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姜夔《永遇乐》
释义

姜夔《永遇乐》

姜夔《永遇乐》姜 夔

姜 夔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11)。问当时依依种柳(12),至今在否。

湖山平远图(局部) 【明】颜宗 广东省博物馆藏

注释 ①稼轩北固楼词:指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②鬲:同“隔”。迷楼:扬州的一座楼,在镇江北固山对面,隔一条江,为隋炀帝游幸江都时所建。《古今诗话》记载隋炀帝临幸时曾曰:“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③很石: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的一块伏羊状石头,人称很石。《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四引《蔡宽夫诗话》云:“润州甘露寺,有块石,状如伏羊,形制略具,号很石。相传孙权尝据其上,与先主(刘备)论曹公。壁间旧有罗隐诗板云:‘紫髯桑盖两沉吟,很石空存事莫寻。’”④汐:夜潮曰汐,此泛指海潮。⑤北门:《旧唐书《裴度传》:“(唐开成二年)文宗遣吏部郎中卢弘往东都宣旨曰:‘卿虽多病,年未甚老,为朕卧镇北门可也。’”北门,指镇守北方边廷的门户。⑥“尊中酒”句:用桓温的典故,《晋书《郄超传》载桓温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⑦尽绣熊虎:将猛将比作熊虎,尽绣熊虎,象征军士勇猛过人。⑧三顾: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曾三顾茅庐。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⑨征西路:东晋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在京口一带率领军队北征苻秦。⑩神京耆老:指北宋都城汴京的父老。六十日耆。(11)长淮金鼓:长淮指淮水,南宋时中原地区成为金军占领区,淮水变成北方的前沿阵地。长淮金鼓指北征的出军号令。(12)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自江陵北行,经少时所种柳处,皆十围,慨然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南北朝庾信《枯树赋》:“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鉴赏 一位优秀的词人,作品风格必然是丰富多样的。在姜夔的词中,不但有温婉秀雅、儿女情长的妙品,亦有铿锵激越、掷地有声的佳作。这首《永遇乐》可谓姜夔词中的别调,它一改姜词温柔婉约的气质,而注入了刚健雄浑的豪情。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抗金名将辛弃疾由浙东安抚使被派知镇江府,当年秋,他登上北固山,赋出了“气吞万里如虎”的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这首词系为次和稼轩此篇原韵而作。辛词借登临怀古抒发为国献身的英雄主义情怀,词中典故牵连,大气磅礴;姜词则仿照辛词的风格,表达了对英雄的赞扬和对北伐事业的关心。因为是次韵,所以姜夔这首词在结构和内容上与辛词多有绾合之处,但它又自出机杼,表现出与辛词迥异的特征。

开篇即借历史陈迹抒发英雄人物已随风逝去的感慨。“迷楼”对“很石”,“云鬲”对“苔封”,对仗十分工稳。历史的河流冲刷尽了一切丰功伟绩,只留下些许残迹供后人凭吊,词人登上北固楼,看到迷雾重重,苔痕斑斑,想到那些建立了伟大功勋的人再也见不到了,不由心生感慨。开篇三句起得苍凉沉郁,与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有异曲同工之妙。接着词人仍然围绕北固楼,写它周围的景色。无论是秋烟中的铁骑,还是寒汐中的船只,都给人空漠的感觉,它们自来自去,历千年而不变,辛弃疾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的亦是同样的感慨。

上阕充满了对辛弃疾的钦佩之情。辛弃疾南归后二十几年一直致力于抗金复国的大业,然而却一直遭到投降派的排斥,四十二岁就被罢职闲居上饶,此次再被启用,已是六十四岁的老人,虽然遇到了报效国家的大好机会,但仍然困难重重。所以提到他的复出,不得不提一提他的隐居生活。“苍厓绿嶂”形容上饶的景致清新怡人,辛弃疾在此隐居,已经醉心于这里的山水,然而他却为了家国大业抛弃了个人的闲情逸致,“苦”字充分表达了辛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下笔曲折拗峭。词人对抗金大业的前景还是充满信心的,所以他以欣悦的口吻描写了辛帅旗下尽是豪杰良将的局面。“尊中酒差可饮”化用桓温“京口酒可饮,兵可用”之意,充满豪侠气概。

下阕紧承上阕,仍然是颂扬辛弃疾的雄才大略。词人将他比作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但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而且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年孔明来江东舌战群儒,“数言”之间使孙刘联合,于赤壁大破曹军,答谢了刘备的“三顾”之恩。在这里则突出了辛弃疾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楼外冥冥”三句,又暗含了将辛弃疾比作桓温之意。桓温曾做过晋的征西大将军,他率兵讨伐苻秦,经过京口,把这里当作他北伐的战略要地。如今辛弃疾要商讨抗金大计,定不能忽视了这个重要的地方,所以描写楼外的风景便具有了现实的意义。接着词人写了中原父老对北伐的态度,“南望长淮金鼓”表明他们对于南宋派兵收复中原失地充满了渴望,北伐抗金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正义之战,这就使人们对最后的胜利充满了信心。末两句以桓温北伐看到昔年种植的柳树都已长大而陡生感慨的典故收束全篇,寄托了辛弃疾渴望挥师北进的急切心理,这不仅仅是辛氏一个人的热望,也是词人和南北父老共同期盼之事。此以虚拟之笔写出,更具深厚意味。(常迎春)

链接 南宋词坛“复雅”风潮的理论总结——“雅正”之说。南宋初年王灼在其《碧鸡漫志》卷一首倡这种作词风格:“中正则雅。”宋末张炎则对“雅正”的标准进行了具体论述,其《词源》卷下《杂论》云:“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物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耆卿(柳永)、伯可(康与之)不必论,虽美成(周邦彦)亦有所不免。”又云:“辛稼轩(弃疾)、刘改之(过)作豪气词,非雅词也,于文章馀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张炎论词,主张和平雅正,尤其推崇以姜夔为代表的“清空”而古雅的词风,因而他既批评周邦彦等人的“软媚”和“为情所役”,以致“意趣不高远”的倾向,要求不忘“志之所之”;同时又反对辛弃疾一派言志抒怀“过度”,“使事或失之伉”“叫嚣使气”之偏。力图使词体文学不离本位,守住“缘情”的正宗,不至于与诗文合流,既“摒去浮艳,乐而不淫”,又力避“豪气”,使词风不致纵放逾规,以达到姜夔那样的“不唯清空,又且骚雅”的理想。由此可见,张炎的“雅正”说,涉及词的思想内容、声韵格律及艺术风格等诸多方面,是作为一整套艺术规范提出来的。这一作词规范,既立足于词“别是一家”的“本色”论,又吸取了儒家“温柔敦厚”“合度中节”等诗教原则。“雅正”说实际上是对流贯南宋一代词坛“复雅”风潮的理论总结,对于后代词的创作,尤其是对清代浙西词派有重大的影响。但它独尊一体一派,排斥别体别派,且过度重视写作技巧和音律声韵,忽视词的社会意义,其偏颇和局限也十分明显。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