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因:

①凭借;依靠。《孟子·离娄上》:“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国语·郑语》:“(谢西)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②继续;沿袭。《论语·先进》:“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乘:一车四马。摄:夹处。饥馑:荒年。比:等到。方:义方。)《汉书·循吏传》:“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光:霍光。循:遵循。)③原因;缘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无因而至前也。”④因缘。寒山《诗三百五首》之二百三十八:“唯作地狱滓,不修正直因,忽然无常到,定知乱纷纷。”(无常:传说为阴曹索命的鬼。)⑤介词。1. 表示事情发生的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2. 表示行为的条件。相当于“通过”。《盐铁论·论儒》:“孔子适卫,因嬖(bì)臣弥子瑕以见卫夫人,子路不悦。”(嬖:被宠爱。)3.表示行为的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4. 表示顺应情势。《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因风吹火,用力不多。”⑥连词。连接短语或句子,表示顺承。“于是”。《史记·高祖本纪》:“秦军解,因大破之。”(解:松懈。)

从:

(一)[从容]1.逍遥自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2.镇静安详。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二)cóng ①相随;跟随。《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追逐;追赶。《孙子兵法· 军争》:“佯北勿从。”③听从;依从。《左传· 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听任;任凭。杜甫《屏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⑤做;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随的人。《后汉书·单超传》:“其仆从皆乘牛车……”⑦副的。与“正”相对。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从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⑧次要的;附属的。《老残游记》第四回:“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⑨旧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三国志· 蜀书·许靖传》:“(靖)少(shào)与从弟劭俱知名。”⑩介词。自;由。1.表示起点。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对象,相当于“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三) sǒng [从容(yǒng)]同“怂恿”。鼓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日夜从容(衡山)王密谋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从”,东西方向称“衡(横)”。《诗经·齐风·南山》:“衡从其亩。”(亩:田垄。)②特指“合纵”。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称“合从”,省称“从”。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③放纵。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京:

①人工堆起的高丘。《诗经· 小雅· 甫田》:“曾孙之庾(yǔ),如坻如京。”(曾孙:指周王。庾:露天粮囤。坻:小丘。)《吕氏春秋·不广》:“得尸二万,以为二京。”《管子·轻重丁》:“有新成囷京者二家。”(囷jūn:圆形的谷仓。)②方形谷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黄氏诸倩见(宋)建家京下方石,即弄之。”(倩:女婿。)③大。《公羊传· 桓公九年》:“京者何? 大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④国都;首都。张衡《东京赋》:“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规:效法。殷盘:殷王盘庚。)班固《典引》:“京迁镐、亳。”《诗经·大雅·公刘》:“京京之野。”[京师]国都。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余朝京师。”[京华]对京城的美称。杜甫《梦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冠盖:指官吏。斯:这。)

口:

①嘴。《孟子·告子上》:“口之于味也,有同耆(shì)焉。”(耆:同“嗜”,特别爱好。)《国语·晋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②人口。《商君书·垦令》:“则以其食口之数,贱而重使之。”(贱:赋字之误,收税。使;役使,即给予徭役。)③言论;谈话。《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④口才。《汉书·淮南王刘安传》:“王有女陵,慧,有口。”(陵:淮南王之女名。)⑤味口;口味。李渔《芙蕖》:“至其可人之口者。”⑥瓶口。欧阳修《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⑦进出的通道。《旧唐书·韩愈传》:“过海口,下恶水。”⑧寸口。中医切脉的部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循病者,切其脉时,右口气急。”(循:齐郎中令名。)⑨量词。《晋书·刘曜载记》:“献剑一口。”

渡:

①渡过江河。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②指越过,跨过;由此及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③渡口。多用作地名。陆游《书愤》:“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④划船。李清照《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使:

①命令;派遣。《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屈完如师。”《史记·李将军列传》:“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jiàng)八百骑。”(将:带兵。)②役使;使用。《论语·学而》:“使民以时。”《孟子·尽心下》:“使人不以道。”(道:道理。)③出使。《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九》:“晏子使楚。”④令;让;致使。《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使人兄弟相疑。”⑤任;放纵。《宋书·刘瑀传》:“瑀使气尚人。”⑥表假设的连词。假使;如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毛)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蚤:通“早”。颖:指锥尖。)[使命]1. 使者所接受的指令。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2.使者。《宋史·田景咸传》:“每使命至,惟设肉一器,宾主共食。”

报:

①断狱;判决。《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②报答。《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③指报复。陆游《长歌行》:“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④回报;报应。《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⑤报告;告诉。《史记· 蒙恬列传》:“使者还报。”⑥回复;答复。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略上报。”(所以简略地写信答复。)⑦报酬;酬劳。《诗经·小雅·甫田》:“报以介福,万寿无疆。”⑧古指政府文书抄本及政治情报。苏轼《小饮公瑾州中》:“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邸:京邸。迂叟:指司马光。醉翁:指欧阳修。)

陵:

①大土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皋,如冈如陵。”②越过;逾越。《礼记·檀弓上》:“丧事虽遽不陵节。”(遽:匆忙。节:规矩。)《后汉书·冯衍传》:“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③升;登。郭璞《游仙诗十四首》之一:“临源挹(yì)清波,陵冈掇(duō)丹荑。”(挹:舀取。掇:拾取。丹荑:草的红色嫩芽。)④乘;凌驾。《淮南子·原道》:“乘云陵霄。”曹植《洛神赋》:“陵波微步。”⑤欺凌;侵犯。《管子·治国》:“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危:危害。)⑥磨砺。《荀子·君道》:“兵刃不待陵而劲。”(劲:坚强有力。)⑦帝王陵墓。《国语·齐语》:“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陵夷]衰微。《汉书·成帝纪》:“帝王之道,日以陵夷。”

王:

(一)①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改称皇帝。《尚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悉:都;全。)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③汉以后的最高封爵。《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涉而藩国自析。”(主父:人名。册:同“策”。析:削弱。)④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尚书·大禹谟》:“四夷来王。”⑤首领;同类中最特出或最大者。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⑥古代对祖父母辈的尊称。《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bǐ)为王母。” (二)wàng ①统治同家。《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欲王关中。”《商君书·更法》:“三代不同礼而王。”②成就王业。《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yì)帛(bó)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诗文 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
释义

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

“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诗句出处:《相和歌辞·江南曲》;是唐朝诗人丁仙芝的作品。

长干斜路北,近浦是儿家。有意来相访,明朝出浣纱。
发向横塘口,船开值急流。知郎旧时意,且请拢船头。
昨暝逗南陵,风声波浪阻。入浦不逢人,归家谁信汝。
未晓已成妆,乘潮去茫茫。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
始下芙蓉楼,言发琅邪岸。急为打船开,恶许傍人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