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增动
释义

增动

增动,是炼字中的一种类型。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从而使字或词获得简炼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手法,叫做炼字。炼字是属于修辞范畴的,但把它作为一种辞格,内容却太宽泛了,人们的习惯理解是把一切实词的锤炼、推敲都包括在炼字之中,这样很容易和别的辞格相混。为了界说得科学而严密,有人将具有增动作用的炼字分离出来,独立门户,成为一种新的辞格,称之为“增动”。增动是有意增强动力,使选用的字、词表现出动者益动的情貌,并给人以立体感的修辞方式。
增动是一种艺术化的修辞手段。它的主要特点是给字词增加动感以获取形象化的表达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词都能给人以增加动感的,必须加以选择、推敲、锤炼。首先,被选用的词本身就应具有动感,或者具有潜在的动感。一般地说,动词或转类作动词的其他词类,能够被增动。其次,是对被选用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可以调动与此相关的修辞手法,根据语境和情境的需要,最后确定选用的字词。表面看来,增动似乎只是对个别字词的加工,实质上,这些“局部”的加工牵动着全句,甚至全篇,能够收到惊人的艺术表达效果。增动修辞手法,用以描写人物或事物,可以使形象栩栩如生;用以营造意境,能给读者以深远、优美的艺术享受。
增动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大多运用于文艺作品中,诗歌、小说、散文中尤为多见。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曾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恰当地选用动词,不仅可以把各种动作行为的细微差别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用来表现人们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生动地刻画各种艺术形象,极为传神地描绘人、事、物、景,使人物个性与事物特征,真实地、典型地显现出来。动词锤炼得好,语言就会产生立体感,诗文随之意境全出。平淡的字词,一经作者点化锤炼,就能寓繁于简,寓静于动,拙中藏奇,淡中藏美,收到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
炼字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修辞过程;“增动”也不例外。在选用和锤炼动词时,一定要准确、简洁、恰当。一般地说,属于“文眼”、“诗眼”的字词要用得响亮,音节优美,读来上口,听来悦耳。用字避免重复,力求字面更新,语言活泼,情趣盎然,尽量扩大字的容量,使它表达出最多、最深、最广泛的内容。
增动是为了适应情境、题旨、创造意境、增加情趣的需要,因此炼字不是文字游戏,不能违背题旨,脱离情境去搜求艳丽、奇特、冷僻、深奥的字眼。它的妙处在于把极普通的字放到特定的语境中,便能动人传神、大放光彩,且无雕琢痕迹,这才是真功夫;这种真功夫,千锤百炼,才能获得。
1.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若何?”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按其鬓,压其。 而以椎挖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庄子·外物》)
评析 这段文字是嘲笑和讽刺儒家“礼法”的。儒家“礼法”不许人盗墓掘坟,但文中的两个儒生竟然口诵诗书,手掘坟墓,滑稽、可耻之极! 例句中一连用了“按”、“压”、“挖”、“别”四个动词,生动而准确,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儒配合默契、掏出尸体口中宝珠的紧张、忙碌的动态与情状,展示了作案的全部过程。语言辛辣警奇,简练明快,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锤词炼字的增动技巧。
2.站在那里的是一位女士。她好像突然从椅子上刚站起来的样子,匆忙地把一只手撑在桌上,半弯着腰肢,虽然带点仓皇,却完全是一种很美观的天然的风致。她穿的是一件在北京才时兴的旗袍,剪裁得特别仄小,差不多是裱在身上,露出了全部的线条。(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评析 按照惯例,如果衣服窄小,只写“贴在身上”,而作者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只用了一个“裱”字,便形象而夸张地渲染了衣服窄小的程度和情状,简直不像穿在身上,倒像裱糊上去似的。这个动词的使用,不但具有动态感,而且激发了读者的形象思维,使人们由此产生许多联想,从而大大增强了语言表情达意的艺术效果。
3.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功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鲁迅《范爱农》)
评析 一个“摆”字,极有分量,含义深广。它形象地描述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生活拮据、命途多舛、报国无门的处境。为了养家糊口,只得委曲求全,任人摆布,以至摆到饭碗旁边! 作者自解自嘲的情状,溢于言表。“摆”字的使用,似乎信手拈来,不加雕琢,但却蕴含深沉,耐人寻味,一字千金,体现了作者锤词炼字的功底,也充分显示了增动修辞的语言表现力。
4.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四周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杨朔《荔枝蜜》)
评析 “抱”字极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潭春水四面环山的地理位置,像一个恬静的婴儿静静地躺在母亲大山的怀抱,给语言增添了动人的诗意。一个“抱”字,又把自然界的湖光山色人格化了,赋予山水以人性、人情,从而使美不胜收的绿水青山更添了几分人情美,益发惹人怜爱。
5.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有笑,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鲁迅《社戏》)
评析 这是鲁迅先生对童年撑船看社戏情景的追述。作者连用一系列精当、鲜明、准确、传神的动词,使当年看社戏的情景历历在目。“拔”、“点”、“磕”、“架”、“飞”五个字,简洁凝练地描述了一群冲出“樊笼”的小少年,抽篙、击水、磕船、摇橹、疾飞的整个驶船过程,人物动作与情貌栩栩如生。先生的童心、童情洋溢纸上。精心锤炼的五个动词,细腻地刻画了少年人内心欢快、喜悦、自由的情感,是写景述情的画龙点睛之笔。
6.然而猛可地电光一闪,照得屋角都雪亮。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 轰隆隆,轰隆,他胜利地叫着。胡一胡一挡在幔外边整整两天的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 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霍! 霍! 霍! 巨人的刀光在长空飞舞。轰隆隆,轰隆隆,再急些,再响些罢!
让大雷雨冲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茅盾《雷雨前》)


评析 一个“扯”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它将拟人、夸张、增动手法熔于一炉,恣意渲染了电光无比巨大的威力,惊人魂魄,撼人心脾。作者描写风,不用“吹”、“刮”等动词,一个“扑”字,足以显示风力之大,风势之猛,以及人们猝不及防的状态。作者又用了“噤”、“逃”、“躲”三个动词,将拟人与增动相结合,把蝉、苍蝇、蚊子仓慌逃窜、失魂落魄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例句一系列动词的锤炼,把雷雨前的景物写得有声有色,不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势力的诅咒、对光明与自由的渴望之情,而且充分表现了增动修辞手法的艺术魅力。
7.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评析 “白雨”一词新奇而贴切,“跳珠”一词更加绝妙。一个“跳”字,生动地描写了雷雨哗哗落入湖面的动态。它抓住西湖雷雨独特的景色,渲染了雨点大而猛烈。密集的雨脚落到湖面,激起无数小水柱,如万串珍珠乱蹦乱跳,水花迸溅,颇为壮观,令人荡气回肠。“跳”字俗中藏雅,平中藏奇,开辟了一个新颖奇特的艺术境界。
8.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周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去无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周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钧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沿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郁达夫《钓台的春昼》)
评析 “包得格外的紧”,一个“包”字,形象准确地描绘了山峻、路险、水窄、一线天的险境,引发了人们的形象思维,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不但具有立体感,而且超凡脱俗,耐人寻味。“沿浸着太古的静”,“沿浸”一词,新颖、奇特,寓动于静。它将整个山峡的容貌全部溶解、沉浸在一个“静”字当中,营造出一个古朴、深远、幽渺的意境,开辟了一种崭新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9.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欧阳修《秋声赋》)
评析 秋天,是历代文人咏叹的主题,然而出类拔萃着,首推《秋声赋》,因它用词奇巧,描写传神,将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秋意写得鲜明、形象、一目了然。写秋气,只用一个“砭”字,使人联想到秋风袭来,如石针刺骨,肌体寒彻;一个“拂”字,描绘了秋风掠过花草,万花枯萎凋谢的情状;一个“遭”字,刻画了秋风过处,万木凋零,枯枝残叶纷纷落下的景象。三个动词,将秋景、秋气、秋情、秋意写得生动、细腻。一个寂寥、萧条、肃杀的秋意图跃然纸上,维妙维肖,使人如历其境。
10.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评析 “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字不但准确、生动地描写了白云缭绕、山间雾气弥漫的动态,而且衬托了山势的高峻巍峨。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先让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再透过团团迷雾,隐隐现出几户人家,造成云外有山、山上有人,一步一重天的深远意境,拓展了读者的视野,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而白云、人家交织成一幅朦胧、飘逸、淡雅的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
1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评析 诗人描写自己衰老形貌时,不写“鬓已白”或“衰”,而是独辟径蹊,将一个“秋”字转类增动,再现了人之将老,鬓发日渐斑白、稀疏、脱落的变化过程,犹如秋后之万木,遭霜即枯萎、凋零。可见,锤炼好一个字,表达便细腻而传神,并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11.“同志,请坐!”
随着一声亲热的呼唤,走过来一位老师傅,六十开外年纪,敦实个儿,大脸盘,厚嘴唇,两只眼里盛满了好意的微笑。呵,好面善的脸庞!

(谢树《小酒店》)


评析 一个“盛”字和盘托出主人公淳朴、热情的性格。读者透过心灵之窗——眼睛,窥视到老师傅善良、敦厚、宽宏美好的内心世界。一字之妙,增强了主人公艺术形象的亲切感、真实感和立体感,强化了读者对“微笑”的直观印象,从而扩大了语言表情达意的深度和广度。“盛满”的妙用,可算是增动修辞艺术的神来之笔。
12.“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带出幌子来。就是舅舅看不见了,别人看见了,又当作奇怪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大家又该不得净心了。”(《红楼梦》第十九回)
评析 表面看来是规劝,骨子里却是支持。只要舅舅看不见,怎么做都行。被封建统治者及其维护者视为“乖僻言行”的“爱红”已成为贾宝玉“不长进”的证明,而林黛玉却独具慧眼,理解所谓“爱红”的毛病,这在宝玉身上具有象征意义——意味着他对被压迫少女的深切同情和热爱。例句中的“吹”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流言”传播的过程与方式,而且带有浓烈的贬责色彩,刻画出黛玉这个“红颜知己”叛逆性格的动人形象。
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姚鼐《登泰山记》)
评析 “负”,背着。它将拟人与增动手法相结合,使白雪覆盖的苍山显动显情,栩栩如生。“烛”字名词转类为动词,不但展示了雪光明亮、耀眼、夺目的色彩,而且描绘出雪光在太阳的照耀下,光芒照亮南天的奇景及动态,使雪景更显得多彩多姿,动人心弦。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一个“居”字,又将拟人与增动修辞熔于一炉,勾勒出山中常年云雾缭绕,如玉带缠腰一般飘逸、秀丽,蔚为壮观,令人心旷神怡,充分显示了增动修辞的惊人魅力。
14.看看日头红了,落在西山上,夜暗得像灰色的轻纱,从天上抛下来。他一个人,连饭也没吃,走到小严村,去找严老祥。(梁斌《红旗谱》)
评析 例句中的“抛”字形象地揭示了夜幕降临的快速,描写了刹那间夜色笼罩大地的动态,强化了主人公对时间的紧迫感。用时间无情,反衬出朱老巩内心茫然、迷惘、徘徊不定的复杂心境。一字之妙,万种思绪,皆在其中。
15.自从那天起,莲在我的心田,抽出一枝静的意象,净的意象。……如果我是作曲家,我必然以莲为主题,写一首交响诗,题名《莲池的黄昏》。我将以甜甜的木箫奏出莲的清芬,以细碎的钢琴敲出点水的蜻蜒,以低沉的巴宋鼓叶底群蛙的白腹。最后,釜形大铜鼓上隐隐滚过“芙蓉塘外有轻雷”的意境,小提琴的弦上抖落凄清的、湿漓漓的,水鬼们的啾啾。(余光中《莲恋莲》)
评析 一汪荷塘,拨动了作者的灵感。以莲为主题的《莲池的黄昏》交响诗,在作者笔下,竟然演奏得如此神奇、美妙。视觉和听觉互通,“莲的清芬”、“蜻蜒点水”、“群蛙”、“轻雷”、“水鬼”都已化为动人的音乐形象。作者精心锤炼的动词,赋予这些形象以动人的生命力,从而把读者带进“乐”的天地,“诗”的境界,同作者一块品味由“莲”在心田抽出的“幽静”、“洁净”的意象。
16.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暮色正向郭县东站旁边同铁路垂直相对的小街合拢哩。在两分钟里头,列车把一些下车的旅客,倒在被雨淋着的小站上,就只管自己顶着雨毫不迟疑地向西冲去了。(柳青《创业史》)
评析 不是旅客走下列车,而是被列车“倒在被雨淋着的小站上”。“倒”字极其形象概括地描绘了下车旅客蜂拥而出,争先恐后、狼狈不堪的状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主人公(梁生宝)为集体创业四处奔走所受的艰难磨炼。俗中藏雅的“倒”字,表现了作者锤词炼字的高度技巧,收到了良好的增动效果。
17.碉堡各用大石块堆成,位置在山顶头,随了山岭脉络蜿蜒各处走去。(沈从文《我所生长的地方》)
评析 一个“走”字,看似通俗,却是精心选择而用之。碉堡本是静物,与“走”联用,即成活物。这种化静为动的炼字法,使整个画面为之活跃起来。
18.钱文贵又把眼眯成了一条细缝,眼光便在细缝里飞到左边又飞到右边。每当他要装成泰然,应付有方的时候,就总有这末一副表情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评析 “飞”一般指长翅膀禽鸟的动作,而例句打破常规,让钱文贵的眼光在眼皮缝里“飞到左边又飞到右边”。两个“飞”字妙不可言,既刻画了主人公眼光飘忽不定、心猿意马的情态,又从更深的层次挖掘了他狡黠、诡谲、善变的性格和阴暗的内心世界,无愧为刻画人物艺术形象的画龙点睛之妙笔。
19.大理好。
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里,东西宽十余里,就放在它前面。苍山,这扇彩色锦屏,高达八里,宽百余里,就竖在它背后。

(曹靖华《洱海一支春》)


评析 “放”、“竖”两个动词,信手拈来,不加雕琢,细细咀嚼,却耐人寻味。洱海和苍山原是大自然的固有景物,两个动词的使用,使自然朴素的湖光山色具有人工刻意雕饰的静态美。
20.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评析 八岁的宏儿,听说伯父远道归来,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迫不急待地“飞”了出来。“飞”字将宏儿的天真之情、欢快之状,描摹得神情毕现,跃然纸上。如此锤词炼字,无愧巨匠手笔。
21.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巴金《海行杂记·海上日出》)
评析 “负着”一词,将比喻与增动手法相溶合,形象地描绘了日出前,太阳喷薄欲出时的努力状态,将可会意不可言传的景象写得栩栩如生。“跳”字于静中脱颖而出,一字惊人,它将太阳刹那间冲破云霞、跃出海面,染红云彩海水的奇观和盘托出。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打破了时间的束缚,将“日出”的图画变成了艺术的永恒。
22.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穷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抚媚你,群鸟时来为你歌唱;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郭沫若《银杏》)


评析 在作者笔下,银杏的碧叶不是变成金黄,而是“翻成金黄”。“翻”字的妙用,准确、形象地描绘了碧叶由绿而黄的瞬间变化,隐喻着黄叶是蝴蝶的精灵,在秋风中翩翩起舞,从而唤起读者美妙、丰富的联想,创造了一种和煦、奇特的艺术氛围。可见,一字之妙,言简意赅,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充分显示了作者运用语言艺术的技巧和增动修辞的艺术感染力。
23.山头上滚过一阵雷声,远处扯着闪电,闯王停一停,借着地上的熊熊火光,向将领们脸上望了一圈。他看见有的人在轻轻点头,有的人神色开朗起来。乌龙驹兴奋地踏着蹄子,扬起尾巴,似乎想昂头嘶鸣。闯王轻轻地将缰绳一扯,使它安静,然后继续说……(姚雪垠《李自成》)
评析 “雷声”是听觉感官接受的信号,而作者别出心裁,写道“滚过一阵雷声”,“滚”字巧妙地把听觉印象转化为视觉印象,把有声无形的雷声写得形声具备。一字之妙,意境皆出。后文中的“扯”字,写出了闪电瞬间划破苍穹的力度,读来扣人心弦。两个动词的使用,创造了一个电闪雷鸣、排山倒海的艺术境界,不但读来动人魂魄,也为塑造人物英雄形象烘托渲染了气氛。
24.小赵心里更打了鼓;老李不但不傻,而且确是很厉害。同时:他要是和所长有一腿的话,我不是得想法收拾他,就得狗着他点;先狗他一下试试。(老舍《离婚》)
评析 “狗”是名词,转类用作动词后,起到了增动作用。“狗”字不仅形象地刻画出小赵像狗一样“弯腰摆尾”的动作,而且还描绘出他故意讨好卖乖、献媚取宠的神态,十分贴切地揭示了小赵的为人及其心态,给读者以立体的形象的感觉。
25.公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田。麦田中间,夹种着一些开小红花的紫云英和开小白花的莱服花;更多的是黄橙橙的油菜花。颜色真是绚丽极了。朝日正喷薄直射,长空中闪烁着万道金霞,给这彩色缤纷、香风扑鼻的田野挂上了一层奇异的纱幕。(杜宣《井冈山散记》)
评析 “挂”字准确、形象地描绘了万道霞光透过淡淡的晨雾,如纱幕一般从天而落的迷人景象。鹅黄嫩绿、绚丽多彩的田野,在纱幕的笼罩下,更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挂”字也给人以纱幕垂天的立体感,并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这正是增动修辞技巧能够达到的艺术魅力。
26.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评析 一个“关”字,将“春色”写得生机勃勃、富有灵性。而与之相对应的“出”字,更具有神韵,显示了“春色”急于冲出禁锢的执著生命力。两个动词将“一枝红杏”与“春色满园”融合成艺术的整体,增加了诗意的蕴藉,令人心驰神往。
27.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评析 “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一个“横”字,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肃杀、寂冷、农民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在作者笔下,几个村庄,如一具具僵尸,死气沉沉,横躺在凄冷、惨淡的苍穹之下,令人痛心疾首。一个“横”字,把作者内心的酸楚、凄苦、悲凉之情,揭示得淋漓尽致。
28.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
评析 “雨”、“雪”是名词转类增动,简洁、精当地描绘了海棠凋落、梨花盛开的情景。诗人妙笔生花,只用一个“雨”字,便描绘出暮春时节,海棠花纷纷凋谢、落红遍地,如“红雨”从天而降的动态;而“雪”字,则令读者耳目一新,别有一番情趣。春风过处,千万树梨花如雪压枝,洁白如玉。而“未雨”、“先雪”更把万木争春、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景物写出了诗意,写出了神韵。“雨”、“雪”两个词的锤炼,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堪称增动修辞艺术中的神来之笔。
29.一片春愁带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容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评析“红”、“绿”是描写颜色的形容词,转类增动后,紧紧抓住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色,描绘了樱桃逐渐红熟、芭蕉叶渐渐由浅绿变为深绿的动态过程。“红”、“绿”二字色彩鲜明艳丽,对比强烈,不仅简洁生动地再现了春的流逝,还衬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刘熙载《艺概》说蒋捷词“洗练缜密,语多创获。”“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正是他锤词炼字、大胆创新的一例。
30.哈,人总有得意的时候,他仅仅花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评析 用“划”和“荡”来描写人的走路,实属反常,然而细细品味,在越格变态中感到很合情理。健壮的农民脚板大,走起路来快步如飞,岂不是划桨一般?既高兴而又“划”得快,岂不像一阵清风似的将身子“荡”回家中?“划”、“荡”两个精心锤炼的动词,写出了人物的形态、心态,可谓独创一格,独具神韵。
31.第二天,偶然移动那张老态龙钟的唯一的长形大沙发,才知道不仅弹簧七上八下,而且实际仅剩了三个脚,有一个脚是用着几块砖头垫着的,至于那个钟,一天到晚永远指着九点半! 地上铺着的绒地毯也患着秃头或瘌痢头的毛病。(邹韬奋《华美窗帷的后面》)
评析 例句写的是四十年代的伦敦所见——华美窗帷背后一个老太婆的挣扎生活。“老态龙钟”四字写沙发,神情俱备,写出了它破损残缺、不堪使用的状态;华丽名贵的栽绒地毯也像患了秃病,四处掉毛。沙发、地毯,还有那不走的时钟,写的都是静物,反衬出华丽后面老朽衰败的伦敦。动词“患”字紧紧围绕着“衰老病疲、外强中干”的题旨,将景物描述得生动、贴切,具有深刻的内涵。
32.但这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已被揿入人种与国家的两种定型里了。他已懂得凭着人种的优势和国家的强力,伸着脸袭击我了。(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评析 作者在电车上以长者的爱抚之情看一个白人小儿,竟被小儿以凶恶的面孔回报。作者愤慨之情,油然而生。但是,作者并未将斥责停留在小儿身上,而是深刻地揭露了种族歧视、强权政治、殖民主义是小儿产生人种优越感和凶相的根源。“揿入”一词,既表明了小儿凶恶态度的被动性,又揭示了丑恶心灵“定型化”后的顽固性。末句的“伸”字活脱脱地勾画出小儿侮辱有色人种的嚣张气焰,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的自尊心昭然若揭。
3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王勃《滕王阁序》)
评析 作者对南昌地理形胜的描绘,表现了他锤词炼字的非凡才华。“襟”、“带”、“控”、“引”四个动词,笔走风云,气吞山河,高度简洁、概括地勾勒出南昌统领五湖三江,控制吴越蛮荆的重要位置,竭尽夸张、铺排之能事,把唐代洪都重镇的地理、环境、风貌、作用描写得一览无遗,并给人以直观、形象的动态感和立体感,收到了惊人的艺术表达效果。
34.后来,我从姐姐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嘴里,费了很多周折,才抠出几句话来。(关庚寅《“不称心”的姐夫》)
评析 “抠”是用手掏东西的动作,用以形容打探消息的难度,准确又形象。对方的守口如瓶,“我”的费尽心机,种种情状尽在一个“抠”字之中。
35.铁路夹在两行触天的杨树当中,笔直笔直地流向前,流向前,一直通到天边。这一档一档的枕木,可铺得并不合人的脚步,一步一档嫌小,一步两档又嫌大。(茹志鹃《第二步》)
评析 作者笔下生花,用“流向前”描写铁路寓意深长。铁路是祖国的大动脉,一个“流”字使它具有江河般川流不息、奔腾向前的动态。动词的锤炼既烘托了火车飞奔的速度之快,又渲染了作者内心对祖国建设事业的浓烈激情。巧用一字,增加了语言表情达意的无限情趣,读来韵味无穷,这正是增动修辞艺术要达到的目的。
36.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林觉民《与妻书》)
评析 “泪珠与墨珠齐下”一句,形象地描绘出作者与妻子诀别的情状:夫妻生离死别,肝肠寸断,千愁万恨,化作滚滚泪珠伴随墨珠,一齐注入笔端,书中字字皆是血泪凝成。一个“下”字,给人以泪雨潸潸、喷涌而出的感觉,增加了抒情的分量。
37.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幕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地,冷冷地绿着。(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评析 “绿”字用得奇巧、独特、绝妙。它由形容词转类增动后,使原来具有动态的秦淮河水,在夏日朦胧的夜色笼罩下,具有一种色彩浓郁、情感含蓄的静态美。一字之妙,寓静于动,动中有静,从而烘托出秦淮河美不胜收的迷人夜色,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享受。
38.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评析 “绿肥红瘦”,是千古传颂的炼字佳句。“绿”字由形容词转类为名词,代表“绿叶”,“红”字转类代花。而“肥”和“瘦”又是形容词转类增动,两个字精当、细腻地刻画了经过一宵风雨之后,红花绿叶变化的情态。“肥”,描写了海棠叶在春雨的滋润下,愈加丰润、清翠欲滴的情状;而“瘦”字,状海棠花禁不住风雨相逼,一夜之间,由繁盛艳丽变得憔悴零落,形貌更加凄楚动人。两字之妙,意境皆出。
39.他(高觉新)本来下了决心要不顾一切地跑到里面去,跪倒在妻的床前,向她忏悔他这几年来的错误,哀求她的最后的宽恕,可是已经迟了。两扇木板门是多么脆弱的东西,如今居然变成了专制的君主,它们拦住了最后的爱,不许他进去跟他所爱的人诀别,甚至不许他到她面前痛哭一场。(巴金《家》)
评析 “爱”是可以跨越时空的宝贵感情,而高觉新和爱妻在生死诀别之际,却被两扇门板“拦住了最后的爱”。一句话生动形象地描述出觉新在封建势力的高压摧残下,不敢爱、不敢哭的可悲处境。作者巧用一个“拦”字,使无形的、强大的封建势力变成了拦在夫妻之间、生死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给读者以生动、感人的印象,从而激发了人们对男女主人公的同情感和对封建势力的憎恶之情。
40.门前两旁,留存的黄土层被他削成方方整整下广上锐的台阶形,给你扑面就来一股坚实朴质的气氛,当斜阳的余晕从对面山顶淡淡地抹在这边山冈的时候,我们的马达如果高高地坐在这台阶的最上一层,谁要说这不是达·芬奇的雕像,那他便是没眼睛。(茅盾《马达的故事》)
评析 “抹”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余晖装点山川的动态,赋予晚霞爱抚大地万物的柔情蜜意,渲染了一种悠雅、和谐、轻松、愉悦的气氛,给读者以精神上的美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其笔下的景物、人物的爱恋之情。
41.看那东边天脚下已通红,一片朝霞,越过越明,见那地下冒出一个紫红色的太阳牙子出来。逸云指道:“伫瞧那地边上有一条明的跟一条金丝一样的,相传那就是海水。”只说了两句话,那太阳已半轮出地了。只可恨地皮上面,有条黑云像带子一样横着,那太阳才出地,又钻进黑带子里去,再从黑带子里出来,轮脚已离了地,那一条金线也看不见了。(刘鹗《老残游记》)
评析 描写日出,多用“升起”、“跃出”、“露出”诸词,而作者却将动词“冒出”与“牙子”搭配来形容太阳初升时,犹如嫩芽破土而出的情景。这不但将日出景观描绘得出神入化、形象生动,而且以生动的比喻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审美意境。
42.那些人脸涨得通红,汗往下滴,背上热气腾腾的,像刚离开锅的蒸笼盖。身子斜向前,迈大步,像正在逃命的鸵鸟,这只脚还没完全着地,那只脚早扔出去。(叶圣陶《稻草人·画眉》)
评析 作者不用“迈”、“跨”、“踏”等字眼儿,而是打破常规,别开生面地用“扔”来描写脚的动作,很值得玩味。它不但捕捉到了人在疾走如飞、脚下生风时的动态,而且表现了“那些人”由于长年累月为生计疲于奔命、辛苦劳碌,心理和体力超负荷运转,几乎变成了一群机械人的情状。那只脚已“扔出去”,不再是走路,而只是一种下意识的机械动作,其可怜、可悲之状,跃然纸上。
43.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题李凝幽居》)


评析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一个“宿”字,烘托出月光皎洁、飞鸟投林、万籁俱寂的“静”;而一个“敲”字,则打破沉寂、描述了老僧(或作者)深更半夜,以手扣门的动态和声响。也许这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惊动了宿鸟,引起一阵鸟儿的噪动吧,更显出幽居环境的清静。可见,“宿”和“敲”静中有动,响中寓静,二者矛盾而统一,衬托创造出“动者愈动、幽者愈幽”的氛围,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便兴味索然、情趣全无了。至于贾岛为“推、敲”二字反复吟哦,感动大文豪韩愈,最后“敲”定的典故,更是尽人皆知,无须赘述了。
44.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鲁迅《孔乙己》)
评析 孔乙己穷困潦倒,常常赊帐买酒,屡遭店主白眼。只有这一次拿出现钱,便觉得理直气壮,于是“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标明了这钱来之不易的某种珍惜感;画出了孔乙己类似阿Q的“骄傲”与“自豪”;更是他平日装模作样、故作文雅的习惯。一字千金,孔乙己的神态、个性、心理、状貌尽在其中。可见增动修辞能赋予文字以极大的容量,表现出惊人的艺术魅力。
45.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冈都披着红毯的壮丽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崖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鹭在稻田里缓缓飞翔。在那山径上,碧水边,姑娘们飘着彩色长裙,顶着竹篮、水罐,走回开满波斯菊的家园。(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评析 作者打破常规,独出心裁,用了一个“飘”字,活脱脱地描绘出姑娘们轻盈、欢快的步履;刻画了胜利后重返家园的朝鲜人民兴奋、喜悦的情貌。姑娘们如仙子般的动态感,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这种动者益动的表达效果,正是增动修辞所创造的。
46.袁小姐挺着胸,黑旋风似的扑进门来,气吁吁的坐下,把灰了的乔其纱颈巾往沙发上一摔,一面从袖子里掏出黄了的白手绢来,拭着额汗。她穿着灰色哔叽的长夹衣,长才过膝,橙黄色的丝袜子,豆腐皮似的旋卷在两截胖腿上。(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
评析 描写一位小姐进门的动作,不用“走”、“迈”、“跨”等词,而形容成黑旋风似的“扑进门来”。锤炼一个“扑”字,写活了女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使她大胆泼辣、颇具男子气质的个性特色跃然纸上。“旋卷”一词,简洁地勾勒出女主人公身体肥胖、不拘小节的情状,与前面的动作描写相呼应,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完整。
47.雨越落越大,天都落黑了。屋檐水的水柱瀑布似的斜斜往下铲。地坪里,小路上,圆土间和山坡上,一下子都漫满积水,流走不赢。田里落满了,黄水漫过田塍,一丘一丘,往下边奔流,水声响彻了四野。(周立波《山乡巨变》)
评析 描写大雨,多用“流”、“淌”、“泼”等字眼儿,而作者出人意料,用了“铲”字,渲染了暴雨之大,雨柱之密,来势之猛。人们已无法看出屋檐雨柱的流淌,只见雨帘像一把巨铲,斜斜地横刮着地面。作者从特殊的视点观察事物,准确地把握住了事物的个性特征,用形象而夸张的手法将暴雨袭击大地的情景描写得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
48.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鲁迅《拿来主义》)
评析 “捧”字简洁地勾勒出“大师”们在欧洲人面前毕恭毕敬、奴颜卑膝的神态;“挂”字明快地刻画了“大师”们自吹自擂、恬不知耻、招摇过市的骗子行径。两个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文人崇洋媚外的丑态,辛辣地嘲讽了所谓“大师们”“发扬国光”的实质,不过是出卖民族文化遗产而已。其卑劣肮脏的灵魂,昭然若揭。
49.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拴;一把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鲁迅《药》)
评析 “抢、扯、裹、塞、抓、捏、转”七个单音节动词,极其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刽子手(黑的人)出卖人血馒头的全过程,将其蛮横、残忍、贪婪的丑恶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看似平常,却是作者精心锤炼的结果。“画眼睛”似的白描手法,不仅画出人物的状貌神态,而且也传递作者的憎恶之情。
50.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评析 作者气度恢宏,出手不凡,只用了一个“卷”字,词的意境全出。它既渲染了密州出猎人马众多、声势浩大的雄伟场面,又形象地描述了千骑过处,如席子裹卷平冈般的万马奔腾的情状。“卷”字既有分量,又有气魄,读来令人心驰神往。字里行间,激荡和隐喻着诗人杀敌报国的赤子之情。
51.她和蒙斌是同龄人,只晚两个月来到人世。但是她比蒙斌要高得多,丰满得多——因为生命之春总是先潜到女孩子的身上。(祖慰《矮的升华》)
评析 青春期的到来,是渐渐变化的,是难以觉察的生理现象。一个“潜”字,准确地表达了青春到达的特征及内在因素。虽动犹静,静中显动,并将抽象的事物描述得十分生动、具体。
52.路旁的树枝不断地切割着夕阳,把光的碎屑不断地洒向他的全身,这给他一种捉摸不定的行进的感觉。(王蒙《蝴蝶》)
评析 例句显示了作者惊人的想象力。明明是树枝摇曳、光点变幻不定,却说成树枝在“切割”阳光,使阳光有了“碎屑”,星星点点抛洒在人们身上。这种拟物化的联想,突出了一种“捉摸不定”“奇妙变幻”的感觉,为表现作品的题旨作了渲染。作者运用语言的非凡才华,亦令人惊叹。
53.我们下了车,踏过深深的积雪向前走去,我们将在那里溶化在牧民除夕喧闹的欢乐之中。(玛拉沁夫《踏过深深的积雪》)
评析 “溶化”一词,新颖,形象,不但生动地描绘了作者与牧民共度除夕、欢庆佳节的热闹场面,而且从深层揭示了作者与牧民情同手足、水乳交融的情感。字里行间,闪耀着作者淳朴、平易、乐观、无我的可贵品质。“溶化”一词,动中藏静,浅显中蕴藏着深沉、含蓄,充分体现了增动修辞技巧的特色。
54.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评析 “惊”字耐人玩味,描摹出诗人摆脱冬末、初见草芽的惊奇、欣喜的心情,把人物内心“惊春”的心灵感受刻画得栩栩如生。“嫌”字平中藏奇,不露痕迹地将早春飘落的白雪写得美好而有灵性。它等不住姗姗来迟的春天,居然跃跃欲试,纷纷扬扬,穿树飞花,想与春天一起,将蓬勃生机带给人间,创造了“飞雪迎春到”的意境。一字之妙,表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炼字才华,使全诗构思奇特,立意新颖,翻动为静,出神入化,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55.日头堕到鸟巢里,
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
把这群众度到这座古镇上。

(臧克家《难民》)


评析 这是《难民》一诗的片断。据说为了寻求意境,诗人反复推敲。第二句原为“黄昏里扇动着归鸦的翅膀”,诗人尚不满意,遂改为“黄昏里辨得出归鸦的翅膀”,仍不满意,最后改为“溶尽归鸦的翅膀”。更换一词,意境全出。试想:“黄昏将临,归鸦满天,随着暮色一霎一霎的浓,乌鸦的翅膀一霎一霎的淡,最后两者渐不可分,好似乌鸦翅膀的黑色被黄昏溶化了。”(臧克家《写诗过程中的点滴经验》)可见,一个动词的锤炼,不仅可以获取形象化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营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意境来。
56.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梦。

(徐志摩《再别康桥》)


评析 为了描写潭水的“多彩”与“幽静”,作者精心选用了“揉碎”和“沉淀”两个动词,将可视而不可触的“虹”化做具有实感的形体。那揉碎后的五彩缤纷的碎屑犹如落英,撒满在潭的浮藻间,扑朔迷离,如同仙境一般,引出人们无限的遐思。“沉淀”一词是描写静态的,写的是作者心理感受,流连在这幽静、多彩的潭边,人们不禁会想起往事——那如虹般的缤纷生活,似乎置身梦境一般。
57.夜里,天稍晴些了,冷清清的明月挂在天空,湖面泛着一片青烟似的薄雾,远望微山湖,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寒风任意地扫着满湖的枯草梗,发出一阵悉悉索索的声响。湖水在枯草丛里微微低语,远处不时传来一两只水鸭的扑翅声,使月夜的湖面更显得寂静和冷清。(知侠《铁道游击队》)
评析 一个“扫”字,形象、逼真地描绘出寒风肆虐、疾速地横卷湖面枯木草根的景象,增强了寒风劲吹、万木飘零的动态感,激发了读者的联想。从而创造了月冷星稀、寒风肃杀、凄凉惨淡的意境,烘托渲染了铁道游击队员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扫”字的妙用,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鲜明的印象,显示了增动修辞的艺术魅力。
58.跟韩学愈谈话仿佛看慢动作电影,您想不到简捷的一句话需要那么多的筹备,动员那么复杂的身体机构。时间都给他的话胶着,只好拖泥带水地慢走。(钱钟书《围城》)
评析 “胶着”一词,生动而夸张地描述了韩学愈说话速度之慢,身体各部位动作迟缓的程度和状态,似乎时间都被他粘住了,凝固了。一个“胶”字的活用,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主人公说话、办事拖泥带水的性格,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而丰满。
59.一夕轻雷落万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春日》)


评析 “含春泪”出神入化地描述了芍药经过一夜轻雷细雨的袭击,花瓣水珠在春日的照耀下,如少女的泪光莹莹,妩媚动人至极,令人可爱可怜! “卧晓枝”,则刻画了蔷薇经过一夜风吹雨淋之后,已是精疲力尽,委靡不振了,酷似伤春、悼春的少女,一副娇弱懒散的样子,其形貌深深引起读者的同情、爱怜。“含”、“卧”两个动词不但简洁地勾勒出芍药和蔷薇的情态、神韵,也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以灵性,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洋溢纸上。
60.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林觉民《与妻书》)
评析 精心锤炼的“筛”字,简洁明快、不落俗套地创造了一个高雅的意境:月光如水,洒在窗前的梅枝上,梅枝疏密参差,如筛子般过滤了月光,又在地上投下明明暗暗、影影绰绰的斑纹。好一幅清静淡雅的静夜图。这一背景恰到好处地衬托出男女主人公新婚蜜月的美满和幸福。
61.远远的有了锣声:一会儿停止,一会儿又响——敲得怪匀称的,一点也不性急。这声音像水纹似的散到了田野上,连嫩草都颤了起来。树上的麻雀老大吓了一跳,就嘟的一声飞跑了。
那边山里起了回声——锵,锵,锵。

(张天翼《万仞约》)


评析 句中运用“散”字形容声音如水中涟漪似的逐渐扩散的动态,将听觉的锣声变为视觉形象,具体而生动。“颤”字的运用,仿佛使人看到柔弱的嫩草在锣声的震动下,微微抖动、柔弱不胜的情貌。两个动词,锤炼精当,自然熨贴,细腻传神。
62.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老舍《骆驼祥子》)
评析 用鼻孔嗤笑,是轻视和嘲笑对方的动作。一个“扇”字,活脱脱地勾画出了那些老车夫们虚荣自负的神态。这个含有夸张色彩的动词,具有幽默色彩及苦中作乐的情趣,读后,人们对老车夫们的同情之感,油然而生。
63.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地贴在他背后。(鲁迅《故乡》)
评析 一个“拖”字,写出了动作的持续性,绘出“前拽后挣”的情状;一个“贴”字,刻画出水生娇羞的情态,描写了“越靠越紧”的状貌。贫家儿童胆怯、怕生的形象,被描写得颇具特色。
64.雨水从屋檐、墙头和树顶跌落下来,摊在院子里,像烧开了似的冒着泡儿,顺着门缝和水沟眼儿滚出去;千家百院的水汇在一起,在大小街道上汇成了急流,经过墙角、树根和粪堆,涌向村西的金泉河。(浩然《艳阳天》)
评析 作者连用“摊”、“滚”、“汇”、“涌”四个动词,便把雨水铺天盖地而来,汇聚成无数小河、奔涌向前的动势写得栩栩如生,读来如身历其境。
65.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评析 “笑”字将拟人与增动修辞技巧熔于一炉,细腻传神地刻画了桃花的美好情貌:她含情脉脉,凝睇微笑,妩媚动人,分外妖娆。“笑”字赋予桃花青春少女般的生命与灵性。含“笑”的桃花,引动了诗人对“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好往事的回忆,也拨动了读者感情的琴弦,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读来令人心动神摇、浮想联翩。可见,锤炼一个字的艺术价值。
66.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老舍《济南的冬天》)
评析 例句用两个“卧着”描写济南城外的小村庄和房顶上的雪,不但赋予村庄和雪以生命的气息和安娴的静态感,而且流露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眷恋之情。整个画面恬静、淡泊、宜人,是一张美不胜收的水墨画。这种格调高雅的艺术氛围皆出于两个动词“卧着”,显示出增动修辞的艺术魅力。
67.去郭轩盈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评析 诗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刻画细腻,描写生动,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出”与“斜”二字,活灵活现地描绘了鱼儿在细雨中上下摆动,喷着水泡,时儿游上水面的欢快、自由的情貌;燕子在微风中轻捷地扇动翅膀,斜斜地掠过天空的动态。水底天空,自然成趣。难怪叶梦得《石林诗话》有云:“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试想:雨细,鱼儿才能“出”;风微,燕子方可“斜”。故“出”与“斜”二字极妙,不仅精确细致地描绘出春天特定的景(细雨、微风)物(鱼儿、燕子),而且融情于景,抒发寄寓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喜爱春天的美好、愉悦、欢欣之情。
68.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评析 词中“献”、“供”两个动词生动地描写出了群山的情貌,似乎由于中原大地的沦陷,连山峦也表现出无限忧愁和仇恨,从而衬托了诗人内心为国难所忧的痛楚。两个动词貌似写山,实则写情,融情于景,浓缩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感情。
69.他(萧涧秋)看完这封信,心里却急烈地跳动起来,似乎幸福挤进他的底心,他将要晕倒了。(柔石《二月》)
评析 “挤”字贴切地描写了萧涧秋读信后的内心感受和情状。怀着一腔热血和自信的知识分子萧涧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事业、爱情屡遭摧残,使他心灰意冷,不再打算结婚成家。但在具有新思想、新文化的女性陶岚的执著追求下,他心灵和感情的防线被“挤”垮了,他深深地为女友的真挚、热情所打动,幸福终于“挤”开他的心扉。一个“挤”字,道尽主人公的酸甜苦辣,其幸福激动之状,跃然纸上。
70.三月清明,时雨时晴,天空中飘洒着似雨非雨的银粉粉,连树叶也打不动。只有那一方一方一块一块,耙得十分平整的好田,漾出了点点圆涡,而当一行白鹭飞过的时候,无数明镜似的水田一霎时都大放光明。(曾毓秋《三月清明》)
评析 镜面似的水田上,落下似雨非雨的银粉粉,唯有精心锤炼的“漾”字,才能准确形象地描绘那温馨而富有诗意的涟漪。美的自然与美的生活融汇在一起,形成空明、幽静的意境,着实令人陶醉。
71.每逢我站到玻璃窗前,望见那盏灯,我的神思一晃,就出现一个幻影,在那茫茫的埃及原野上,风沙黑夜,一个妇女摇着金色大耳环,提着小玻璃灯,冲着黎明往前走去。(杨朔《埃及灯》)
评析 “摇”字简洁、生动地描写了耳环左右摆动的状态,点染了埃及妇女轻捷的步履和矫健的身影,色彩鲜明地突出了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装饰品——金色大耳环,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摇着金耳环”,增强了人物勇往直前的动态感和艺术形象的立体感,为刻画人物增色不少。
72.月永远会圆圆缺缺的亮着,逗人爱,逗人遐思。(大荒《玲珑望秋月》)
评析 “圆”和“缺”都是形容词,转类增动后,写出了月亮由圆而缺,由缺而圆,周而复始,循环无穷的变化过程,字里行间,饱含着特殊的情味。重叠运用的“圆”、“缺”,有一种连绵之情,给人以温柔缠绵之感,令人遐思、欢慰。
73.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评析 巧用一个“绿”字,传为千古美谈,至今不衰。作者不用“到、过、入、满”等字眼儿,因为它们都没有“绿”字来得神奇绝妙,赏心悦目。“绿”字是形容词,转类增动后,不仅具有“到、过、入、满”等字所显示的动态,而且还具有前四个字无法体现的鲜明色彩。“绿”字生动地再现了春风过处,百草萌发的蓬勃景象,并把满目新绿、春意盎然的动人春色展现给读者,不仅令人触之于目,动之于情,唤起了读者对春天美好的感情和期待,拨动了人们的心弦,而且开拓了诗的优美意境,使情与景交织融汇,注入读者心田。
7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评析 “鹰击长空”中的“击”字不但描写了雄鹰翱翔万里的动态,而且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它苍劲有力的翅膀,上下扇动、搏击长空的情状,强化了人们对雄鹰有力、沉稳的直观印象。一般人写鱼,只用一个“游”字而已,作者却独辟径蹊,不落俗套,用了一个“翔”字,活脱脱地勾勒出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欢快、自由遨游的情景,并与“鹰击长空”相对衬,天地上下,浑然一体,构成壮美的景象。
75.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的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老舍《骆驼祥子》)
评析 “砸”字用得极妙,既描写了大雨点瞬间落下时的动态,又渲染了大雨点的力度和强度,为刻画祥子的艺术形象和揭示他的悲剧命运作了铺垫。一字数雕,可见语言大师锤词炼字的功力和运用语言的高度技巧。
76.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席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孙犁《荷花淀》)
评析 “跳跃”一词,形象地写出女人编席的灵巧动作和娴熟轻捷的技巧,是拟人,也是夸张,衬托出“女人”内心的欢快情感。增动是对动词的反复锤炼,一个经过反复锤炼的动词具有密集的信息量,在表情达意和描摹事物方面,具有多功能的表现力量。
7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评析 五、六句写得极有技巧,但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妙。诗人先写“竹喧”,“喧”字把竹林深处少女的情态写活了,她们洗衣归来,一路欢歌笑语,打破了雨后竹林的宁静,先闻声,后见人;后写“莲”动,“动”字描绘出亭亭玉立的荷叶分披两旁,为渔舟让路的状态,也衬托了渔舟划破荷塘月色,顺水直下的情景,先见莲,后显人。两个动词的锤炼,寓静于动,淡中藏美,将雨后空山写得声色俱备,入情入理,富有生活的真实感,又充满了诗情画意,不失为千古流传之佳章。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