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唐太宗出李勣
释义

唐太宗出李勣

·王 谠·


太宗病,出英公为迭州都管,谓高宗曰:“李勣才智有余,屡更大任,恐其不厌服于汝,故有此授。我死后,可亲任之。若迟疑顾望,便当杀之。”勣奉诏,不及家而去。

〔选自《唐语林》〕

●●
这篇小说讲的是唐太宗病重时外贬大臣李勣,为太子(唐高宗)继位用人预作准备。小说通过唐太宗对于安排此事原因的说明,揭示了唐太宗的用人权术和自私冷酷的帝王之心。小说同时从一个侧面写出李勣的机智和对于权谋机策的谙达。
李勣就是通俗小说《说唐》里面的足智多谋的瓦岗寨义军军师徐懋功。他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瓦岗军失败后,徐懋功归降李唐,受到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赐姓为李。以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去掉名字中的‘世”字,改称李勣。他“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新唐书·李勣传》)在为李唐王朝效力的征战中屡立功绩,深得唐太宗的赖重,认为他“可托大事”。史载他曾得暴疾,要用须灰作药,唐太宗为他亲自剪须和药。又有一次他在宴饮中大醉,太宗解衣替他复盖。这些当然都是唐太宗的驭臣之术,目的是要他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忠。但是在这篇小说中,唐太宗却一变以前对他所施的拉拢恩宠手腕,采用了疏远贬放的措举,其中藏有太宗深沉的心机。他对高宗的嘱言中展露出他的内心考虑:“李勣才智有余,屡更大任,恐其不厌服于汝,故有此授。我死后,可亲任之。若迟疑顾望,便当杀之。”这一段话反映了唐太宗好用权术的奸雄一面。他自知不起,把希望寄托在高宗身上,以维护他李姓江山的“万世基业”。由于李勣“才智有余,屡更大任”,认为他可以辅佐高宗巩固皇位统治天下。但恐怕他“不厌服”(厌音ya,心服。)于高宗,所以先将他疏贬到外地,等高宗继位后再“亲任之”,把他调回京师重用,从而树恩于李勣,使他效忠新主。名末的两句话阴怖可憎:万一李勣“迟疑顾望”,不能听从他策划的安排,指示高宗“便当杀之”。暴露了封建帝王自私残忍的丑恶心态。
小说的后一部分正笔描写李勣听调以后的反应。他一经受诏,也不及回家,草草收拾行装,即便奉诏赴任。从这行动描写,反映了李勣老练机智,窥破事象内情,料得这次外调,寓有深意,所以即刻就道,不少停留。和通俗小说中描写的足智多谋,能掐会算的徐懋公的形象是相符的。
这篇小说虽然短小,内容还很完整:开首写唐太宗外放李勣;中间一大段由唐太宗自己话讲出外放李勣的原因;末尾写李勣对外调的反应。结构,情节虽较简单,但并不平淡。唐太宗出李勣,引起读者思问,为什么出李勣?唐太宗谓高宗李勣“若迟疑顾望,便当杀之。”引起读者对李勣行动反应的挂虑,这样牵动读者思绪,又随即在下文给于解答,使读者获得惬意的快感,感受到小说的故事性。在笔墨分配上,唐太宗的话占据了故事的绝大部分篇幅,通过唐太宗的话来反映他的好用机谋、冷酷自私的性格;而对李勣的描写则十分简略,只有“勣奉诏,不及家而去”八个字。虽然十分简略,由于前文有关事情已经铺叙了,所以关于李勣只略点两笔,其形象便已宛然突出。由此看出小说布局的巧妙:详略分明,又互为生势,有机统一。在语言上,作者也惜墨如金,很见功力。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