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章》
释义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章》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章》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⑩。寡助之至(11),亲戚畔之(1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14),战必胜矣。

【鉴赏】 《天时不如地利章》的中心论点既不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不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只是文章的两个分论点,其中心论点是“仁者无敌”,是“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提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的分论点,然后用两个层次分别论证。“三里之城”七句,论述“天时不如地利”; “城非不高也”六句,论述“地利不如人和”,从而得出 “人和”是第一重要的因素。其论证方法有例证法,以攻城为例; 有反证法,以“战而不胜”,“委而去之”,从反面入手; 有比较法,用 “天时”、“地利”、“人和”作层递式比较,用小城“攻之不胜”,高城“却委而去之”作对比。第二部分阐发引申,提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的分论点,“道” 即仁道,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人和”,才能“多助”,才能“天下顺”、“战必胜”,从而得出 “仁政无敌” 的结论。其论证方法有正、反对照法,以 “得道” 与 “失道”对比,“多助” 与 “寡助”对比,“天下顺” 与 “亲戚畔”对比,在正、反对照中,层层推衍,有很强的逻辑性。

全文前一段说理,后一段申发; 前一段为因,后一段为果。并且全文由一系列因果句群组成,前呼后应,顺理成章,一气呵成。语言简洁明快,句式错综多变,层递、并列、对偶、对比、排比、顶真等方式交替使用,并且骈散间行,奇偶相配,气势奔走流畅,读之上口,如行云流水,听之悦耳,如金声玉振。

“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而 “民本” 又是孟子 “仁政” 思想的核心,主张“唯民是视”、“唯民是听”、“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本文一再强调“人和”,强调“得道”,强调民心背向,这都是孟子的一贯主张。另外,孟子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主张以德服人,反对兼并战争,而本文却一再提到战争,提到攻城,这只是针对当时诸侯王的好战心理打的比方,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王好战,请以战喻”,而绝非鼓吹战争,所以文章的最后说“君子有不战”,因为得道之君子,常常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