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仪:

①准则;法度。《管子·禁藏》:“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②效法。《诗经·大雅·文王》:“仪刑文王。”(刑:取法。)③礼节;仪式。《晋书·谢安传》:“诏府中备凶仪。”(凶:指丧事。)④人的外表风度。《史记·儒林传序》:“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⑤礼物。《野叟曝言》第九十二回:“些微土仪,若不肯受,便是嫌轻了!”⑥匹配。宋玉《高唐赋》:“殊无物类之可仪比。”⑦仪器。《后汉书·张衡传》:“复造候风地动仪。”⑧通“宜”。适宜;合适。《汉书·地理志第八下》:“伯益能仪百物以佐舜。”⑨通“宜”。应该。《诗经· 大雅·烝民》:“我仪图之。”(图:谋求。)⑩向;倾向。《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仪表]1.人的外表风度。《宋史·杨承信传》:“承信身长八尺,美仪表。”2. 表率。《史记·太史公自序》:“(儒者)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人主:君主。)

春:

①春天,春季。《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②年;岁。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③生机;生命。欧阳修《奉使道中寄垣师》:“塞垣春枯积雪溜,沙砾威怒黄云愁。”(塞垣:指长城。溜:流水。)④指年轻女子的形态。崔珏(jué)《有赠》:“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春水:指女子的眼睛。)⑤春色;喜色。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谚云:‘蓬开先百草,戴了春不老。’”⑥春情;情欲。《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⑦指酒。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煦:

①温暖。《太玄·释》:“阳气和震圜煦。“②惠爱;养育。斐度《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煦物如春,化人如神。”③日初出。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yuàn)丹阳》:“旌戟俨成行,鸡人传发煦。”(掾:辅佐,此指为副官贰吏。丹阳:县名,在江苏西南部。鸡人:古报晓之官。)

妇:

①妇人;妇女;特指已婚女子。《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质:人质。)欧阳修《泷冈阡表》:“自吾为嫁妇,不及事吾姑。”②泛指妇女。《潜夫论·浮侈》:“一妇桑,百人衣之。”(桑:种桑养蚕。衣:穿衣。)③特指妻子。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妇。”④儿媳。《吕氏春秋·遇合》:“姑妐知之,曰:‘为我妇而有外心,不可畜。’”

节:

①竹节。《史记·龟策列传》:“竹,外有理节,中直空虚。”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泛指木节或骨节。《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②季节;节气。《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淮南子·天文》:“十五日为一节。”《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③节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④礼节。《周易·家人》:“象曰:妇人嘻嘻,失家节也。”《论语·微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⑤准则;法度。《礼记·曲礼上》:“礼不踰节。”⑥节操;气节。诸葛亮《出师表》:“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人物志·七缪》:“达有劳谦之称,穷有著明之节。”⑦节制。《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富民之要,在于节俭。”《汉书·晁错传》:“人情莫不欲逸,三王节其力而不尽也。”《管子·心术下》:“节怒莫若乐,节乐莫若礼。”杜甫《往在》:“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⑧符节。《左传·文公八年》:“司马握节以死。”《淮南子·道应》:“田鸠持节使秦。”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云中:郡名。)⑨一种用竹编成的打击乐器,用来调节乐曲的节拍。《列子·汤问》:“抚节悲歌。”(抚:击。)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也指节奏、节拍。屈原《九歌·东君》:“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蔡琰《胡笳十八拍》:“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⑩高峻的样子《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11)量词。段。《淮南子·说林》:“一节见而百节知也。”

清:

①水纯净透明,与“浊”相对。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②洁净。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③使洁净;使干净。陆云《盛德赋》:“泛时雨以清天,洒狂尘以肃地。”④清晰;清楚。张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⑤声音清亮;清脆。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声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扬。)⑥清爽;清凉;寒凉。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另一。)⑦冷清;凄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寂静;清静。《庄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大风曲: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作《大风歌》。加:施。)⑩公正;廉洁;清白;清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是以:因此。)(11)单纯;素雅。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12)肃清;使干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13)用完;用尽。《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荆:楚国的别称。)(14)中国封建朝代名称,公元1616~1911年。(15)厕所。后作“圊”。《风俗通·怪神》:“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16)古代哲学用语。指冲和之气。《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礼,养之以清。”

道:

(一)①道路。《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②水流通行的途径。《左传·昭公十三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水道不可,吴子辞,乃还。”(会:约会。良:地名。)③取道。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④方法;途径。《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⑤技艺。《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⑥宇宙万物的本原。《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⑦规律;道理。《荀子·天论》:“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循:遵照。贰:不专一。)⑧政治主张或思想学说。《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哉。”⑨好的政治局面。《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⑩道德;道义。徐阶《送司封仲芳杨子赴留都》:“古道日沦替,群谀纷追随。”(沦:沦亡。替:衰落。谀:阿谀,奉承。)(11)道家。上古思想流派之一。(12)指道术。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子若学道,即有仙分。”(13)行政区划名。1.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增至十五道。2. 清代和民国初年曾在省以下设若干分守道。(14)说;讲述。《盐铁论·遵道》:“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15)量词。用于命令、题目等。《新唐书·选举志》:“进士试诗、赋及时务策五道。”(二)dǎo ①同“導”。1.疏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决:河流决口。克:能。)2. 引导。《汉书·张骞传》:“唯王使人道送我。”②治理。《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政:政令。齐:整顿。免:免于犯罪。)③介词。从;由。《汉书·淮南王安传》:“诸使者道长安来,为妄妖言。”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风夷:

东方少数民族之一。见“于夷”。

夷:

①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族的泛称。《尚书·禹贡》:“大陆既作,岛夷皮服。”(作:耕作。皮服:以兽皮为衣。)②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族的通称。《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③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魏源《海国图志叙》:“夷烟流毒。”④平;平坦。《老子》:“大道甚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⑤使平坦。曹操《分租与诸将掾属令》:“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爱:吝惜。遗:留。)⑥平定。柳宗元《献平淮夷雅表》:“平夏州,夷剑南,取江东,定河北。”⑦灭族。《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将军马茂等图逆,夷三族。”⑧平辈。《史记·留侯世家》:“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故:原先的。等:同等。)⑨铲平;消除。《史记·秦始皇本纪》:“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⑩创伤。《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反命军吏察夷伤。”此义后写作“痍”。(11)平和;喜悦。《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夷然]泰然镇定的样子。《晋书·谢安传》:“安夷然无惧色。”[夷犹]迟疑不行。《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

旷:

①明朗;光明。《易林·明夷之恒》:“旷然大通,复更生活。”②空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袁枚《祭妹文》:“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陶潜《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特指宽阔之处。张说《岳州山城》:“东旷迎朝邑,西楼引夕阴。”③开朗;旷达。《后汉书· 窦融传》:“旷若发矇。”(发矇:使瞎子睁开眼。)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偕:一并。)④间隔。孟浩然《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⑤荒废。《吕氏春秋·无义》:“以义动,则无圹事矣。”《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川陕长吏、监押、巡检有旷弛者代之。”(长吏:县吏中的位尊者。)又耽搁。昭梿《啸亭杂录·佟襄毅伯》:“自公故后,日渐废弛,至有侍卫旷班,累日不至。”⑥空缺。黄宗羲《原君》:“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⑦无配偶的成年男女。《三国志· 魏书·杜畿传附杜恕》:“今者,外有伺隙之寇,内有贫旷之民。”⑧久远;遥远。《后汉书·朱雋传》:“皆旷年历载,乃能克敌。”薛福成《合肥苏氏族谱·序》:“攀追先民于旷远之世,于实无征,于义无取。”


诗文 姆仪春煦,妇节冰清,道风夷旷。
释义

姆仪春煦,妇节冰清,道风夷旷。

“姆仪春煦,妇节冰清,道风夷旷。”诗句出处:《瑞鹤仙》;是宋朝诗人赵善括的作品。

月华凝露掌。正极目鸾霄,望风鲸壤。深宫注遐想。听点点花漏,盈盈仙仗。笙箫迎响。降琼轮、玄云步障。洞□扉、笑别蓬瀛,下应太平无象。俱仰。姆仪春煦,妇节冰清,道风夷旷。三迁教养。金阙里,玉音赏。况传家清白,满堂朱紫,相对兰荪竞长。待齐秦、汤沐疏封,赐灵寿杖。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