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周邦彦《玉楼春》 |
释义 | 周邦彦《玉楼春》《玉楼春》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①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②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③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注释】 ①桃溪:据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载: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于桃花溪上遇女仙,留居半年,归乡时人世已过七世。这里借喻与女子相恋。秋藕绝:喻指双方欢情已绝,语本南朝齐·谢脁《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夏李沈朱实,秋藕折轻丝。” ②赤栏桥:有红色栏干的桥。黄叶路:指秋天落叶遍地的路。③列岫:山峦在原野上排列着;语本南朝齐·谢眺《郡内高斋闲望》诗:窗中列远岫。”“雁背”句:化用唐·温庭筠《春日野行》诗:“鸦背夕阳多。” 【译文】 只为当初在她那仙境般的住所不能安心地呆下去,结果只落得我与她就象秋藕折断,再也接不到一起。往日我们多次在赤栏桥上约会,可如今只剩我一人在铺满黄叶的路上寻觅。烟霭中,无数山峰并肩排列,满地青色无边无际;大雁远飞的天边,一轮红日缓缓西坠,黄昏渐渐降临大地。啊,人散了,犹如云朵被吹落江面毫无踪迹;我的相思之情,却象雨水打湿的飞絮,黏着地面不肯脱离。 【集评】 清·周济:“只赋天台事,态浓意远。”(《宋四家词选》) 清·陈廷焯:“美成词,有似拙实工者。如《玉楼春》结句云:‘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两譬,别饶姿态,却不病其板,不病其纤,此中消息难言。”(《白雨斋词话》卷一) 近代·陈洵:“上阕大意已足,下阕加以渲染,愈见精采。”(《海绡说词》) 近代·俞陛云:“此调凡四首,以此首为最。上、下阕之后二句,寓情味于对偶句中,‘江云’、‘雨絮’,取譬尤隽。”(《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现代·俞平伯:“末句好在一‘腻’字。即全篇亦好在腻字上,唯过片两句,大笔濡染耳。真是腻得可以。夫腻岂易言哉,柔厚之积也,非偶然也。柔厚之积,是情腻也,如秋藕丝,如春柳絮,如黏地絮,如雨余黏地之絮,是喻腻也。八句四韵,四对仗,通体七言,是调腻也;自九御而十遇而十一暮,是韵腻也;末句‘雨’、‘余’二字,双声叠韵(雨,上声噳;余,平声鱼:为平仄韵),复同为撮口呼,与‘絮’字亦为叠韵,而‘絮’与‘地’相邻(絮,去声御;地,去声至),‘地’与‘似’又为叠韵(似,上声止,止至同部),其不足,如饮醇醪,如邀明媚(醇酒妇人来得凑巧),丰若有余,柔非无骨也。于是‘别饶姿态’之姿态也者,又隐跃而可会矣。”(《清真词释》) 【总案】 此首借刘阮天台遇仙的神话,写一段艳遇之后久久不绝的相思之情。题材是滥熟的老一套,但却善用巧妙新奇的艺术方法表现之,故词境给人以婉丽清新之感。全词八句四韵,全是七字句,本来就容易给人以形式板滞的印象。作者偏偏又险中行险,竟四联都用对仗。若非大手笔为之,必然写得方方正正,毫无生气。清真却于整齐划一中暗藏变化。上片二联用流水对,形式为对偶,意思却是递进的。下片二联,一联写景,一联以比体言情,情景相衬,两美毕具,神光离合,摇曳生姿。人巧极而天工生,韵味醇厚,挹之不尽。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