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吴烟痕《水上长城》赏析
释义

吴烟痕《水上长城》赏析

吴烟痕《水上长城》原文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万里长城历来是抵御侵袭、保卫自己的象征,是人力和智慧的伟大结晶。《水上长城》的寓意,正源于此:1958年8月,三门峡建设者,在防洪战线的前哨阵地——上横围堰,筑起了宏伟的“水上长城”,抗击和制服了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如同万里长城一样,“水上长城”使中国人民自豪和自信。

读完全文,最强烈的感觉是仿佛亲临了抗洪斗争的现场,目击了整个过程。这种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是怎样形成的呢?

首先,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是成功的基础。完全可以肯定,作者必定亲身经历了这场斗争,不是隔山看花、隔岸观火,而是以一个抗洪战士的身份活跃在第一线。否则,他就不可能那么传神地描绘出各种场面来:搏斗前夕,“备战”气氛弥漫前线,各种机械在动作,各类工人在忙碌,呼呼的风声传来,身上却并无凉意;洪峰的第一个浪头袭来,其状如何? 加固围堰的工作步骤又如何? 都有真切的描写。第二次更大的洪峰到来之前,九级风暴的肆虐,袭来之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泼、排山倒海,把“六百吨的钢铁桥墩,一浪卷去”。防汛队员的英勇堵漏,也被有条不紊地叙写出来。而当最大的洪峰降临时,防汛队员充满自信的神态,黄河困兽犹斗的狰狞面貌和它被制服后的情景,都写得历历在目。所有这一切描写,使本来对洪峰一无所知或者知之不详的读者顿时变陌生为亲见。这当然离不开作者大量的贴切比喻,而妙喻的觅得,离得开作者的细致观察吗?

其次,是作者相当完整地按照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渐次写来,便逐步把读者引领进抗洪斗争中去,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伟大搏斗。“备战”阶段,公路上车队奔驰、尘土飞扬; 人们注视黄河的眼光,何等警惕;上横前沿,更是热火腾腾,一派“雄壮而和谐”、“充满了自信”的气概,你能不振作起来吗? 前五次洪峰,第一次写得简略,因为只是小试锋芒,但你已能预感到更大冲击的威胁。第二次洪峰,果然厉害,而且由于这是抗洪者真正严峻考验的初次来临,故而写得详尽,写得紧张,让人有喘不过气的感觉。其余三次,大概无甚特别,便一笔带过。然后,写及第六次,也是颇具特色的一次: 洪水最烈,但防洪战士却已经摆脱了前几次英勇而又紧张的心态,依然是严阵以待,却“神态悠闲,谈笑风生,只等洪峰到来”,真所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与洪水较量过几番的人们,知己知彼,已稳操胜券了。这时,读者也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只等着看洪峰如何再次表演,相信有惊无险,“人定胜天”。有条有理,有详有略、富有变化地叙写“水上长城”的战斗经历,重现了撼天动地的一幕,也是使读者如临其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 明里以事件的进程为线索,内里,则以“水上长城”的战斗心态贯穿。事件起伏变化着,而战士的心态,则始终是“自信”的。一动一静,里外两条线索暗中纠合着,很好地突出了这场斗争的特点: 在战略上蔑视洪水,在战术上重视洪水。“备战”时就是“充满了自信”,第一次顶住了洪峰,信心自然大增,第二次,更是“沉着、坚定、充满自信”,而当获悉特大洪峰将来时,更是自信到产生“饱览壮丽的奇景”的心情。

作品的反衬手法也是出色的。诗云:“苍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又云: “魔高一丈,道高一尺”,极写洪水的狂暴凶恶,使其形象鲜明并不是慑服于它,而是更有力地衬托出“水上长城的威力”,从而能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人定胜天的深刻主题。这个主题没有直接点出,但人们读到最后一段“中流砥柱” 的赞美文字时,心中联想到、体会到的,不正是“人,才是真正的不可冲垮的中流砥柱” 这个心得吗? (金志华)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