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姚鼐《山行》 |
释义 | 姚鼐《山行》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山,在我国古代诗人笔下简直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艺术宝库。山上的巉岩秀石、奇花异草、珍禽百兽、果木藤萝及其四季之变,晴雨之姿,乃至山间的清风白云、日光月色、小桥流水、人迹萍踪都成了历代诗人歌咏的对象。或高亢、或低沉、或喜悦、或哀怨,不一而足。姚鼐此诗写山行春色,充满着春天的活力,洋溢着勃勃生机。 前两句中“布谷”、“春锄”都是鸟名。布谷又名鸤鸠、郭公鸟,似杜鹃而体较大。身灰黑、腹白。立春后多见于田野间。其叫声如呼“阿哥阿婆,割麦插禾。”杜甫《洗兵马》诗云:“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与首句意同。“春锄”,《尔雅》注为“白鹭也。”也于立春后多见。皮日休有诗:“数点春锄烟雨斜”(《夏首病愈招鲁望》)。前二句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布谷飞飞,春锄扑扑写出了山野中一片盎然春意。 后两句写诗人穿过层层石树,在山间小路上蜿蜒前行,不时有远处近处山田的放水声送入耳中,简直如闻鸣弦,叫人神怡气爽。“千层石树”靠一“通”字穿透;“一带山田”凭“水声”引入,绝妙。初读至“千层石树”会觉其浓密欲塞,有了一个“通”字,塞而复畅。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而且石树掩映着山路,意境深幽,很有美感。诗人既然行在千层石树之中,那么“一带山田”本非目力所及。但作者奇思妙想,让这些山田都在放水,靠水声将山田引进诗意,境界豁然开阔起来。而且有了放水声,那么脸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农人形象自然也在诗中了。至此,一幅绝妙的山野春色图也豁然亮在读者面前。 姚鼐一生信奉儒家入世思想,辞官后仍非常关心国事,论诗作文强调要关乎“家国”“世道”之治理,体现“兴、观、群、怨”之宗旨。认为只有“勤思国事,愍念民瘼”(《陈东浦方伯七十寿序》)才能写出好诗。所以他走在山间,触目所见,即兴所思,不可能是王籍笔下“鸟鸣山更幽”那种空灵孤寂的诗境;也不可能是杜牧笔下“白云深处有人家”那种云雾茫茫的仙境;而只能是一种生机勃勃、实实在在的人境。 在艺术上,此诗平易而不俗,研练而无痕,对春天的审美喜悦,表现得洒脱自然,体现了“国朝第一家”(曾国藩《复吴南屏》)诗人的才气和功力。另外,姚鼐诗文多有受其伯父姚范影响处,现录姚范同题诗一首于下,以资参照玩味。《山行》:“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