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回河之争 |
释义 | 回河之争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六月,黄河在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决口,泛滥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恩州(今山东恩县)、冀州(今河北冀州),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东北入海,这就是所谓北流(原入海处在今山东利津附近)。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堵塞商胡决口,修六塔河,引黄河水回故道,但当夜便又决口。五年,又在大名第六埽(同“掃”,堤岸)决为二股河,经旧马颊河故道,至阳信(今山东阳信)东北入海,这就是所谓东流。为解决黄河入海问题,修六塔河时已生发争议,后又出现两次大争执。一次是神宗熙宁初年,有人主张维持北流,沿岸筑堤以防河水外溢,这样,黄河下游的河床既深且宽,还能够成为抵御契丹的天然屏障;另有人却主张堵塞北流,开二股河,用以引河东流入海。神宗接受东流之说,于熙宁二年(1069)封闭北流。但同年,黄河即在闭口处决口。元丰四年(1081年),澶州再次大决,北流恢复,东流淤塞。第二次争议发生于宋哲宗时,有人认为北边以塘泺阻契丹马足,如听凭黄河流过,塘泺便成平地,便无险可恃了;另外,河口如再北迁,南岸便成为辽界,黄河以南,一马平川,辽军可直达京师,对宋更为危险。反对者则认为塘泺本来就没有军事价值,而地势北高南低,河水也不会北移。至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又封闭北流。但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决于内黄(今河南内黄),于是依旧恢复北流,东流断绝,回河之争这才终结。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