的字词、人物、典故未能解释出来;在笺释文义、撰写章指时有曲解原意,强加己意之处。
赵注版本情况:赵岐注《孟子》,十四卷,有宋刻大字本。民国八年(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此本初次影印《四部丛刊》本,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次影印《四部丛刊》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该书馆又据宋大字本缩印《四部丛刊》本。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序永怀堂刻清同治八年(1896年)浙江书局校修印《十三经古注》本。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排印《四部备要》经部《十三经古注》本,同年该书局缩印《四部备要》经部《十三经古注》本。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