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名画《双钩竹图》赏析
释义

名画《双钩竹图》赏析

双钩竹图

元·李衎作

绢本设色

纵一六三.五厘米

横一○二.五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李衎是元王朝中的高官,喜欢画松、竹。在这幅作品中,“竹”并不带有什么政治色彩,它只是作为绘画的一个题材。

此图又称《双钩竹石》,在画面的主要位置上安排了四竿翠竹,近处的石后也露出二三茎小竹叶。四竿翠竹的后面有一块巨石,远处土坡下挺立两小株无叶的枯枝,似乎暗示着深秋的时节。四竿翠竹右侧一竿高耸直指,左侧一竿向左上伸展,最前的一竿指向右方,右侧竹叶相对密集,造成左高右低的形势。四竿翠竹全用双钩笔法,竹节从下往上逐渐拉长,各竹竿之间的竹节也相互错开,有所区别。这一类的细节处理说明画家对真实的竹,有过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并掌握了画竹的造型规律。竹干、竹枝的线条挺坚,竹叶的线条则圆润;竹干、竹枝的用笔比较实在有力,而竹叶的用笔就显得轻细活泼。例如画面中左侧的竹叶中,轮廓线条的运笔有轻重变化,某些地方的行笔轻快飘忽。此外,在叶尖还喜欢用线条来加强转折的感觉。具体的画法是先从叶根部落笔勾出叶片的一侧轮廓线条,这根线条在叶尖部分已经笔力很轻,然后再从叶根开始勾另一侧线条,这根线条在和前一根线条相交形成叶尖后还要再拉出一段距离,所以有很多竹叶的尖部都还有一根细健的线条,这种表现方法在当时并不多见。说明李衎在勾勒竹子的线条运用上并不是单一的。顾恺之早说过:“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历代名画记》卷五)意思是对象的质感不同,表现的笔法和线条也要有所区别,线条要为塑造的对象需要服务。在《双钩竹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元代的某些画家已经在作品中普遍应用着这个原理了。

双钩竹图

《双钩竹图》中还有两块巨石,这两块石头,从结构上看,正是北宋赵佶执政时广为搜集的“花石纲”——太湖石。石的画法不是用线条勾勒,而是通过浓淡墨的晕染来表现,把石头的多窍和多层次的扭曲形状一一刻画出来,既充分地体现了石质的尖峭,又烘托了双钩竹子精整的线条。

这幅作品中只有四竿修竹和一些小枝是用汁绿晕染,竹干的晕染基本是平涂,只在竹节两端略有晕染。竹叶的赋色较为精工,不但叶根部和叶尖部的色调有所变化,而且叶面和叶背也不相同,繁多的叶片中没有一片是染出边缘轮廓之外,也可见作者的细致程度。在水墨环境的映衬下,图中的修竹倒是亭亭玉立,青翠悦目。即使秋风萧瑟,也是竹叶摩娑,别具一番“如鸣环翠”的风韵。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20:07