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四) 陆柬之的书法艺术
释义

(四) 陆柬之的书法艺术

陆柬之,唐吴(今江苏苏州)人,虞世南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仪郎。自幼师承虞世南,后远追二王,深得二王之神韵。
对于他的书法,向来是有争议的。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评论道: “少学舅氏,临写所合,亦犹张翼换羲之表奏,蔡邕为平子后身。晚习二王,尤尚其古,中年之迹,犹有怯懦,总章已后,乃备筋骨,殊矜质朴,耻夫绮靡,故欲暴露疵,同乎马不齐髦,人不栉沐,虽为时所鄙,回也不愚,拙于自媒,有若达人君子。尤善运笔,或至兴会,则穷理极趣矣。调虽古涩,亦犹文王嗜菖蒲菹,孔子蹙额而尝之,三年乃得其味,一览未穷,沉研始精。然工于仿效,劣于独断,以此为少也。隶行入妙,章草书入能。”唐代的窦、窦蒙在 《述书赋并注》中说: “柬之效虞,疏薄不逮。”《宣和书谱》则这样评价道: “柬之,虞世南甥也,少学舅氏书,多作行字,晚擅出蓝之誉,遂将咄逼羲、献。落笔浑成,耻为飘飏绮靡之习,如马不齐髦,人不栉沐,虽为时鄙,要是通人之达观。但览之者未必便能识其佳处,论者以谓如偃盖之松,节节加劲,亦知言哉!然人材故自有分限,柬之书,其隶行入妙,章草、草书入能,是亦未免其利钝也。”有的说他的书法像达人君子,端庄娴雅;也有的认为他工于仿效临摹,囿于二王,缺乏个性。
陆柬之传至今世的书迹只有《文赋》一件,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该帖为行书,纸本墨迹卷。据 《石渠宝笈》载:该帖 “高八寸,横一丈一尺一寸”,共一百四十四行。卷前引首有明代李东阳篆题“二陆文翰”及沈度隶书 “陆机文赋,陆柬之书”。该帖结体方整,笔力遒劲而温润,行间排列大小由之,轻重疾徐掌握得恰到好处。同时,在字体的安排上,主以行楷,偶掺草书,寓变化于合理对比之中。宋濂评曰: “唐人之书,论者以其临晋,往往少之,殊不察其变化之妙也。柬之此笔,神俊超逸,尤非诸家所能及。”元代欧阳玄评曰: “此帖笔势翩翩相类,令人神情惘然,但李公谓其书变态不同,此正柬之妙处。”明代谢观评曰:“书法多自《兰亭》中来,其超诣神骏,有非唐临晋帖者所可同。然唐初以书名家则欧、虞、褚、薛,惜陆书世不多见,故未得与四子并称。以识者观之,当无优劣。其戈波之法虽得于虞秘书,而变化不拘结构,自成一体,殆有逼于永和遗迹者矣。”细审陆氏之墨迹,用笔精到,内含刚柔,骨力遒劲,温润圆浑,达到与晋陆的契合、书家兴会淋漓的境地。于是心手双畅,穷理极趣,一片神机。
《兰亭诗》为陆柬之又一代表作,有墨迹、碑拓各一。墨迹卷首题“五言兰亭诗,陆柬之书”,全卷共二十七行。此帖风格极似王羲之《兰亭序》,“无一笔不出右军”(项穆 《书法雅言》)。字势或欹或正,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或俯或仰;用笔内𢬍,含蓄凝练,骨力内藏,温润典雅。张丑以 “笔法飘纵,妍媚动人,品在李北海、颜平原之上” (张丑 《清河书画舫》) 评之。
此外,陆柬之还曾有《头陀寺碑》、《急就章》等书法名作传世。
陆柬之是师法王羲之的典型,非议也由此而生,“工于仿效,劣于独断”(张怀瓘《书断》)几乎是历代书评者对其短处的定论。
中国书法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对于临摹的认可,甚至在今天的每一次展览会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情形。这一独特现象正是由书法所具有特定的内容决定的,即笔法、字法、章法决定了书法的独特语言模式。书法并不反对创新,但创新是深谙书法语言之后的变通入化。缺少了这一过程,创新只能是无源之水。因此,临摹本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一方面是对前人的重复,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创造性因素。一个成功的书家,比如颜真卿,既有见创造力的行书帖,也有见功夫的楷书碑,我们绝不会因其楷书碑之方正平稳而否认其艺术创造力。
就一个时代而言,各类书家也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必有一类书家担负起书法基本功传承之任。陆柬之正是这样,他能做到“无一笔不出右军”,就表明了他在书法基本功方面的努力是卓有成就的。所以,书法大家赵孟頫《松雪斋文集》赞之曰: “初唐善书者称 ‘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柬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稀耳。”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6: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